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综合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HCN分子的结构式:H—C≡N B.水分子的球棍模型 C.F-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
D.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
-
-
+
22
2.某溶液中含有NH4、SO23、SiO3、Br、CO3、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H4、Na ②有胶状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3.在常温下四个容积相同的抽空的密闭容器内,分别注入下列各组气体(先注入一种,再注入 另一种),全部气体注入完毕后,容器中的压强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2mol二氧化硫和1mol氧气 ②2mol二氧化氮和1mol一氧化氮 ③2mol硫化氢和1mol氯气 ④2mol氨和lmol氯化氢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B.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C.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D.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描述中正确的是
A.盐酸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二氧化碳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2(g)=2CO(g)+O2(g);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6.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1C1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浓硫酸,B为Cu,C中盛高锰酸钾溶液,则C中溶液褪 7.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 NA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约为1.5 NA个
+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综合练习四 第1页
C.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D.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 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8.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
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的能量转化相同,且都有气体产生 B.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①<②
?2?C.工作过程中,①中的SO24向阴极移动,②中的SO4向 Cu极移动
D.①中析出Cu的质量大于②中溶解Zn的质量
9.下列比较项与依据的化学反应事实不对应的是 ...
A B C D 比较项 比较Cl和S的非金属性 比较Fe2+和Br的还原性 —依据的化学反应事实 Na2S+2HCl=2NaCl+H2S↑ 6FeBr2+3Cl2(少量)=2FeCl3+4FeBr3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AgCl(s)+I-(aq)=AgI(s)+Cl-(aq) 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 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解度 10.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安全隐患,瓦斯分析仪能在矿井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所
2-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 O2-―8e-=CO2 +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 通过时,电子转移2mol
11.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1O 2 (g)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 2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综合练习四 第2页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12.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Q > R B.原子半径: T > Q C.最高正价:T > W D.最外层电子数:R > W 二、双项选择题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油脂、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B.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含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2个C-C单键 14.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
A.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铜和浓硝酸制二氧化氮 C.浓氨水和生石灰制氨气
D.亚硫酸钠与一定浓度的硫酸制二氧化硫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 Cl2(g)的 △H>0 △S>0 B.水解反应NH4+H2O
+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16.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0 t1 t2[来源:学&科&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mol?L?min?1?1n(CO)/mol 1.20 0.80
n (H2O)/ mol 0.60 0.20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达到平衡时n(CO2)=0.40 mol
C.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综合练习四 第3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综合练习四
班级 登分号 姓名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得到F、G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Br2ANaOH/H2O△BO2/Ag△C氧化DH2/Ni△CH3CHCH2聚合O缩聚FG:OCHCH3CEn
(1)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 。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该种同分异构体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 H2,则该种同分异构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6分)亚氯酸钠(NaClO2)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剂,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
理等,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NaClO3 H2SO4 溶解 SO2 反应1 ClO2 母液
H2O2、NaOH 反应2 减压蒸发55℃ 冷却结晶 粗产品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综合练习四 第4页
(1)提高“反应1”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反应2”的的氧化剂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
(5)“冷却结晶”后经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即可获得粗产品。
19.(16分)A、B、C是三种常用制备氢气的方法。
A. 煤炭制氢气,相关反应为:
C(s)+H2O(g) CO(g)+H2O(g)
CO(g)+H2(g),△H= a kJ·mol-1 CO2(g)+H2(g) ,△H= b kJ·mol-1
B.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气。
C. 硫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碘循环工艺过程制备H2 :
回答问题:
(1)某温度(T1)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煤炭制氢气的一个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 0 t1 n(CO)/mol 1.20 0.80 H2O/ mol 0.60 SO2 H2O I2 20℃-100℃ 反应器
H2SO4 I2 HI 500℃ 膜反应器
H2 H2SO4 HI 分离器
t2 0.20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 (增大、减小、不变),H2O的体积分数 (增大、减小、不变);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由T1升至T2,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 __________(吸热、放热)反应。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综合练习四 第5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届中山一中理综化学综合练习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