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LM1
E3 r1 r0
IS2 LM2 Y2 IS1 y
10.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答:取消投资津贴和提高所得税都是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向左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IS-LM图形上表现也不相同,现分别加以说明.
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投资需求下降,使投资需求线左移.即图左的I0移到I1。若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I1I0,即从I0减少到I1,然而,i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左移,在LM不变(即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下,利率必减少(因收入下降,货币交易需求必降,在m不变时,利率必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1I0。在图右中,设IS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IS0左移到IS1,结果收入从y0下降到y1,r下降到r1,在图左中,当利率为r1时,实际投资下降到I1’,因此减少I1I1’的数额。 提高所得税率,降低人们yd,从而降低c,导致IS左移。假定左移情况同上,收入也是从y0下降到y1,r0下降到r1,由于所得税率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0,但利率从r0变到r1,因而投资得到刺激,投资量从I0增加到I0’,即税率提高虽然使消费、收入、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r r r O
r rII
I
I1
’
LMISIS
yyy
rI
I
I0
’
O
11、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为C=100美元+0.8y,投资I=150美元。 (1)求IS和LM方程,画出图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答案:(1)由L=M得y=1000+20r LM方程
由Y=C+I得y=1250 IS方程
(2)y=1000+20r LM方程
y=1250 IS方程 解得r=12.5 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3)M=220美元得y=1100+20r LM方程 y=1100+20r LM方程 y=1250 IS方程 解得r=7.5 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投资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产出和利率,所以投资本身不变。由于均衡产出未变,所以消费不变,利率发生了变化。
(4)因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d=0,投资作为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即IS曲线垂直,决定了均衡产出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在产出不变时,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
12、说明在不同的IS-LM曲线情况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选择。 答: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主要内容;
2、影响IS曲线的因素:投资、政府购买、储蓄和税收。投资、政府购买增加,储蓄和税收减少,则IS曲线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向左下方移动;
3、影响LM曲线的因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如果前者减少,后者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上方移动。 4、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
(1)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2)IS、LM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答案:(1)B(2)B(3)A(4)B(5)B(6)A(7)C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案:自动稳定器 ——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观点正确。例如1/[1-β(1-t)],当税率t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大。 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答案:同自动稳定器自动发挥作用不同,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分析,而主动采用的增减政府收支的决策。如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刺激总需求;反之,则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这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4.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政策思想有何区别?
答案:当政府旨在实现充分就业水平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平衡预算要求周期内的收支平衡。如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 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功能财政思想否定了平衡预算思想,主张预算目标不应是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应是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这一思想与机械地追求政府收支平衡目标相比是一大进步,但实施困难。
5、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资增加到1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6.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答:略P557。
7.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略P558-562。
8.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再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货币创造乘数K=(1+r0)/(r0+r)=(1+0.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0×2.46=246亿美元。 9、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储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M=10×(1/0.12)=83.3亿美元。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政府需求、国外需求,可以用产出水平表示。价格水平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用总需求曲线反映两者关系,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定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8、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
家庭消费的变化,企业投资的变化,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化,进出口的变化,货币供给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
(1)自然灾害和战争(2)技术变化(3)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4)工资水平的变化(5)对价格水平的预期
9、设IS曲线的方程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
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答案:联立IS方程与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 r=0.00001625y-0.0001M/P
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46+1.4388G+2.8777M/P 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扩张,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反是。
10、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答案:(1) ys=500 yd=600-50P 解得P=2 y=500 (2)总需求上升10%,则总需求曲线为yd=660-55P ys=500 yd=660-55P 解得P=32/11≈3 y=500
11、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答案:y=2350+400P AS y=2000+750/P AD 解得P=1 y=2750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一般地,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些,因为摩擦性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增强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