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摩擦损失 H2 全 实际扬程 扬程HT(m)水压 HB(m) 泵 H1 L0 水面 H0 吸入口 图2-1 供水系统的基本模型
a)全扬程的概念 b)基本模型
图中:
L0—— 水泵中心位置;h0—— 吸水口水位;h1—— 水平面水位;h2—— 管道最高处
水位;h3—— 在管道高度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水泵能够泵水上扬的最高位置的水位。表明水泵的泵水能力。在真实的管道系统中,这个位置并不存在。只有在h3大于管道的实际最高位置的情况下,才能正常水。
主要参数有:
1.流量Q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内某一截面的水流量,常用单位是m/min;
2.扬程H 也称水头,是供水系统把水从一个位置上扬到另一位置时水位的变化量,数值上等于对应的水位差,常用单位是m;
3.实际扬程HB 供水系统中,实际的最高水位h2与最低水位h1之间的水位差,即供水系统
3
实际提高的水位。即:HB=h2-h1;
4.全扬程HT 水泵能够泵水上扬的最高水位h3与吸入口的水位h0之间的水位差。全扬程的大小说明了水泵的泵水能力。即:HT=h3-h0;
5.损失扬程HL 全扬程与实际扬程之差,即为损失扬程。HB,HT,HL之间的关系是:
HT=HB+HL。供水系统为了保证供水,其全扬程必须大于实际扬程,这多余的扬程一方面用于
提高及控制水的流速,另一方面用于抵偿各部分管道内的摩擦损失;
6.管阻R 阀门和管道系统对水流的阻力和阀门开度、流量大小、管道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难以定量计算,常用扬程与流量间的关系曲线来描述;
7.压力P 表明供水系统中某个位置水压大小的物理量。其大小在静态时主要取决于管路的结构和所处的位置,而在动态情况下,则还与流量与扬程之间的平衡情况有关。
2.2 供水系统的特性曲线和工作点
供水系统的参数表明了供水的性能。但各参数之间不是静止孤立的,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这种联系和变化规律可用供水系统的特性曲线直观地反映,主要有扬程特性曲线和管组特性曲线,如图2-2。通过特性曲线图可以掌握供水系统的性能,确定其工作点。
图2-2中:
曲线①——额定转速nN时的扬程特性曲线;
曲线②——转速n1时的扬程特性曲线;
曲线③——阀门开度100%时的管阻特性曲线;
曲线④——阀门开度不足100%时的管阻特性曲线。
HTH0④ HEHN A ③ N ① HC HB B ② O N QE Q
图2-2 供水系统特性曲线
1.扬程特性
以管路中的阀门开度不改变为前提,即截面积不变,水泵在某一转速下,全扬程与流量间 的关系曲线HT?f(Q),称为扬程特性曲线。不同转速下,扬程特性曲线不同,图2-2中的曲线
①、②分别对应于转速nN、n1,且nN>n1。
曲线表明转速一定时,用水量增大,即流量增大,管道中的管阻损耗也就越大,供水系统的全扬程就越小,反映用户的用水需求状况对全扬程的影响的。在这里,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用户,是用水流量,用QU表示。
用水量一定时,即QU不变,转速越低,水泵的供水能力越低,供水系统的全扬程就越小。 2.管阻特性
以水泵的转速不改变为前提,阀门在某一开度下,全扬程与流量间的关系曲线HT?f(Q),
称为管阻特性曲线。不同阀门开度,管阻特性曲线不同,图2-2中的曲线③对应阀门开度大于曲线④对应的阀门开度。
管阻特性表明由阀门开度来控制供水能力的特性曲线。此时转速一定,表明水泵供水能力不变,流量的大小取决于阀门的开度,即管阻的大小,是由供水侧来决定的,故管阻特性的流量可以认为是供水流量,用QG表示。
在实际的供水管道中,流量具有连续性,并不存在供水流量与用水流量的差别。这里的QG和
QU是为了便于说明供水能力和用水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而假设的量。
当供水流量QG接近于0时,所需的扬程等于实际扬程(HT?HB)。表明了如果全扬程小
于实际扬程的话,将不能供水。因此,实际扬程也就是能够供水的基本扬程。
3.供水系统的工作点
扬程特性曲线和管阻特性曲线的交点,称为供水系统的工作点。在这一点,供水系统既满足了扬程特性,也符合了管阻特性。供水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系统稳定运行。
图2-2中的N点表示水泵工作于额定转速,阀门开度为100%时的供水状态,为系统的额定工作点。
