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刘伯山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刘伯山)

内容提要:篁墩是一个在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历史上曾有几十个姓氏家族始迁于此,接着再发展到其他各地,这其中,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三大姓的宗族发展最为引人注目,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 关键词:篁墩三大姓文化遗存在徽州的氏族移民迁徙和追求氏族血统的宗族社会形成中,篁墩是一个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历史上曾有几十个姓氏家族以此作为始迁地和保祖发祥地,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众多的迁居篁墩的氏族中,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三大姓最为引人注目。

一、徽州宗族的“圣地”

篁墩是徽州的一个不大的自然村,历史上隶属歙县。1987年黄山市成立时,划归黄山市屯溪区。

篁墩位于歙县西南约20公里处,历史上与休宁县交界,现距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区仅三四公里。地理大势基本上是属于?介于万山丛中?的徽州的丘陵盆地,具体形势是:?发源于黄罗石际,旋西北蜿蜒而来。天马列其前,石壁拥有其右,古宫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山后镇,居然一隩区也。?①这里的?黄罗?即黄罗山,?天马?即天马山,?大河?即新安江上游渐江。?重山后镇?,据《歙县志》,?黄罗之支曰篁墩?,有富仑山、相湖领、黄茅山,为?黄山西南支,为歙休交界之天马山脉?。②此外,篁墩域内,据方志载,旧有?相公湖?,?一名‘篁墩湖’,一名‘蛟湖’?,③南宋淳熙《新安志》记:?黄墩湖在县西南四十五里,阔二十余丈,长三百步,众水所潴。?①后淤塞;有?曰李田山水。出李田山,经汪村至篁墩之上入渐江。曰篁墩口水。一由小练,一由石冈,合于罗田会环山皋岭、马岭诸支,南流出篁墩口入渐江?。②山水兼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

篁墩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得名至少有近二千年的历史。篁墩

1

最初名叫?姚家墩?,因东晋时有一个名叫黄积的,?为考功员外郎,从元帝渡江任新安太守,卒葬郡西姚家墩。积生寻,庐于葬,遂家焉,改曰黄墩?。③后程氏族人世居于此,因地多修篁翠竹,改?黄?为?篁?。唐末黄巢之乱时,黄巢军一路烧杀掳掠,相传,?凡地以黄名者,兵辄不犯,盖谓己也?。④于是在唐末时又易?篁?为?黄?。至明代,休宁进士、篁墩程氏后人程敏政再次改?黄?为?篁?。对此,程敏?凇扼蚨瘴募?酚忻魅返募窃兀?

予家亦出黄墩,而考诸谱及郡志,莫知墩之所以名者。近得一说,云:黄墩之?黄?本?篁?字,以其地多产竹故名。至黄巢之乱,所过无噍类,独以黄为己姓,凡州里山川以?黄?名者,辄敛兵不犯。程之避地于此者,因更?篁?为?黄?,以求免祸,岁久而习焉。予独慨夫循吏忠臣赐第庙食之所,而污于僭乱之姓七百余年卒,无觉其非者。因大书?篁墩?二字,揭诸故庐,且借重于作者一言,使后世知此地之获复旧名,自予始云。⑤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篁墩至少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居住生息,黄、程二姓在东晋初年就世居于此;而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地位,唐末黄巢之乱时,更是有许多的氏族纷纷迁居于此。明程尚宽著《新安名族志》⑥中综录了由外地迁入徽州的家族88个,其中,可考其具体迁徽时间、地点的有56个家族。究其过程,有三大迁徙高潮,即魏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唐末的?黄巢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南渡?,尤以唐末?黄巢之乱?最盛,一次迁居来的达20个左右,这其中,十分明确是始迁篁墩的名族就有15个,他们分别是张、陈、朱、戴、周、萧江、济阳江、康、曹、王、毕、潘、施、齐、唐等。如新安的周氏,尽管有几支,但其中就有一支先祖于唐朝乾符年间任庐州刺史,黄巢之乱时,迁歙县之篁墩;新安梅氏,黄巢之乱时为避锋芒,从蔡州汝南迁歙县之篁墩;新安的康氏,先祖居京兆,后迁会稽,黄巢之乱时,迁歙县之篁墩;新安王氏,在黄巢之乱时,有一支迁歙县之篁墩,有一支迁篁墩附近的王村;新安潘氏,唐广明年间,有一个名字叫潘光旦的及其兄为躲避黄巢之乱的锋芒,由福建迁歙县之篁墩;新安施氏,世居山东兖州之淄畲林,先迁吴兴县,唐

