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B=A⊕C
答:能,因为A⊕A = Φ,Φ⊕A = A⊕Φ=A,同时,(A⊕B)⊕C = A⊕(B⊕C) 所以,已知等式两端 A⊕A⊕B= A⊕A⊕C ?Φ⊕B =Φ⊕C ? B=C
16、求A={?, a, {b}}的幂集
A
解:2 = {?, {?} , {a} , {{b}} , {?,a} , {?,{b}} , {a, {b}} , {?, a, {b}}}
17、设A,B是任意两集合,证明
ABA B
(1)2 ? 2 ? 2 ?,给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ABAB
证明:X ? 2 ? 2 ? X ? 2 ? X ? 2 ? X ? A ? X ? B => X ? A ? B
A B
? X ? 2 ? 等号成立的条件: A ? B或B ? A
A B
(因为若A和B没有子集关系, 必有a ?A– B和 b ?B– A,使{a, b} ? 2 ? ,但{a,
AB
b} ? 2 ? 2 )
ABA B
(2)2? 2 = 2 ?
ABAB
证明:X ? 2? 2 ? X ? 2 ? X ? 2 ? X ? A ? X ? B ? X ? A ? B
A B
? X ? 2 ?
附加题:
证明等式(A⊕B) ⊕C = A⊕(B⊕C)
证明:A⊕(B⊕C) = A⊕((B-C)∪(C-B)) = (A - ((B-C)∪(C-B))) ∪(((B-C)∪(C-B))- A) = ~AB~C + ~A~BC + A~B~C + ABC (A⊕B) ⊕C = C⊕(A⊕B)
那么按上式的划简方式,就是把C替换为A, 把A替换为B,将B替换为C,所以 C⊕(A⊕B) = ~CA~B + ~C~AB + C~A~B + CAB = ~AB~C + ~A~BC + A~B~C + ABC
习题四
1、设A={1,2,3,4},B={0,1,4,9,12}.分别把下面定义的从集合A到集合B的二元关系R用序偶的集合表示出来
(1)xRy ?x|y
解: R = {(1,0) ,(1,1),(1,4) ,(1,9) ,(1,12) ,(2,0) ,(2,4) ,(2,12) , (3,0) ,(3,9) ,(3,12) ,(4,0) ,(4,4) ,(4,12)} (2)xRy ? x?y(mod 3)
解: R = {(1,1), (1,4) , (3,0) , (3,9) , (3,12) , (4,1) , (4,4)} (3)xRy ? y/x ? ∟(y-x)/2」
解: R = {(3,9), (3,12) , (4,9) , (4,12)}
2、用关系图和关系矩阵表示第1题中的各个关系
解:略
6、设在整数集Z上定义如下二元关系,试填写下表:
解:填表如下
R x|y x≡y(mod m) xy>0 xy≧0 x=y或|x-y|=1 x> y 22自反性 √ √ × √ √ × 反自反性 × × × × × √ 对称性 × √ √ √ √ × 反对称性 × × × × × √ 传递性 √ √ √ × × √ (1) 因为x|x成立,所以自反性成立;所以反自反性不成立;因为x≠0时,x|0成立,但
0|x不成立,所以对称性不成立,因为 1|-1,和-1|1成立,所以反对称性不成立;但x|y,y|z成立,就一定有x|z成立,所以传递性成立
(2) 因为模m相等是整数集合上的等价关系,所以具有自反、对称、传递性
(3) 因为00 = 0,所以自反性不成立;因为x ≠ 0时必有 xx>0,所以反自反性不成立;因
为xy >0 必有yx>0,所以对称性成立;因此反对称性不成立;因为xy>0,yz>0,能得到x,y,z同号且不为0,所以,xz>0,所以传递性成立
(4) 因为xx≧0,所以自反性成立;因此,反自反性不成立;因为xy≧0,所以yx≧0,因此对
称性成立;因此,反对称性不成立;因为-1*0 ≧0,0*1≧0,但-1*1 < 0,所以传递性不成立
(5) 因为 x=x,所以自反性成立;因此反自反性不成立;因为|x-y|=1,所以| y-x |=1,因
此对称性成立;所以反对称性不成立;因为|1-2|=1,|2-3|=1,但|1-3|=2,所以传递性不成立
22 22
因为 xx = xx,所以自反性不成立;反自反性成立;因为x> y成立,那么y> x就不成立,所以对称性不成立,反对称性成立;传递性成立
