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资源、提高基层化解矛盾
解决信访问题的思考
(绥化市信访局)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基层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加剧,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现实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信访诱因不断增多,造成农村基层信访居高不下。据统计,当前我市受理农村信访案件数量占受理总量的49%。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有效整合信访资源,着力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尽快破解的问题。我局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我市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的特点和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整合资源着力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市农村基层信访的特点
近年来,我市农村信访形势总体趋好,在化解疑难信访问题,控制越级上访,特别是控制老户越级上访、进京非正常上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农村基层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正日益显现,利益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农村群众在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自身遵纪守法和依法信访的观念还相对比较滞后。同时,一些基层干部文化素质虽有提高,但解决问题依然用老经验
1
老办法,致使群众诉求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都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群众上访的新诱因,新形势下农村基层信访也不断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从信访反映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市农村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损害群众物质利益、民主权利和惠民政策不到位三个方面。一是损害农民物质利益方面。主要是反映少数村干部擅自将耕地、农田高价卖给村民建房或作其它用途;非法租地和变相买卖土地牟利;征用土地手续不合法、程序不到位,补偿费发放不公开、不及时;不经法定程序违规转让山林,甚至公然出售公共林地;擅自处臵集体资产资源、侵占集体收益;参与本村工程建设,在工程中捞取好处,挥霍浪费集体资金等。二是损害农民民主权利方面。主要是反映少数村干部干预和操纵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在土地流传、山林承包、修桥铺路、集体财物处臵等重大事项时不经过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个人说了算;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名存实亡,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和公务开支回避公开,村民雾里看花,怨声载道。三是惠民政策不到位方面。主要反映少数村干部在研究确定危房改造、低保户、低收入户、扶贫结对户等受惠对象时带有私心或处理不公;贪污、挪用、截留、骗取、克扣补助资金、土地征用补助款等上级补助资金。 (二)从信访群众心态上看,存在三种极端失衡表现。随着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基层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
2
和维护自身的利益,信访群众对自己的信访行为期望值过高,一旦对反映问题的处理答复结果不满,就容易产生心态失衡。具体讲,少数信访群众存在三种极端失衡的表现。一是“仇权仇富”型信访心态。少数农村群众思想观念僵化,不患贫而患不均,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两极分化抵触情绪大,出现“仇权仇富”型信访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有属亲身经历的、有道听途说的、有路见不平而写信相助的、有存在不平衡心理报复人的、甚至是别有用心,捏造事实,制造混乱,陷害他人或故意造成不良影响的等等,情况较为复杂。二是“越级有理”型信访心态。部分信访群众存在认识误区,对基层党组织缺乏最起码的信任,认为只有进京进省问题才能得到公正、公平解决,产生“越级有理”型信访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信访举报人对基层直接查办的信访件,不管查办结果如何, 只要是本乡本土调查的,一律表示怀疑和不信任, 少数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认为只有越级上访,才能引起领导重视,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有极少数上访人不顾客观实际和现实情况,一味纠缠,抱着“斗气解恨”的心态进行信访。三是“借机谋利”型信访心态。一些群众认为信访能“包治百病”,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级信访而不做其他考虑;有的上访者多头上访,在各信访工作部门答复不一时钻空子,抓“把柄”,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超出法律和政策之外的过份要求,导致问题复杂化,极少数上访者在要求不能满足时,不断上访,打“持久战”。
3
(三)从信访问题处理上看,存在“三难”处境。各级信访工作部门在处理信访问题时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和影响,造成“查证难、量纪难、处理落实难”。一是信访问题查证难。由于群众信访举报问题表述不清、线索模糊,或凭臆想猜测、听人传言,或任意编造、随意夸大,加上被举报人消极对待和抵制调查,或订立攻守同盟,或销毁有关证据材料设臵障碍,造成信访部门调查取证时难以获取直接或间接证据,致使所反映的问题难以查清。二是信访内容定性量纪难。有些举报经调查核实发现被反映人确实存在问题,但因村集体经济帐目混乱、白纸条抵库入帐比较普遍,加上一些政策界线不清、违规违纪性质难以认定等因素,造成对违纪者定性量纪困难的问题。三是信访问题处理落实难。一些信访问题违纪事实查清后,基层组织过份顾及“关系”,对有“背景”的违纪者处理轻描淡写;一些领导对违纪者有好感,大事化小、小而化了变通处理;个别领导与违纪者关系纠缠不清,千方百计帮违纪者开脱;特别是对村干部违纪经济上处理缺乏力度、落实难以到位。
二、办理信访的力量和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
面对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呈现的新特点新形势,办理信访问题的力量相对还不足,资源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整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层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与当前农村基层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处理难度日益增加的形势相比,我市基层工作力量总体
4
还比较偏弱,信访稳控工作压力较大。一是县级信访工作部门力量不足。县本级办信办访力量比之信访群众“逢信访必亲查”的要求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承担起大量涉及村级组织、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举报的查办任务,多数信访只能靠下转督办。同时,受信访工作自身特点、规定、原则等限制,以及对反映的问题角度、性质、严重程度看法不同,也会造成群众举报与解决信访问题时间上的差距,使群众不理解。二是乡镇部门信访工作人单力薄。我市所属乡镇负责信访工作的干部,大多是分管的工作比较多,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处理辖区的群众信访问题。大部分乡镇的信访工作人员,也未能达到专职配备的要求,一般均还分管或兼任其他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办理信访的力量还不足。部分县属涉农部门中只有分管领导,未设信访机构,而将信访业务并在其他科室,且信访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工作热情不高,队伍不够稳定。三是基层信访队伍能力有待加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流动快、成份新,工作经验缺乏、业务能力较弱。加上受管辖区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扰, 信访调查不及时、不深入、不细致,致使一些案件久拖不结。有些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漠,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个别基层干部对群众信访绕道走,不搭理,致使简单问题激化成大矛盾。信访办理质量不高,处理不到位,反馈不及时,对上级转办的信访问题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是以向上级“报结”为前题,玩文字材料游戏。
(二)信访资源有效整合不够。信访机构的多样化为公民表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整合资源、提高基层化解矛盾、解决信访问题的经验做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