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三)

一、教学内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6页 六、拓展活动:第6页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6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第 7 页 共 39 页

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 介绍李白(略) 写作趣事: 黄鹤楼与凤凰台

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久,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当时有人要李白题诗,出于对崔颢的尊重,李白谦虚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文坛因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也就是过后不久,李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确实,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不过,细读起来,不难发现李诗的概括力和意境都比崔颢高。李诗前两句概括了崔诗前四句的意境,腾出第二联怀古,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崔颢怀古为?思乡?,而李白怀古却是?忧国?,两者相比,李白的思想境界也要比崔颢的高。 四、 朗读诗歌(反复读) 五、 翻译诗歌(略)

六、 分析鉴赏:师以?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 1 、介绍传说(略) 2 、提问、交流:

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是独自、孤独的意思。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吴王的富丽宫苑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

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远景,所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1) 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 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8

(2) ?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3) 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内心的赤诚。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小结:

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 4、分析景情关系:

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先景后情;2/先情后景;3/纯景含情;4/先事后景 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 小结并板书:(1) 景与情的关系: 景中含情,为抒情张本 (2)景情结构特点:先景后情

第6课、《古诗两首》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两首》,《汴河怀古》作者是唐代诗人皮日休,《题乌江亭》作者是唐朝的杜牧。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14页 六、拓展活动:第15页 七、课外延伸

第 9 页 共 39 页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第7课 诗词两首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词两首》,分别是唐朝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和元朝张养浩写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

二、学习《西塞山怀古》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②、全班交流。 ③、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③、小组交流。

④、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⑤、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知识链接:第17页

四、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①、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②、结合注释初步感知

③、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②、全班交流。 ③、教师小结。 3、学生练读

①、学生认真跟读。②、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2)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41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