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为五段,分别是韩熙载与其宾客舞技们“听琴”、“观舞”、“休息”、“赏月”“惜别”等情节。
《步辇图》阎立本(唐)描写了乘坐步辇的唐太宗接见前来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的场景,作品对人物特征和心理的刻画细致、准确。
《照夜白图》韩幹(唐)“照夜白”是唐太宗喜爱的坐骑。此画描写了它被栓在木桩上的情态。画家不仅画出了骏马的健壮,而且表现出它昂首嘶鸣、回踢腾踏的神态,一匹企图摆脱束缚的烈马跃然纸上。
《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画家,本幅作品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一线瀑布从山腰直泻而下;山脚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行脚商人赶着驮货的驴缓缓前进,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整个画面来看,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陈雄中见精微。该画山石树木全用短条子皴和点簇之法画成,也称雨点皴法。此画被徐悲鸿成为中国的重要国宝,是他最钦佩的作品之一。 《拾穗》米勒,
1)1848-1870年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 2)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3)主题鲜明,空间感强,色彩温暖而沉着,人物形象含蓄、概括,富有雕塑感。4)使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古铜色的皮肤、耳朵上夹着的笔、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和手上的干茧、木呐的表情等等写实的描绘,表现了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夜间露天咖啡座》凡高,咖啡座处于画面中间偏左位置,避免了画面死板;街道延伸较长,使咖啡座处于视觉中心,使画面空间有了深远的感觉。光影随着街道的延伸,越远越暗,具有近实远虚的空气透视规律,实体形象也出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色彩方面,强烈的光线包围了咖啡馆的平台,远处是一片灯光昏暗的住在,晴朗的夜空发出的是弱光。寂静的、身蓝色的夜色中,咖啡座给人以阳光、明亮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日出印象》莫奈,画的是画家家乡勒阿弗尔的港湾。作品表现了太阳刚升起时光辉灿烂的一瞬间。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透过淡紫色的晨雾,港口和船只若隐若现,具有一种含蓄的抒情气息。在这幅作品中,使人倾心的不是某个物象的具体刻画,而是光和色交融的对大自然的赞美。运用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这幅画掺合了油彩的壁画,画面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达芬奇以他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深刻的心里描写紧紧抓住耶稣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突然说出一句话后众门徒顿时显出不同神态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着重刻画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进而对人物的精微描写,达到空前高度。构图完美:横幅画面以耶稣为中心,组成严格对称的构图,12门徒分成对称4组,既有联系又各具姿态,丰富统一,画面空间和背景处理上,用透视法表现出深远的空间。
艺术欣赏:是指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 体验 理解 想象 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欣赏的步骤:1.要依靠健全的器官得到对艺术形式符号的感性认识。2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视关照,发挥想象,细致的品味作品,是审美意象更具接受悟性。3主体对艺术品的意想的品鉴渐入佳境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达到“物我和一”。艺术欣赏活动既包括艺术形象也包括欣赏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愉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2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透视的基本规律:1凡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和平面,透视形状不发生变化,仍保持物体原来的比例关系不变。2凡有远近差别和不平行画面的直线 平面,都要发生透视变化。3平行变线都消失到一点,即向灭点消失。4平面消失到一条直线,即灭线。5近大远小6近实远虚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高中美术课程目标: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观察 想象 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的创作活动;学会分析 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阶段目标: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学习方法,交流和评价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
6
是弥补单一的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发挥学校和地方的资源优势,满足本地区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的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
美术课程资源有: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自然人文景观等。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2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艺术展览,。3在教学改革中应注意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当地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摄像机,数码相机进行资源的储存,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 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 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
4、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中国画的三大特点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4散点透视。
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焦墨法 、蕉墨法 。 “墨分五彩”焦、浓、 重、淡 、清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四僧”是指八大、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个和尚。这些画家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古法。个性鲜明。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十分大胆新颖的创造。如八大,以画寄托亡国之痛,意境苍凉凄楚,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花鸟画以拟人简约的手法,把充满孤独幽愤的感情宣泄而出,在内容与形式上臻于高度统一。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及山东潍县杨家埠。
艺术欣赏:是指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 体验 理解 想象 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欣赏的步骤:1.要依靠健全的器官得到对艺术形式符号的感性认识。2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视关照,发挥想象,细致的品味作品,是审美意象更具接受悟性。3主体对艺术品的意想的品鉴渐入佳境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达到“物我和一”。艺术欣赏活动既包括艺术形象也包括欣赏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愉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2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透视的基本规律:1凡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和平面,透视形状不发生变化,仍保持物体原来的比例关系不变。2凡有远近差别和不平行画面的直线 平面,都要发生透视变化。3平行变线都消失到一点,即向灭点消失。4平面消失到一条直线, 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客观性、完整性、 一致性、多渠道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教学评价的功能:1客观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2诊断教学疑难,改进教学(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3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及时纠正错误,对症下药 激励促进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率)
7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中国画的三大特点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4散点透视。
