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ΦBΔS
C正确;下落h的过程,回路中的面积变化量ΔS=lh,则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RRBlh
=,D正确. R
10.在仁川亚运会上,100 m赛跑跑道两侧设有跟踪仪,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为L=0.5 m,一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R=0.5 Ω的电阻连接.导轨上放一质量为m=0.5 kg的金属杆,金属杆与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用与导轨平行的拉力F作用在金属杆上,使杆运动.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相对应的速度v也会变化,从而使跟踪仪始终与运动员保持一致.已知v和F的关系如图乙.(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A.金属杆受到的拉力与速度成正比 B.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 T
C.图线在横轴的截距表示金属杆与导轨间的阻力大小 D.导轨与金属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解析:选BCD.由题图乙可知拉力与速度是一次函数,但不成正比,故A错;图线在横轴的截距是速度为零时的拉力,金属杆将要运动,此时阻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该拉力,BLvB2L2v
也等于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C对;由F-BIL-μmg=0及I=可得:F--μmg=
RR0,从题图乙上分别读出两组F、v数据代入上式即可求得B=1 T,μ=0.4,所以选项B、D对.
三、非选择题
11.(2014·高考浙江卷)某同学设计一个发电测速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0.1 m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竖直平面上,一根长为R的金属棒OA,A端与导轨接触良好,O端固定在圆心处的转轴上.转轴的左端有一个半径为r=R/3的圆盘,圆盘
和金属棒能随转轴一起转动.圆盘上绕有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挂着一个质量为m=0.5 kg的铝块.在金属导轨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右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 T.a点与导轨相连,b点通过电刷与O端相连.测量a、b两点间的电势差U可算得铝块速度.铝块由静止释放,下落h=0.3 m时,测得U=0.15 V.(细线与圆盘间没有滑动,金属棒、导轨、导线及电刷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测U时,与a点相接的是电压表的“正极”还是“负极”?
6
(2)求此时铝块的速度大小;
(3)求此下落过程中铝块机械能的损失.
解析:(1)由右手定则可知与a点相接的是电压表的“正极”. ΔΦ
(2)由电磁感应定律得U=E= Δt1
ΔΦ=BR2Δθ
21
U=BωR2
21
v=rω=ωR
32U
所以v==2 m/s.
3BR1
(3)ΔE=mgh-mv2
2ΔE=0.5 J.
答案:(1)正极 (2)2 m/s (3)0.5 J
☆12.如图所示,两根正对的平行金属直轨道MN、M′N′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轨道之间的距离l=0.50 m.轨道的MM′端接一阻值为R=0.50 Ω的定值电阻.直轨道的右端处于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0.60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区域的右边界
为NN′,宽度为d=0.80 m.NN′端与两条位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光滑金属轨道NP、N′P′平滑连接,两半圆形轨道的半径均为R0=0.50 m.现有一导体杆ab静止在距磁场的左边界s=2.0 m处,其质量m=0.20 kg、电阻r=0.10 Ω.ab杆在与杆垂直的水平恒力F=2.0 N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磁场的左边界时撤去F,杆穿过磁场区域后,沿半圆形轨道运动,结果恰好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位置PP′.已知杆始终与轨道垂直,杆与直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轨道电阻忽略不计,取g=10 m/s2.求:
(1)导体杆通过PP′后落到直轨道上的位置离NN′的距离; (2)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3)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整个电路产生的焦耳热.
解析:(1)设导体杆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高位置的速度为v,因导体杆恰好能通过轨道最高位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v2/R0
导体杆通过PP′后做平抛运动x=vt 2R0=gt2/2 解得:x=1 m. (2)q=I·Δt
7
ΔΦ
I=E/(R+r),E=,ΔΦ=B·ld
Δt联立解得:q=0.4 C.
(3)设导体杆在F的作用下运动至磁场的左边界时的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有(F-μmg)s1=mv2 21
解得:v1=6.0 m/s
在导体杆从刚进磁场到滑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v21/2=Q+mg×2R0+mv2/2+μmgd 解得:Q=0.94 J.
答案:(1)1 m (2)0.4 C (3)0.94 J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物理大一轮复习课后达标:第九章 电磁感应(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