7、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合于xRy ∧ yRz => ~xRz,称R是A上的一个反传递关系。试举一个实际的反传递关系的例子
解:例如在人群集合上,建立父子关系,那么就是一个反传递关系,因为如果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那么甲和丙就一定不存在父子关系;另外,在正整数域上建立的倍数关系,也是一个反传递关系,因为如果 a 是 b的2倍,b是c的2倍,那么a 一定不是c的2倍
8、设R和S都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它们经过关系运算后得到A上的一个新关系。试判别当R和S同时具有下表左列某种指定性质时,经过指定的运算后所得到新关系也仍保持这种性质,把所得结论以√,×的形式填在下表中相应的位置上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R∩S √ √ √ √ √ R∪S √ √ √ × × R-S × √ √ √ × R○S √ × × × × -R × × √ × × R √ √ √ √ √ -1(1) 自反性的保持情况说明: 因为R,S都具有自反性,所以IA?R, IA?S,
因此IA?R∩S, IA?R∪S,所以自反性在R∩S,R∪S上保持
因为IA?S,所以IA不是S补集的子集,因此也不是R∩-S的子集,所以自反性在R-S上不保持
因为R,S是自反的,所以对任意的a ∈A,(a,a)∈R,S,所以(a,a)∈R○S,因此自反性在R○S上保持
因为(a,a)∈R,所以(a,a)不属于-R,所以-R不具有自反性
-1-1
因为(a,a)∈R,所以(a,a)∈R,因此R具有自反性 (2) 反自反性的保持情况说明:
因为R,S都具有反自反性,等价于 IA∩R = Φ, IA∩S = Φ
因为IA∩R∩S =Φ,IA∩(R∪S)=Φ,所以R∩S,R∪S都是反自反的 因为IA∩R∩-S =Φ,所以 R-S也是自反的
对于R○S,假设(a,b)∈R,(b,a)∈S, 那么(a,a)∈R○S, 所以反自反在R○S上不一定保持
因为(a,a)不属于R,所以(a,a)一定属于-R,所以-R一定是自反的,一定不是反自反的
-1-1
因为(a,a)不属于R,所以(a,a)也不属于R,因此R一定是反自反的 (3) 对称性的保持情况说明:
-1-1 -1-1-1-1
因为R,S是对称的,所以R= R,S= S,-R = (-R)= -R, -S = (-S)= -S
-1-1-1
因为(R∩S)= R ∩ S= R∩S, 所以R∩S具有对称性
-1-1-1
因为(R∪S)= R ∪ S= R∪S, 所以R∪S具有对称性
-1-1-1-1-1-1
因为(R-S)= (R∩-S)=R ∩ (-S)= R ∩ -S = R∩-S,所以R-S具有对称性
-1-1-1
因为(R○S) = S ○ R= S○R ,但S○R通常情况下与R○S不相同,所以对称性不一定保持,例如:R = {(a,b),(b,a)}, S = {(b,c),(c,b)},则R○S = {(a,c)},并不对称
-1-1
因为(-R) = -R= -R,所以R的补是对称的
因为 R逆的逆就是R,既等于R的逆,所以R的逆是对称的 (4) 反对称性的保持情况说明:
-1-1
因为R,S是反对称的,所以R∩ R? IA S∩ S? IA
-1 -1-1
因为(R∩S)∩(R∩S)= (R∩R)∩(S∩S)? IA ,所以R∩S具有反对称性
因为如果R = {(a,b)} S = {(b,a)},都是反对称的,但 R∪S = {(a,b),(b,a)}是对称的,所以R∪S不一定再保持对称性
因为R是反对称的,而R-S在R的基础上减少集合元素,因此也一定是反对称的 因为如果 R = {(a,b),(c,a)}, S = {(b,c),(a,a)}, 那么R○S = {(a,c),(c,a)},变为对称的,所以反对称性,在复合运算下不一定保持
因为如果R = {(a,b),(c,c)}是反对称的,但-R = {(a,a),(b,b),(b,a),(a,c,),(c,a),(b,c),(c,b)},不是反对称的,所以反对称性在补集运算上不保持
-1-1-1-1
因为R∩ R? IA,有因为 R = (R),所以R是反对称的 (5) 传递性的保持情况说明:
22
因为R,S是传递的,所以R?R, S?S
222
因为(R∩S) = (R∩S)○(R∩S)? R∩S∩(R○S)∩(S○R) ? R∩S,所以传递性保持
