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必修2
(1)此地形区以________为界,可以把地形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B、C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_______,该点是城市形成的良好区位,从商业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________,良好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三城市地位的变迁,说明了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________和________产生很大的影响。
【拓展提升】 一、选择题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1~2题。
1.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2.对图中线路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布局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D.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2012·广东高考)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6
高中地理
必修2
3.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4.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C.河谷
B.山地 D.交通
6.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C.乙丁
B.乙丙 D.甲乙丙
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7
高中地理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8.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 A.自来水厂 C.造纸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D.大型超市
必修2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特大城市的空间形态图”,完成9~10题。
9.图中某服务网点很有可能是( ) A.金融机构 C.星级宾馆
B.家具卖场 D.高层写字楼
10.影响图中服务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历史因素 ②行政因素 ③交通因素 ④市场因素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如图所示,交通与土地利用转化率的关系为( ) ①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②距离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高 ③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④距离交通干线越远,土地利用转化率越低 A.①④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12.图示现象可以解释为( )
A.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一产业用地
8
高中地理
B.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三产业用地 C.远离交通干线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二产业用地 D.远离交通干线的土地,适合开辟为第三产业用地
二、综合题
13.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必修2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较早,原因是什么?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14.读下图(等高线单位:m),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城市中,________城市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因为该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的商业网点要________(填多或少)于乙地的商业网点。
(3)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综合运输网,而甲地的运输网主要由________组成。
(4)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________。
【学习反思】
9
高中地理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1、带动 衰落 水路 陆路
2、交通干线 交通干线 交通运输网 交通网 铁路 二、1、稀少 单一 便利
2、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 交通运输 3、交通要道 繁荣或衰落 [基础达标]
1. B 2.D 3.B 4.D 5.C
6. (1)东侧铁路 低山丘陵 平原
(2)A 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地集散、中转
必修2
(3)C 沿河设城且在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最为优越 分布 发展 [拓展提升]
1.D 2.C 3. C 4. B 5.A 6.A 7.A 8.C 9.B 10.D 11.A 12.B 13.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沿河分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线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趋于枯竭,开发费用越来越高。
14.(1)乙 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的集散,且附近居民点数量多 (2)少
(3)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河运 公路运输 (4)乙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