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世界多极化趋势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重点:

(1)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

(2)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与影响。

(4)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及特点——建国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80年代以后)。 2、难点:

(1)冷战的含义表现及影响

(2)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和影响。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4)正确理解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5)正确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中美关系的改善。

(7)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单元基本知识: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①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

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②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

③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企图“领导世界”

④经过二战,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实施 ①定义:“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

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争、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②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邱吉尔访美,发表“铁幕演说”,由此揭开了“冷战”的序

幕。

③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手受共产主

义威胁的希腊和土尔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冷战”正式开始。

④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1948年实施。美国实施的目的之一是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

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在政治上稳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稳定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秩序的基础上,美国还欲进一步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政治控制,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战略步骤上来。

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

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北约组织的建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

2.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二战后社会主义跃出一国范围,在东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

义国家。在亚洲,蒙古、朝鲜、越南、中国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2)1947.9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56年解体),协调各国的行动

(3)经济:经济互助委员会: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

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目的:建立与资本主义市场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市场 (4)军事:华约组织形成: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①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

②1962年的古巴导弹事件;

③“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a、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干涉,并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美军舰队进犯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完全破裂,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冷战”由欧洲扩大到亚洲。 b、越南战争:1955年美国干涉越南内政,发动了越南战争。1961年发展为“特种战争”,1965年又升级为“局部战争”。但美军最终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在军事上大体上赶上美国。 4.冷战”的影响

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个部分。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客观上使得近半个纪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世界总体和平。

③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造成局部紧张与动荡,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即欧共体的形成),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

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

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2.日本的崛起

原因:①战后社会改革,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美国扶植日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景象:①1956—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此期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②经济实力的膨胀,使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摩擦。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的崛起

A原因:①二战后,亚非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诞生。

②1955年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高涨。

③美苏争霸对新兴国家独立、主权和安全构成威胁,新兴国家积极谋求维护自

身独立的有效途径。

B兴起和发展: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

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②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亚非25国参加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创始人。

C特点:a.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c.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D意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

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欧洲人的欧洲

(1)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 (2)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3)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4)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共体

(5)1968年成立关税同盟,欧共体共同的农业政策得到实施,实行欧洲货币体系 (6)1973年争取在国际上用一个个声音说话 (7)1975年成立立法机构“欧洲议会” (8)20世纪80年代成员国的防务合作加快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①1989年至1990年,东欧六国(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政权纷纷易手,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剧变后的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

向。

③原因:内因——各国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发展缓慢出现危机,政治上

忽视民主与法制。

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政策

(2)苏联解体

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表现在指导思想上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建设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东欧剧变和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相继解体,使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崩溃。

过程:①戈氏政治改革诱发了民族纷争、政治斗争和加盟共和国独立。

②1991年的8.19事件是解体的催化剂,它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③同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苏联解体成为定局。

④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表现:①“冷战”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借此建立单极格局,形成美国独

霸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的。

②欧盟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而成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

的一个因素,正力图以整体形象出现于国际舞台,与美国竞争。 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④目前仍处于经济困难中的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

⑤中国近20年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大增。 从近期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并还将继续下去;从长远看:向多极

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世界经济全球化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①背景:a、二战后,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b、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过程:a、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b、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c、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

(2)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由来: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正式运作。

(2)世界贸易组织作用:①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运行,加快了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促使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③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

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3)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

(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①机遇: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②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问题(影响):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3)发展中国家: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 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②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定合理

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背景(1)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许多有志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冲击,英法等国的实力大为削弱;美 国崛起,企图按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世界经济蓝图,确立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经济实力膨胀和称霸世界的野心)

2、概况: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

议定书》及附件 ;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

3.作用: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的霸主地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这一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1、国际金融体系:

内容:①国际金融组织及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

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逆差的外汇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员国义务:认缴资金——决

定投票权

②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制度—美元以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

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成立的时间、目的: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性质:国际多边协定

(3)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构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2)影响:顺应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 二、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一)欧洲共同体的出现

1、背景:(1)必要性:战争的惨痛教训和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是欧洲各国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可能性: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战后欧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地理上同处欧洲大陆

2、过程:(1)开始: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2)里程碑:1957年六国首脑签署《罗马条约》——提出欧共体的基本目标:创造“一个

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密切的联盟”

(3)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布鲁塞尔成立

(4)正式形成: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共体 (二)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 A过程:

1、关税同盟 (1968年)

(1)表现:成员国间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起共同的关税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世界多极化趋势在线全文阅读。

世界多极化趋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553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