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文学史 - 笔记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 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

三. 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 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 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 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 记》《封神演义》等。

第二章 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 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 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 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 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 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2、 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墉风·相鼠》

二. 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如《邶风·击

鼓》、《王风·君子于役》

三. 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

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 D.称颂执政者的诗 情爱诗的内容:

A. 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B. 《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C. 还有一些诗,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

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 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 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 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 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 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 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

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 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 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 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

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 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 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纴,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 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 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 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 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 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 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

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文学史 - 笔记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文学史 - 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241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