2

末黄巢之乱时,为避锋芒,再迁歙县之篁墩等等。

另外,还有许多小的氏族,《新安名族志》中没有记载,若加上他们则更多。

除了始迁篁墩的姓族外,在徽州,还有不少的姓族,尽管最初的始迁地不是篁墩,但黄巢之乱时,曾在篁墩避过难,保全了自己的族根,之后获得发展,瓜瓞绵绵。这其中,仅《新安名族志》中记载的,就有方氏、余氏、汪氏、明经胡氏、张氏、吴氏、叶氏、孙氏等。此外,程姓尽管世居篁墩,但在徽州散居的更多,黄巢之乱时,也有不少程氏族人为保族而回迁的。如歙县竦口程氏:?出忠壮公,孙曰誉,隋大业间由黄墩居此。五世曰承圣,唐生员;八世曰元握,安福尹;十世曰记,内江簿;十二世曰萱,僖宗初,避巢乱于黄墩,后与北蓉、芳、蘩,复居竦口。?①

正因为篁墩是徽州许多氏族的始迁地、最初的避难地和宗族的发源地,因此,它于这些家族来说就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那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是一个值得感恩的地方,一个充满崇拜敬仰的地方。事实也正是如此,那些当年是以篁墩作为始迁地和保祖地的家族,在以后的宗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在自己的氏族记忆里,深深地铭记着?始迁?这件事,铭记着?篁墩?这个地名,至少是在谱牒中都记述之,如据《济阳江氏统谱》载:?迁祖讳尚质,字彦纲,号萧翁,行十二,先唐大中丁卯,乃应元公之十九世孙,避黄巢乱,光启丁未,始由金陵迁歙之黄墩。子洪公,复迁于婺之谢坑。?②《严田李氏宗谱》记:?余族出唐宣宗之后,后避地于黄墩,时有兄弟三人,卜居址之地以从田为吉田。由是,德鹏居祁门之敷田或曰新田;德鸿居浮梁之界田;德鸾居本邑之严田。即余族所自出也。?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藏。 许登瀛《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记:?唐末朱温篡位,许儒为避祸,迁于歙之黄墩。?④《京兆金氏宗谱》记:?自烈公通判徽州,遭唐末乱,复徙篁墩。?①《方氏统宗谱》记载:?吾方氏先世,源濬而流衍,中莫殚述。后值巢寇,避难于篁墩,散居歙休。??又闻唐黄巢之乱,各姓寻避于篁墩,护全家焉。吾族或散居歙休,亦有自篁墩迁于浙者?。②其

3

他还如《休宁戴氏族谱》、《新安毕氏族谱》、《新安武口王氏统宗世谱》、《新安张氏续修宗谱》等等。可以说,这种氏族的记忆,无论是繁衍了多少代、历经了多少年、辗转再迁过多少回,都是不可磨灭的。并且,这些家族在徽州经过发展,多成为名族望族,瓜瓞绵绵,名人辈出,构成徽州宗族社会的主体,影响极大。所以说,篁墩实为徽州宗族的一个?圣地?。

