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也……唐之季避居歙之篁墩。值巢寇俶扰,延及歙州,公率义旅保障一方,戮力破贼。策勋晋秩秉钺江南,武功文德后先焜耀。无何,遭家不造,指江易姓。则造物者复钟美于府君昌。厥后,以酬其庸而椒聊,瓜瓞未有艾矣。公三子,仲郑庐墓,季威迁衢,而伯董始迁婺源。公以别子为始迁祖,婺为继别之大宗,今为巨族者三,曰江湾,曰旃源,曰龙尾,皆科第相望,簪笏相踵,或发解,或开府,或守牧,或扦疆。文章勋业炳烺烺,而潜笃德行,宗法紫阳,立言不朽者亦多,若而人吁:?萧江氏明德远矣!?②
婺源的萧江氏族人至迟在清朝时就建有表彰族内先贤的?里贤祠?,其《议立里贤祠书》、《复议里贤祠书》、《复膳部里贤祠议》等,③就列举了许许多多萧江氏族人的先贤、仁人、达士,其中尤以教育家、学者、名宦最多,令人感慨。
据实地调查,萧江氏传至今天,在江湾已发展有四十代。200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曾来江湾视察,并题了字。④
在萧江氏分迁的婺源、溪南、衢州三大支中,惟溪南和婺源的两支联系最为密切。江永编《兰陵萧氏二书》中,就曾引了明左春坊汪仲撰《洪武癸丑江湾族谱序》。在所引之后,江永紧接说道:登此序,俾后人知江湾族谱系洪武癸丑我房裕祖公手编次也,明朝以前俱与旃坑、溪南共统谱。
三、篁墩三大姓的文化遗址
徽州的程氏、朱氏、萧江氏这三大望族,在篁墩一带至今仍有历史文化遗址。
首先,篁墩一带至今还是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人的居住地。在篁墩本村,程氏仍是大姓,居住的人最多;朱姓也不少,村里至今还有?朱家巷?地名。民国《歙县志》记:
朱家巷在富仑山前,朱文公先世故居也。文公自序茶院谱云:先世居歙篁墩。又作世谱后序云:淳熙中展连同之墓,有方夫人、十五公冯夫人之墓皆已失之,属望子孙访求。万历间访得其三祖茔,知县刘伸重为封识。①
篁墩的河(即渐江,新安江上游自屯溪至歙县段)南岸即是
11
南溪南村,亦即?溪南?,目前居住的人尽管是以吴姓族人为主,但萧江姓的人仍在居住。据笔者2002年2月的调查,至少还有20余户。
因程颢、程颐和朱熹之先祖同出之地,篁墩历来就被称?程朱阙里?。明代徽州人撰修《程朱阙里志》,在一定意义上曾是府衙和县衙行为,正如明万历歙令刘伸在其序中所言:阙里志者何?志程朱三夫子之所自也!三夫子之乡,为闽、为洛,夫人而知之。至先世之肇自于歙,歙而同出于邑之篁墩,则世人罕知也。②
此书清雍正时重刻。在这部独特的、?新安第一书?中,徽籍人士及邑贤、乡绅们详尽考证、记述了新安程氏和朱氏的渊源及其与篁墩的关系,特别是详尽考证和记述了作为程朱理学奠基者的程颢、程颐与作为集大成者的朱熹的行状、记实、年谱、思想渊源、对徽州特别是对篁墩的认同及徽州人对他们的认同,考察出他们的始祖及显祖的祖茔地并绘有墓葬图;在此书的?地灵志?中,除记述篁墩的山水环境外,还绘有古篁墩的村景图及一些古遗址等。
篁墩村中现有?世忠庙?遗址、程氏宗祠遗址和朱氏宗祠遗址,其中,据笔者2003年1月23日的调查,?世忠庙?遗址上,现盖有一户人家的住房;程氏宗祠尽管损坏严重,但基本形状还在,几年前还作为小学,现已关闭;朱氏宗祠只剩遗址。
据文献记载,篁墩过去还有?程朱阙里?祠亦即?程朱三夫?祠,还有?程朱阙里?坊。其中,前者为明代万历歙令刘伸所建,以?合祀三夫子?。据明修《程朱阙里志》记载:
祠基即古圣堂遗址,其地在岩镇佘翁桥北,旧所称吕湖。东距堨田,西连朱方,南接湖村,北抵后美,周围十余里。湖有山,名曰湖中山,今在后美者是。自湖蜃见毙于忠壮公,而湖淤为沃壤,仍一水泓然,长注如练。古圣堂,故为梵宇,僧多不法。邑令刘公撤之,为阙里祠。规模轩敞,境地旷远,足称伟观云。①
