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5年国审小麦品种(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4E.U.、252E.U.,拉伸面积47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3.1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3.7%(不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6.6%(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4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15~2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8万苗。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高产田注意防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2 品种名称:濮麦9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徐州174/内乡183)F1/豫麦24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晚1天。幼苗直立,叶长、青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78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短宽、上冲。穗层厚,穗大小较均匀,小穗排列密,结实性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粒小粒匀,饱满度好,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8.9粒,千粒重35.8克。冬季抗寒力一般,抗倒力中等,后期发育较慢,抗干热风,熟相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至高抗秆锈病,慢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和纹枯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感至高感叶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4克/升、79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72%、13.93%,湿面筋含量29.1%、29.9%,沉降值19.8毫升、17.8毫升,吸水率57%、55.8%,面团形成时间1.4分钟、1.6分钟,稳定时间1.3分钟、1.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34E.U.、95E.U.,拉伸面积25平方厘米、23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0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12.8%(极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7.4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12.9%(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8.0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9.8%。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15~2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8万苗,注意防治叶枯病、纹枯病和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3

品种名称:新麦208(区试代号:郑育麦029)

选育单位: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冀5418/豫麦18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晚1天。幼苗半匍匐,叶宽长、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略松散,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宽、上冲,长相清秀。穗层厚,穗大码稀。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均匀饱满,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4万穗,穗粒数28.8粒,千粒重43.5克。苗期长势壮,抗寒性较强,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耐旱、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抗叶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8克/升、80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79%、14.55%,湿面筋含量31.7%、30.5%,沉降值15.7毫升、17.4毫升,吸水率59.1%、58.2%,面团形成时间1.7分钟、1.8分钟,稳定时间0.9分钟、0.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24E.U.、101E.U.,拉伸面积16平方厘米、1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536.3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7.3%(极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0.7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11.9%(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9.0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10.5%。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10~30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0万苗,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和蚜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4 品种名称:秦农142

选育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8329/植87135-2-1-2-9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晚1天。幼苗半直立,叶长、下披、青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稍松散,穗层不整齐,旗叶细长、上冲。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0.8万穗,穗粒数34.1粒,千粒重37.2克。苗期长势旺,抗寒性较弱,抗倒性一般,耐旱,抗干热风,后期叶功能好,落黄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至高抗条锈病和秆锈病,高感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抗叶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9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5%、14.65%,湿面筋含量29.8%、33.3%,沉降值35.3毫升、36毫升,吸水率59.8%、59.8%,面团形成时间4.0分钟、3.8分钟,稳定时间4.6分钟、4.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7E.U.、315E.U.,拉伸面积62平方厘米、7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2.6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4.6%(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82.1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7.3%(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9.7公斤,比对

照豫麦18-64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15~2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8万苗,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5 品种名称:豫农949 选育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郑太育92215/90m434)F1/90(232)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晚2天。幼苗近直立,叶宽、上冲、浓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宽大、上冲,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43.8万穗,穗粒数30.2粒,千粒重43.6克。苗期长势壮,抗冬寒能力强,抗倒春寒能力稍偏弱;抗倒伏能力强。接种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纹枯病和白粉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和秆锈病,高感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抗叶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1克/升、790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29%、14.39%,湿面筋含量31.6%、32.8%,沉降值30.1毫升、33.9毫升,吸水率55.4%、54%,面团形成时间2.6分钟、2.6分钟,稳定时间2.4分钟、2.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58E.U.、190E.U.,拉伸面积43平方厘米、5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9.2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9.9%(极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14.5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14.5%(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4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13.4%。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10~2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

18万苗,注意防治叶锈病和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6

品种名称:徐麦29(区试代号:徐州954)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8329/周麦9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晚1~2天。幼苗近直立,叶短宽、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冲。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7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重42克。苗期生长健壮,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力强,耐湿性一般,后期熟相一般。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秆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田间自然鉴定,高抗叶枯病。2003年、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6克/升、810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13%、14.44%,湿面筋含量32.0%、32.3%,沉降值34.9毫升、34.1毫升,吸水率60.1%、60.6%,面团形成时间3.4分钟、3.1分钟,稳定时间2.8分钟、2.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42E.U.、190E.U.,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4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1.0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3.27%(不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4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5.28%(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7.48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9.64%。

栽培技术要点:适播期10月10~25日,播期不能过晚,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0万苗,注意防治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5年国审小麦品种(3)在线全文阅读。

2005年国审小麦品种(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90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