二、篁墩的程氏、朱氏和萧江氏

在众多迁居篁墩的家族中,有三个大姓最为引人注目。

1、新安程氏。

程姓是徽州的大姓,也是最古的一个姓,民国《歙县志》记载:?邑中各姓以程、汪最古,族亦最繁。?③

据明程尚宽著《新安名族志》记载:?程姓出黄帝重黎之后,自周大司马曰休父,佐宣王中兴,封程伯,子孙因以国氏,望安定。其后曰婴,仕晋平公,有立赵孤之德,封忠诚君,再望广平。汉末曰普者,从孙氏定江东、破曹巢,赐第于建业,为都亭侯。?④程普之后曰程元潭,永嘉之乱时,佐琅琊王起建业,为新安太守,有善政,民请留之,赐第黄墩,遂世居此。程元潭即为新安程氏一世祖。新安程氏传至13世出一显赫人物程灵洗。他曾被梁元帝任命为谯州刺史兼领新安郡太守,后被陈武帝任命为兰陵太守,封遂安县候,以后因军功先后升任豫州刺史、左骑将军、中护军、云麾将军、重安县公等职,为陈朝栋梁之一,卒后赠镇西将军,谥?忠壮?,配享武帝庙庭。因侯景之乱时,程灵洗曾率领乡人保卫乡土有功,对此,徽州人十分崇仰,死后尊封他为?邑神?,影响十分久远。徽州的诸多府志、县志及程氏族谱等,都有关于程灵洗的记载,如弘治《徽州府志》中就记载有:

程灵洗,字元涤,休宁篁墩人,少有勇略,尝手殪妖蜃以安乡井。侯景之乱,起乡兵保黟……性好播植,躬耕稼,别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及。妓妾并督以纺织。至於散用赀财,亦无所吝。卒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配享武帝庙庭,乡人感其义,亦相与祀之。宋嘉定中,赐庙额曰?世忠?,累封为忠列王。国朝仍以公爵春秋致祭。①

4

传说程灵洗有22个儿子,由篁墩先后扩散到徽州及全国各地,他们皆以自己为?忠壮公?之裔而自豪。对此,程敏政在《篁墩文集》中亦记:

程之先望北方,至讳元谭者,从晋南渡,守新安,有治迹受代,为民所请留,蒙赐第郡之黄墩,子孙因留居焉。其十二叶,云麾将军忠壮公灵洗,以布衣起义兵御侯景,土人德其全郡之功,亦祀於黄墩,宋号其庙曰?世忠?,其胤愈盛。故凡新安之程,皆祖太守,宗忠壮,且号黄墩程氏。②

新安程氏传28世,在唐中后期,出一个名叫程泽的人,从篁墩迁河北中山博野;至32世,又有一个名叫程希振的人又自中山博野迁河南洛阳,其曾孙即为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二人,他们实为新安程氏35世孙。对此,同治歙县下门《程氏抄谱》有明确记载:

贰百四十一号中山博野房派。接总图二十六世曰纂公之四子曰?公之子二十八世曰泽公,自篁墩迁中山博野。

贰百四十号河南房派。接博野派二十八世曰泽公之曾孙曰羽公之子三十二世曰希振公,自博野迁河南。其孙曰珦 公,宋大中大夫司农少卿上柱国,封永平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二子曰:颢、颐。而颢字伯淳,号明道,宋进士,历监察御史,追封河南伯,谥曰纯,从祀孔子庙庭,元至顺二年加封豫国公。而颐字正叔,号伊川,崇正殿说书,追封伊阳伯,谥曰正,从祀先圣孔子庙庭,元至顺二年加封洛国公。③

明万历修刻、清雍正重刻的《程朱阙里志》中则有更多关于二程夫子出自新安的考证与叙述。如赵时勉在《考新安程朱三夫子源流记》中说:

古先圣之统,自孔孟而下,一脉汇于朱子;而朱子得之二程子。人知朱子世家新安,不知程之先亦自新安而徙也……元礼部程公黟南《书河南上程氏宜振录后》云:?河南夫子,胄出中山;中山之胄,出自新安之篁墩,实忠壮公之裔,陈末播迁而北者也。?永新刘文安公定之《记程氏义田》云:?公之先,家徽郡,忠壮公灵洗蔓延厥系于海内,明道、伊川实祖之。?邓州李文达公贤《志程亚中公墓》云:?灵洗仕陈,至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刘伯山在线全文阅读。

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刘伯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39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