至于该祠的管理,《程氏人物志》上记载:
程朱阙里明景泰间,诏以先贤子孙袭五经博士,仍命有司于其里各建祠庙,一如曲阜阙里式。新安为河南二程子、婺源朱子
12
三先生故里,明万历间,知歙县事刘伸循例建阙里于郡西岩镇之河北,岁以春秋二仲次丁日,于歙县开支,项下给银一十七两四钱五分,买办猪羊致祭。外,程朱夫子祠门子一名,岁给工食银三两六钱,永为定例。
可见,这是比较规范的,祠的兴建和管理是纳入一定层次上的官方行为。后来该祠渐废。对此,康熙修撰的《程氏人物志》的作者,在叙述了明代?程朱阙里?祠的管理后,不无感慨地说:愚按:三夫子皆系出新安之歙黄墩,故我徽祀事惟谨。今江南浙江所在并有二程夫子专祠,详请学宪准给祀生于所在州县支给应用钱粮,以供祀事。而新安三夫子始地,尚未有发其议者,非缺典而何哉!书此以俟。①
于是,到了清康熙和雍正年间,时人又纷纷倡议重建?程朱三夫阙里祠?,并且这次要直接修建在篁墩。对此,雍正重刻的《程朱阙里志》有许多记载,如吴曰慎(徽仲)《复邑宰建程朱阙里于篁墩书》记:
屡承下问以歙邑所当兴起之事。某再三询访,反复熟思,有地至近、事至易、名至正、功至大、迹至久者,莫如程朱阙里一事。篁墩者,程朱之祖基也。程子虽生于河南,实忠壮之裔。其先世自新安迁中山,又历数世而迁河南。前辈考得其实,历历可据。朱子虽生于闽,其祖墓尚在篁墩,又自序其先世本篁墩人,因戌婺而家于婺也。然则,篁墩宜建程朱阙里,以祀三夫子,因使有志于学者得以讲习于其中,所以上尊先贤以明道统,下作人才以正学术。向来诸先生有志于此,而力未逮,又不得当道者倡率成就之,是以逡巡而未能遂也。今善政昭灼兹邦,且欲修举废坠,而况于圣贤道统、万世学脉所关者乎。在得为之位,有可为之势,而其事至近且易,其功至大且久,此亦千载一时不可失也。前此亦有建程朱阙里于他处者,然非其地,程朱之灵未必凭依,故荒废颓败。今以其祖墓为阙里,则名实相副,程朱在天之灵,当必有以默相之矣。②
此举在乾隆年间成。据民国《歙县志》记: 程朱阙里在篁墩。明万历四十年知县刘伸因湖田古圣堂旧址建,吴士奇有碑记。清乾隆二十五年,邑人徐麒甡以篁墩为程朱
13
祖居地,呈请由湖田移建。③
至民国年间,篁墩的?程朱阙里?祠又渐废,文化大革命后则彻底废,遗址只剩废墟。
笔者曾数次前往篁墩一带进行实地考察,1996年是第一次,2003年1月23日是最近的一次。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97年10月,?黄山市新安朱子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朱子学术讨论会?在屯溪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及马来西亚、加拿大、英国、比利时、南非等国的代表近100人参加,笔者当时是大会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担任新安朱子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期间,曾率领全体会议代表一并前往篁墩考察。每次的实地考察,都能在篁墩村中见到?程朱阙里?祠和?程朱阙里?坊的遗址及遗物构件。遗址处,残垣断壁,仿佛北京圆明园遗址;遗物构件,散落村中,半露半埋。
新安程氏始迁祖程元谭的墓在歙县县城城西之冷水铺,元朝时尚在,今已无存。其显祖程灵洗的墓,据《程氏人物志》记载:?墓在歙西二十五都长沙里黄墩宅畔。?①但据新安程氏后人、安徽大学中文系程自信教授介绍,至少是在1949年的时候,他还拜谒过忠壮公墓。其提供的一本《日记》②中记道:
昨天是清明前五日,我们村中十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到篁墩去挂钱。一路上,两旁山上红花绿叶,真是美丽极了。到了篁墩,对面一座平坦的坟上去,其中一个石碑,上刻着:?陈将军程镇西重安?,再到忠壮公夫人坟墓上去拜,还要读祭文,拜好之后便又到篁墩去吃炒面,回来又到小路去拜,到祠堂里去拜,回到家中已是傍晚之时了。四月一日 星期一 阴
程自信先生是歙县虹梁村人,这本《日记》是他在家乡上小学时写的,时间是民国三十八年,即1949年。据程先生回忆,忠壮公墓当在距篁墩一里左右的东北方向,可能是明清时重修的。但另一说,忠壮公墓原在篁墩西北方,自陈至元,保存尚好,后没入水中,已无迹可考。③据笔者调查,前说可信,但墓已毁。
惟有新安朱氏一世祖朱师古的墓仍在篁墩。《程朱阙里志》中就记载了两次探考、确定和修复其墓的过程,绘有详细的位臵图,两次的墓葬图的墓碑分别是万历壬子年仲冬月立?朱夫子祖
14
墓?碑和雍正三年仲冬月立?新安一世祖师古公墓?碑。对此,笔者1996、1997年期间在篁墩实地探访时,曾对照墓葬图,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寻找到了今天的具体位臵,惟见损毁较大,其中,雍正三年立的?新安一世祖师古公墓?碑已无踪迹可寻,而万历壬子年立的?朱夫子祖墓?碑至今还在,只是它目前是被砌在篁墩村一程姓村民的厨房墙壁里。
新安萧江氏一世祖萧祯的墓,几乎所有的萧江氏的谱牒,对其具体的位臵都有明确记载,如笔者收藏的《萧江氏世系源流》抄谱,就绘有新安萧江氏一世祖墓葬图,并明确记有:
祯公墓在溪南廷子阜,面前混塘,地名出水莲花,一世祖窀穸是也。①
?溪南?即今日的南溪南,它的旁边即著名的?花山谜窟?。2002年2月2日,笔者曾会同黄山市消防支队的李俊、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翟屯建等先生专程前往此处进行实地考察,在今天的篁墩中学后几十米的地方,寻得了确切位臵。该墓虽然年代久远,略有毁坏,但基本形状尚在,相比较而言,留存和保护得尚基本完好,实为大幸。
据李俊先生的调查,萧江氏始祖江祯的墓碑目前还遗留在:?汉沙村李文升户家收藏有萧江始迁祖的墓碑。青石墓碑,高178cm,宽78cm,厚9cm。碑文尚清晰,中间是‘江氏唐始迁祖兰陵萧公之墓’,‘兰陵萧’三字已漫漶不清,左边小字是‘通奉大夫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裔孙珍’,‘通政大夫总督漕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裔孙□。’?②
徽州是个宗族社会,人们的追宗报远意识很强。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表明,解放前篁墩一地,除新安程氏每年都有祭祀自己祖先的活动和仪式外,其他许多祖墓在此的徽州各族姓的族人也要来此祭拜。③参见程华达:《篁墩新安朱氏简介》,载张脉贤主编:《朱熹与徽州》,黄山市新安朱子研究会,2000年12月。新安朱氏族人,特别是那些早已迁离了篁墩而散居徽州各地的朱氏族人,每年都有人要在清明节时来篁墩祀祖扫墓;国际上则有?世界朱氏宗亲联合会?,1997年秋,这一组织曾派代表参加了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刘伯山(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