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高性能工程纺织材料制备与应用 10.1 高性能聚酯、聚酰胺66工业丝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工程用高性能聚酯、聚酰胺66聚合物及纤维结构设计与应用机理;研究高分子量树脂纺丝工艺技术及其专用助剂,高粘度聚酯、聚酰胺66熔体输送粘度降与纺丝均一性控制技术,开发高强高模聚酯工业丝、高强聚酰胺66工业丝。建立高性能工业丝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及评价方法体系,实现万吨规模高品质聚酯、聚酰胺66工业丝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在聚酯、聚酰胺66工业丝制备与应用方面取得核心技术。液相增粘聚酯特性粘数≥1.0dl/g、耐海水腐蚀高强高模聚酯工业丝纤度≥3300dtex、断裂强度≥8.4cN/dtex、模量≥98cN/dtex、断裂伸长≤12.0%,聚酰胺66工业丝强度≥9.5cN/dtex、安全气囊用工业丝强度≥8.0cN/dtex、断裂伸长≥22%、断裂伸长偏差值≤±1.0%。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8项,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5项。
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0.2 土工建筑增强材料制备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建筑增强短切纤维、土工材料在应用环境条件下的服役行为与失效机理;研究建筑增强短切纤维制备及其在应用中的高分散技术,土工材料多重结构复合加工技术,研制高强度、耐老化土工材料;制定产品标准与应用规范,形成短切纤
— 26 —
维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中应用示范,土工材料在交通、矿山、垃圾填埋领域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在短切纤维、土工材料制备与应用方面取得核心技术,提升建筑与工程领域应用水平。建筑增强短切纤维:聚乙烯醇抗拉强度≥1600MPa、弹性模量≥40GPa,聚丙烯腈抗拉强度≥1000MPa、弹性模量≥25GPa,混凝土用纤维表面接触角<30o、沥青用纤维表面接触角≥130o,建筑增强短切纤维在应用加工环境中强度与模量保持率>85%;高强抗老化聚丙烯土工材料单丝:纤度4~7dtex、单丝断裂强度≥3.5cN/dtex、拉伸强度≥75N·m1/g·m2、抗酸
—
—
碱性断裂强度保持率≥90%,土工系列产品的使用寿命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30—50 年。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10项,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3项,应用示范基地3家,实现土工建筑增强材料千吨级的应用示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0.3 高性能纺织结构柔性材料制备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纺织结构柔性材料结构设计与应用机理,应用环境条件下柔性材料的服役行为与失效机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结构设计和可控成形研究;研究高性能纤维的特种整经、编织与功能涂层技术,开展高强抗老化及自清洁纺织柔性复合材料研制及在膜结构、缓冲囊体、输送带领域应用示范;研究生物医用
— 27 —
纺织材料精细加工与后整理技术,建立高性能人体内脏器修复材料生产示范线;研究湿法非织造布及制品成型技术,形成产业化示范。制定产品标准、生产与应用规范。
考核指标:大幅提高纺织结构柔性材料的性能及稳定性,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密经编增强材料基材≥32根/英寸、经向强度≥3500N/5cm,阻燃抑烟聚氯乙烯膜材损毁炭长度≤50mm、续燃时间≤10s,防粘连疝气补片等实现临床应用,反渗透膜基材厚度≤0.12mm、孔径≤25μm,芳纶纤维纸耐压强度≥10kV/mm、热收缩率≤4.5%、相对介电常数1.6~3.2。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15项,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8项,应用示范基地2家,实现高性能纺织结构柔性材料500万平方米的应用示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 水泥特种功能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 11.1 水泥生产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工况下窑炉的气固耦合机制与运动规律,窑炉煅烧过程的反应进程及传热、传质规律,水泥制造关键设备监测与运行的关联规律,水泥制造全流程信息化模糊控制策略;研究单机设备智能化控制神经网络架构及多因素智能分析,开发复杂工况下煅烧、粉磨等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线测量及软件技术;开展粉磨、包装、余热利用系统设备智能化控制
— 28 —
及优化运行示范,水泥制造全流程信息化管控一体化技术示范。
考核指标:水泥熟料煅烧智能化系统投运率>80%,提高篦冷机热回收效率3%以上;单机设备智能化系统投运率>98%;单位产品生产能耗降低5%~7%,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设备故障停机率降低20%,备件成本降低20%。形成3~6条2000吨/天水泥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示范线,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2 海洋工程高抗蚀水泥基材料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海洋环境下特种功能水泥矿物组成、微结构设计及性能演化规律;研究矿物形成反应热力学、动力学及过程控制技术,研究“高抗蚀、低收缩、早强快硬”硅酸盐、硫铝酸盐及铝酸盐等水泥基材料制备技术;开展工程化应用技术及性能评价研究,建立相应标准规范,实现稳定生产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高抗蚀水泥基材料的氯离子扩散系数<0.5×10
—12
m2
/s、28天抗海水侵蚀系数K28≥1.0。海洋结构工程用硅酸盐水泥基材料7天水化热≤240kJ/kg、28天抗压强度>52.5MPa,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水陆强度比≥1.0;快速施工/修补工程用水泥基材料4小时强度≥18MPa,60天抗海水侵蚀系数K60不低于28天抗海水侵蚀系数K28,长期稳定性优异。形成海洋工程用硅酸盐水泥2000吨/天、硫铝酸盐水泥1000吨/天及铝酸盐水泥300吨/天生产示范线/工程
— 29 —
8~10项,申请发明专利30项,编制标准和技术规范8项以上,满足我国海洋工程建设迫切需要,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3 复杂环境下能源与道路工程用水泥基关键材料与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能源与道路工程用水泥矿物组成与性能关系、水化过程控制机理;研究水泥基材料矿物组成匹配设计及稳定制备技术,水化过程相组成变化及调控技术;开发高耐蚀高韧性固井水泥基材料、微膨胀高抗裂低热水泥基材料、低收缩高抗折耐重载道路水泥基材料等特种功能系列水泥基材料,开展工程化应用技术及性能评价研究,建立相应标准规范,实现稳定生产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固井水泥基材料满足50~550℃复杂地质条件下强度衰减率<10%,弹性模量≤7GPa;水电工程用水泥基材料3天水化热≤210kJ/kg,自生体积变形≥10×106;道路工程用水泥基材
—
料28天抗折强度≥8.5MPa,28天磨损量≤2.0kg/m2,耐磨性能提高40%。形成能源与道路工程用2000吨/天水泥基材料生产示范线/工程10~12项,申请发明专利30项,编制标准和技术规范12项以上,满足复杂服役环境下能源、道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 3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申报指南(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