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后半出有长段的唐明皇个人内心独白。 可观赏昆曲《长生段·惊变》、《迎像·哭像》两折。 七.老子五章 练习题
(一)填空题
⒈道可道, ;名可名, 。(非常道 非常名) 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⒊大直若屈,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⒋老子,姓 ,名 ,字 ,春秋末期楚国人。是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称《 》,是道家思想的经典。(李 耳 聃 道家 道德经)
(二)词语解释题
⒈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尽头。 .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与:和人相处。 .⒊夫唯不争,故无尤。尤:过失。 .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弊:破败。 .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空虚。 .
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讷:拙于言辞。 .⒎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奉:供给。 .
⒏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见:显露。 .(三)翻译题
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答: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答: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实在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口讷一样。
(四)简答题。
⒈《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11
生万物。”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答:(1)“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2)“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 (3)“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
(4)“道”(“无”) “一” “二” “三” 万物 “有”
⒉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之间的不同。
答:孔子的“道”: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是万物存
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⒊理解并背诵课文所选篇目。 答:略。 五、研习与思考
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有共同之处? 答:
主要思想:包容大度,谦退冲和,先民为民,与民不争。 表现手法:以江海作比喻。 与第八章相似。 八.秋水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2.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相对)
3.先秦诸子散文中,想象最丰富,最富浪漫色彩的是_________ 。 (《庄子》)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B )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D.和乃...
12
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
2.下列各句中“乃”可译为“方”、“才”的是 ( A )
A.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左,乃陷大泽中。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C )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4.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D )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三)字词解释题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旋: (改变)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水》)时: (按季节) (四)简答题:
1.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答:首先,在整体构思上,庄子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方式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其中河神代表了庄子思想的对立面,海神则是作者的化身。
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北海的描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河水暴涨的景象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浩瀚的景象构成对比,以诗画般的景象引出河伯与海若情趣盎然的对话,直观地说明了天外有天、楼外有楼的道理,而且为下文即将展开的由于环境等的不同而造成认识上的差异做了铺垫。
2.在先秦散文中,《庄子》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结合本文,谈谈表现。 答:(1)本文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河神与海神都具人性,通人情,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2)善用连类比喻以及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 八、研习与思考
1.《秋水》中共设了多少譬喻来说明人类的无知?
答:(1)河伯与海若(第一段);(2)海若所举的部分包含若干则(第二段)。 2.《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反映“小大之辩”的譬喻: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
13
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秋水》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推衍。请从《庄子》一书中再找出一些反映“小大之辩”的譬喻或寓言。
答:这在《庄子》中随处可见,因为“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大”、“小”正是最基本的一组相对概念。
3.清人林云铭评论《秋水》:“是篇大意,自内篇《齐物论》脱化出来,立解创辟,既踞绝顶山巅,运词变化,复擅天然神斧,此千古有数文字,开后人无数法门。”(见《庄子因》)请结合阅读《庄子·齐物论》谈谈你对林云铭评论的理解。
答:《齐物论》是《庄子》论述哲学思想最重要的一篇,甚至可以说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代表作。此篇认为客观事物本来就不分彼此,是齐同的,而人们关于是非、然否的争论都是出于私心成见所致,故万物应该齐同。 九.湖光水色 练习
1.选择题
(1)梭罗深受美国著名作家 的影响。(A) A.爱默生 B.佐拉 C.杰克·伦敦 D.海明威 (2)梭罗的家乡是美国 的首义之城。(B) A.内战 B.独立战争 C.农奴起义 D.西进运动 (3)《瓦尔登湖》出版于 。(B)
A.1830年 B.1854年 C.1860年 D.1861年
2.填空题
(1)梭罗对于当时美国奴隶制度的态度是 。(反对)
(2)《瓦尔登湖》最著名的中文译者是我国的著名散文家 。(徐迟) 3.简答题
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用书中的词来概括。 答:深邃,清澈。 研习与思考
1.请阅读《瓦尔登湖》中的《冬天的湖》,试比较该文与《湖光水色》在叙述描写艺术上的异同?
答:(1)相同点:对象相同,都是写瓦尔登湖;哲学旨趣相同。(2)不同点:《冬天的湖》有更鲜明的季节特点,以“议论”说理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得更频繁,强化了散文的哲理性特征。
2.梭罗善用摹状、比喻等修辞方式,请从文中选出两到三个运用这些修辞方式的句子,说明梭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答:摹状,是对叙述描写对象的形状、颜色、声音、情态、气味等进行描摹状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是描写的基本手段。它通常以抓住这几个方面的恒定的静态特征为目的,意在达到“真知”,梭罗却以此写出对象的瞬间变幻,从静中写出动来,这是由他的超验哲学旨趣决定的。比喻的修辞方式,也可以从求“变”这一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例句很多,这里从略。
14
十.回答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河、杨炼等。(北岛、舒婷、顾城)
2.“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诗人______ 的笔下,诗题名为______ 。(北岛 《回答》)
(二)选择题
(1)北岛的诗作《回答》首先发表于 ( B )
A、《北岛顾城诗选》 B、《今天》 C、《诗刊》 D、《北岛诗歌集》 (2)北岛离开祖国的时间是( B )
A、1989年11月 B、1987年10月 C、1988年3月 D、1989年4月 (三)判断题:
1.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是他的代表诗作。
2.《致橡树》是女诗人舒婷的代表诗作,表现了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品质。 (四)简答题
1.《回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人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悲壮的历史情怀和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对于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反思,并以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战士一般勇敢不屈的挑战者状态,提出了对历史与现实充满愤激的质疑与指控,在此基础上,又以豪迈激越的感情表示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以《回答》为例,谈谈北岛对于意象的运用。
答:《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表现时,没有像传统的政治抒情诗那样去直抒胸臆,也没有肤浅地演绎心中的主题概念。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慨的时候,诗人借助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如诗的第一段用通行证展现卑鄙者的畅通无阻;墓志铭表明高尚者被摧残被葬送;镀金暗示粉饰的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无数死者的冤屈。这些经过变形处理的意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奇异的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主旨相当明确的政治抒情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扩展了作品的艺术容量。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