4.供水功率
供水系统向用户供水时所消耗的功率PG(kW)称为供水功率,供水功率与流量和扬程的乘积成正比
PG?CPHrQ (2-1)
式中CP一一比例常数。
2.3 供水系统中恒压实现方式
对供水系统进行的控制,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用户对流量的需求。所以,流量是供水系统的基本控制对象。而流量的大小又取决于扬程,而扬程难以进行具体测量和控制。考虑到动态情况下,管道中水压的大小是扬程大小的反映,而扬程与供水能力(由流量QG表示)和用水需求(由用水流量QU表示)之间的平衡情况有关。
若供水能力QG>用水需求QU,则压力P上升; 若供水能力QG<用水需求QU,则压力P下降; 若供水能力QG= 用水需求QU,则压力P不变。
可见 ,流体压力P的变化反映了供水能力与用水需求QU之间的矛盾。从而,选择压力控制来调节管道流量大小。这说明,通过恒压供水就能保证供水能力和用水流量处于平衡状态,恰到好处地满足了用户所需的用水流量。
将来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对供水系统做出调节,以适应流量的变化。这种调节就是以压力恒定为前提来实现的。常用的调节方式有阀门控制法和转速控制法两种。
(1) 阀门控制法
转速保持不变,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大小来调节流量。
实质是水泵本身的供水能力不变,而通过改变水路中的阻力大小来强行改变流量大小,以适应用户对流量的需求。这时的管阻特性将随阀门开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扬程特性则不变。
(2) 转速控制法
阀门开度保持不变,通过改变水泵的转速来调节流量。
实质是通过改变水泵的供水能力来适应用户对流量的需求。当水泵的转速改变时,扬程特性将随之改变,而管阻特性则不变。
2.4 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
通过转速控制法实现恒压供水,需要调节水泵的转速。水泵通过联轴器由三相异步电动机来拖动,因此水泵转速的调节,实质就是需要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由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
n?n1(1?s)?式中
60f(1?s) (2-2) pn1一一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r/min;
n一一 异步电动机转子转速,r/min; p一一 异步电动机磁极对数;
f一一 异步电动机定子电压频率,即电源频率;
s一一 转差率 ,s?n1?n×100%。 n1由式(2-2)可知调速方法有变极调速、变转差调速和变频调速。 1.变极调速
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电动机的磁极对数,实现电机转速的改变。磁极对数的改变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来实现。这种调速方式只适用于专门的变极电机,而且是有极调速,级差大,不适用于供水系统中转速的连续调节。
2.变转差调速
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实现电机转速的改变。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铜损耗为
PCu2?3I2'2r2'?sPem (2-3)
该损耗和电机的转差率成正比,又称为转差功率,以电阻发热方式消耗。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状态时,转差率s很小,相应的转子铜损耗小,电机效率高。但在供水系统中由转速控制法实现恒压供水时,为适应流量的变化,电机一般难以工作于额定状态,其转速值往往远低于额定转速,此时的转差率s增大,转差功率增大,电机运行效率降低。虽然变转差调速中的串级调速法能将增加部份的转差功率通过整流、逆变装置回馈给电网,但其功率因数较低,低速时过载能力低,还需一台与电动机相匹配的变压器,成本高,且增加了中间环节的电能损耗。
因此变转差调速方法不适用于恒压供水系统中的转速控制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层建筑PLC控制的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