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焦墨法 、蕉墨法 。 “墨分五彩”焦、浓、 重、淡 、清 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顾恺之、陆探微 、张僧繇 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和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唐代画马的名家是韩干、画牛的名家是韩滉 “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风格。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陈淳 、徐渭。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曾鲸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五代时期人物画代表是顾闳中,他的代表作品是《韩熙载夜宴图》。海上画派的代表艺术家有四任,虚谷,吴昌硕,吴友如等。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白描是北宋的李公麟最先发明的。南宋的梁揩在人物画方面最先采用了减笔画法。唐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有阎立本, 吴道子。东汉表现说书人生活的陶俑有击鼓说唱俑,西汉大型纪念雕塑有霍去病墓石雕。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是《溪山行旅图》 明代后期“松江派”的代表画家是董其昌,他提出的南北宗论 北宋四家的是: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四僧”是指八大、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个和尚。这些画家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古法。个性鲜明。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但在当时都是十分大胆新颖的创造。如八大,以画寄托亡国之痛,意境苍凉凄楚,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花鸟画以拟人简约的手法,把充满孤独幽愤的感情宣泄而出,在内容与形式上臻于高度统一。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及山东潍县杨家埠。 美术教育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形式美的法则:对比与和谐,对称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 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书法,工艺,建筑,民间艺术等 4,版面编排方法:以图为主和图文并茂的编排方法 板报设计要点:主题鲜明,版面醒目,骨式多样,编排适当
5,中国画用墨方法:积墨,破墨,泼墨,宿墨;用笔法分中锋,侧锋,逆锋 山石画法:勾皴擦染点 6,罗浮宫三件宝:蒙娜丽莎,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维纳斯 世界三大博物馆:巴黎罗浮宫,圣彼得堡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7,瓷器装饰工艺可以分为釉下彩装饰和釉上彩装饰,陶1000°C以下,瓷1200°上 书法构成的要素:平衡,匀称,参差,连贯,对比,动静。
10, 三大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11,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美术教学:
注重审美能力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2马蒂斯—法国 ,德拉克洛瓦--法--自由领导人民,达维特—法国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 北宋三大山水画家:范宽,董源,李成. 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清代/八大山人,石涛,任伯年 现代/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 米开朗基罗/大卫/意大利 米隆/掷铁饼者/希腊 加莱义民/罗丹法国
19,美术课的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究. 20,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
21,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
1、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2、 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
3、 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4、 瓦当:
5、 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6、 彩陶:
7、 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8、 画像砖:
9、 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10、 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
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河南石墓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11、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12、 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13、 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ī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14、 “三远”:深远、高远、平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 15、 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16、 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17、 《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18、 《人物御龙图》;又称《御龙人物帛画》1973年5月湖南长沙子弹库楚相墓中发现的;此画为绢地长方形高37、5厘米,宽
28百米;帛画内容是乘龙升天;《御龙图》以章线勾描设色平涂兼施渲染;这幅画技巧成熟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公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更注重通过对外貌的描写提示对象内存的精神气质。
19、 《缯书》;四周的画像是1942年在长沙东部子弹楚墓发掘的,现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四方形中间写着墨书;笔画匀整;
四周画有图像,以细线描绘上涂彩色 ,四角画树木分青赤白黑四种以象征四方及四时;是一种巫术性东西也与天象有关可能
9
是死者镇邪之用。
20、 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垥劲力色彩绚烂和谐具有装饰
风味代表有战国厉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
21、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22、 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
23、 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24、 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
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陶器;陶器的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按陶质划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而以器表装饰划分则可分为素陶彩陶印纹陶和拟形陶器;
25、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颜料(氧化铁和氧化锰)进
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经过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后在橙红色的胎地上便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图案;
26、 陶塑;从题材上;原始陶塑可分为人物动物和植物三大类;从造型功能上可分为独立陶塑拟开器和器物附饰三类; 27、 玉石雕刻;我国史前玉雕作品以1971年的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碧玉龙;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透雕神人玉冠
饰;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玉雕人像等最为出色;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圆周石刻有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汙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古文女神像;
28、 岩画;从颁布特点来看我国岩画绝大多数颁布在边远山区或临近沙漠半沙漠地带或集中于河附近的峭壁上;中国岩画可大体
分为以西北地区为主的岩刻和以西南地区为主的碉绘画两大系统;西北部广大地区和东部少数地区的碉刻岩画以线刻为主们有敲凿和磨刻;从岩画超标上以表现野兽家禽或狩猎放牧场面为多;
29、 建筑;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
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我国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自然成为南方早期人类的理想居住方式;北方穴居建筑结构组合采用捆扎方法而干栏式建筑则较多采用了榫的安装方法;
30、 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种之一;原指以封建社会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
女生活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画中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1、 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白蹄鸟,特勒骠,青骓,什伐
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与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飒露紫”; 32、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流行于明景泰年间,因此蓝轴景为出色集我国青铜器、陶瓷、金银错、织绣工艺之长;独树
一帜;其重要工序是掐丝和点蓝;产品具有浑厚庄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艺术风格是化泮中的一种创造;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