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参与社区事务、培养成员的责任感并增加其社区归属感(1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1)理论的作用(5分)
(2)社会工作和理论的关系(5分) (3)个人的体会(5分)
2、论述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1)定义(5分) (2)二者关系(10分)
2006-2007(2)社会工作导论试题A卷
一、基本概念(共5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 伦理困境 2、 人在环境中 3、 实务理论 4、 受助者 5、 地区发展
二、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6、 简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7、 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8、 简述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主要内容。 9、 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0、简述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专业关系。
三、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1、论述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2、试比较个案工作中心理-社会派工作模式与行为修正派工作模式的异同。
2006—2007年第2 学期
社会工作导论试题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A卷)
一、基本概念(共5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伦理困境——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产生;(1分)主要是指由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与机构价值观之间产生的冲突所导致的伦理决定困难;(2分)它也是价值观的绝对性欲相对性、个体与群体、个别与一般、革新(或变迁)与传统之间冲突的具体体现。(1分)
2、人在环境中——“人在环境中”被称为真正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特殊概念和理论,是描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概念。(1分)“人在环境中”就是利用组织结构提供案主的人际、环境、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的简明一致的描述,并被用于说明成年案主所面临的问题。这种描述可以推广运用于其他案主。(3分)
3、实务理论——实务理论是用来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理论与行动模式,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论架构)。(2分)它包括一系列的助人理念、评估、计划、干预和事后评价的方法,这些实务主要致力于两个目标:社会系统的变迁与人格系统(人际关系)的变迁。(2分)
4、受助者——受助者也称当事人、服务对象等,在很多社会工作文献中被称为案主。(1分)受助者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1分)受助者通常有不同种类的问题与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社会工作加以帮助。(1分)个人、家庭、小组、团体、组织机构和社区是社会工作中主要的集中受助者。(1分)
5、地区发展——地区发展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模式之一。(1分)它主要就是发动社区内不同人士与团体广泛参与,通过参与过程使他们达到自助与互助的目标,改善社区关系,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3分)
二、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6、简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社会工作专业首先在西方社会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1分)。(1)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莱作为欧美国家的思想源头,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渊源。(1分)(2)基督教文明所宣扬的“博爱”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直接思想根源。新教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宗教信仰的普及和“利他主义观念”在生活中的孕育,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助人行为增添了动力。(2分)(3)人道主义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最直接的思想根源。(1分)欧洲的思想传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为利他主义、社会公正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而由宗教团体和世俗人士开展的扶贫济弱活动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直接实践基础。(2分)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力。(1分) 7、简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答: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定社会福利制度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2分)同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的完善与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步也有积极的影响。(2分)(1)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福利服务以来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指示基础;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2
分)(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2分)
8、简述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主要内容。
答:归纳各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守则,包含以下12项指标:(2分)(1)尊重案主权益;(2)严守案主秘密;(3)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事的工作;(5)恪守公私分明;(6)维护社会正义;(3分)(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公众福利;(12)共同执行守则。(3分)
9、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答: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2分)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2分)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2分)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2分)
10、简述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专业关系。 答: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3分)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工作服务的成败。(1分)它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目的性;以受助者为本;非平等性;受制约性;代表性;兼容性等。(4分)
三、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1、论述理论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答:首先,社会工作需要理论。(10分)理论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必不可少的特质之一。理论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和掌握解决不同问题的应用程序和技巧,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政策干预模式。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受到其他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影响,可以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外界理论”和“实务理论”。
其次,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10分)理论对社会工作者处理复杂多变的个人和社会问题有明显的帮助,不仅可以正确分析和解释受助者及其系统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工作者发展出有效的实务模式。
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的目的:1、发展出社会工作领域独有的概念,更精确的描述和分析助人实践中的“问题域”;2、有助于弥补其他外界理论揭示与分析功能的不足。
理论对社会工作者的贡献:1、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情境并分析经验的异同;2、解释专业活动,验证和评估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术;3、反映社会工作者特定情形下的知识状况;4、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有信心。
12、试比较个案工作中心理-社会派工作模式与行为修正派工作模式的异同。
答:心理——社会派个案工作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长期的、支持性的关系,在减低服务对象外部压力的同时,增加他的自我认识。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和开展工作的理论模式。
其主要理论来自心理分析理论和“人在情境中”理论。
其实施特点包括强调专业关系的建立及其重要性;重视心理社会调查;重视诊断;治疗的方法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大类。(5分)
行为修正派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个人行为在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制约下形成和改变,强调通过学习的过程改变行为。把工作重点放在人的外显行为上。
其主要理论来自学习理论。
其实施特点包括强调通过观察发现服务对象的行为;直接以偏差行为或症状作为治疗的对象;注重治疗技术。行为修正技术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5分)
同:都是个案工作的基本工作模式,都强调理论基础之上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都有相应的工作领域和实施特点。(4分)
异:表现在理论基础、实施特点、工作重点、工作者角色、适用领域等方面。(6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1014123937765《社会工作导论》试题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