如果R = {(a,b)}, S={(b,c)},都是传递关系,但R∪S = {(a,b),(b,c)}不再是传递关系,所以传递性在R∪S上不一定保持
如果R={(a,b),(b,c),(a,c)},S={(a,c)},分别是两个传递关系,但R-S = {(a,b),(b,c)}不再是传递关系,所以传递性在R-S上不一定保持
如果R={(a,b),(c,d)},S={(b,c),(d,e)}, 分别是两个传递关系,但R○S = {(a,c),(c,e)}不再是传递关系,所以传递性在R○S上不一定保持
如果A = {a,b,c}, R = {(a,b)}, 那么 –R = A ×A – R,显然不是传递的,所以传递性在-R上不一定保持
22-1-1-12-1
因为R?R,所以 (R)?R ,即(R)?R,所以传递性在逆运算下保持
10、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证明
(1)R是自反的 ? IA?R 证明:
R是自反的 => IA?R
因为,R是自反的,所以对任意的A中元素a,有(a,a)∈R,即IA中任意元素都属于R,所以IA?R
IA?R => R是自反的
因为,对任意的A中元素a,有(a,a)∈IA,又IA?R,所以(a,a)∈R,所以R是自反的 综上所述,R是自反的 ? IA?R (2)R是反自反的 ? IA∩R = Φ 证明:
R是反自反的 => IA∩R = Φ
因为,IA中的任意元素(a,a),都不属于R,所以IA∩R = Φ IA∩R = Φ=> R是反自反的 因为IA∩R = Φ,所以IA中的任意元素(a,a),都不属于R,即对任意的A中元素a,有(a,a)∈IA,都不属于R,所以R是反自反的
综上所述,R是反自反的 ? IA∩R = Φ
-1
(3)R是对称的 ? R = R 证明:
-1
R是对称的 => R = R
-1
因为对R中的任意元素(a,b),因为R是对称的,所以(b,a)∈R,那么(a,b)∈R,所以
-1
R? R
-1
因为对R中的任意元素(a,b),那么(b,a)∈R,因为R是对称的,那么(a,b)∈R,所以-1
R? R
-1
所以 R = R
-1
R = R => R是对称的
-1-1
对R中的任意元素(a,b),因为R = R ,所以(a,b)也属于R,所以(b,a)∈R,因此R是对称的
-1
综上所述,R是对称的 ? R = R
-1
(4)R是反对称的 ? R∩R?IA 证明:
-1
R是反对称的 => R∩R?IA
-1-1
因为对任意(a,b) ∈R∩R ,那么其就同时属于R和R ,那么(b,a)也属于R,根据反对
-1
称的定义,a = b,所以(a,b)∈IA ,所以R∩R?IA
-1
R∩R?IA => R是反对称的
假设R不是反对称的,那么必定存在 a ≠b∧(a,b) ∈R ∧ (b,a) ∈R,那么(a,b)∈R-1
∩R ,但(a,b)不属于IA,矛盾;因此R必是反对称的
-1
综上所述,R是反对称的 ? R∩R?IA
2
(1) R是传递的 ? R?R 证明:
2
R是传递的 => R?R
2
因为对任意(a,b)∈R,必存在c,使得(a,c),(c,b)属于R,因为R是传递的,所以(a,b)
2
属于R,因此R?R 2
R?R => R是传递的
2
因为对任意的R中的元素(a,b),(b,c),那么(a,c)必定属于R,也就属于R,所以R是传递的
2
综上所述,R是传递的 ? R?R
11、设A={1,2,3,4},定义A上的关系 R = {(a,b)|a=b+2},S = {(x,y)|y=x+1∨x=2y} 求:
-12-12
R。S,R。S。R,R,(S)
解:根据题意,R={(3,1),(4,2)},S={(4,2),(1,2),(2,3),(3,4)} 所以:R。S = {(3,2),(4,3)}
-1
S = {(2,4),(2,1),(3,2),(4,3)}
-1
所以:R。S = {(4,4),(4,1)}
-1
R。S。R = {(4,2)}
2
R = ?
-12
(S) = {(2,3),(3,4),(3,1),(4,2)}
mn
12、设A={a,b,c,d,e,f,g,h},A上的二元关系R对应的关系图4-5所示,求使R=R的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离散数学习题答案-2015(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