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由此看来小学一年级,特别重要,很多好习惯就从这里开始培养的。我校重视起始年级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就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各班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每个班级制定学习习惯养成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目前,我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提供了读书的场地和时间,每天中午图书室和留守儿童之家,都向学生开放,各班非常有秩序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课外书。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
?
??
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运动习惯养成
1、制度硬件是基础。根据户外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户外场地安全使用制度、设施设备检查制度,最大限度地将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扩充,并进行合理划分,科学合理制定户外活动安排表,妥善安排户外活动场地和器材的使用;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户外1小时。同时,丰富体育活动器材,增添民间体育游戏等活动形式,为运动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
??
2、活动评价是保障。开设阳光体育课程,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户外阳光体育运动,利用大课间活动,认真研究符合我校学生兴趣的体育活动方式、手段和器材,确定符合我校学生体能发展的现有基础以及相应器材和要求,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体育资源,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动作特点,探索各年段学期目标、形式、方法,评价,建立相应的活动机制、评价机制等。
3、活动文化是载体。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根据季节的变化,开展相适应的活动。如春季开展“跳绳比赛”、夏季进行“乒乓球比赛”、秋季开展“广播操比赛”、冬季举行“长跑运动会”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运动起来,在活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四)审美习惯养成
1、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拓展快乐艺术理念,将音乐、美术、经典文学等内容纳入其中,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努力挖掘艺术教育中一切快乐和兴趣的因素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大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以舞蹈、美术、音乐、书法等教学为载体,提高全体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继续立足课堂主阵地,在提高教学效率上狠下功夫,规范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开展审美艺术教育的课程研究。努力挖掘审美艺术教育中一切快乐和兴趣的因素,实践“生活、体验、操作、快乐”的快乐审美艺术教育理念,组织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
2、环境渗透要注重
孟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环境是学校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渗透教育功能在审美习惯的养成方
?
??
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在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就注重“典雅校园、优雅教师、文雅环境”的定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仍是我校的重要课题。
五、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 (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2——2012.8):制订我校“一校一品”建设方案,全面组织实施建设分工工作;
第二阶段(2012.9—2013.8):重点侧重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的构建,特色教育稳步深入地开展;
第三阶段(2013.9——2014.8):进一步推进我校“一校一特色”的建设,全面实践我校的发展规划。
第四阶段(2014.9——2015.8):继续进行校园特色建设自我诊断和评估,形成建设总结报告,推出我校的建设成果展示、交流推广。 (二)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
把“一校一特色”建设工作纳入我校的主要议事日程,分工负责,相互协调,上下一心,齐抓共管。
2、加强领导。
成立“一校一品”建设领导小组,反复讨论,分析我校特色发展情况,明确特色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岗位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一校一特色”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培训,不断增强广
?
??
大教师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合理分工,细化任务。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组长:叶明锋 副组长:章 伟
成员:张 芳 许秀红 胡 杰 郑超然 各班主任 3、保障经费。
加大经费投入,把活动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作为特色建设资金,做到统筹规划,精打细算,确保人、财、物等方面的合理使用,确保特色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合理使用经费,有计划改善设施设备,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专业教师培训、购置一些必备体育、音乐等用具,并根据教师的需要,添置有关图书、报刊、杂志等资料。
4、家校合作。
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共享教育资源,共创良好的育人环境。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只有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益终身。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养成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