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 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合乎在座各位的经验法则吗?

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天我们把纯粹心灵上的体验与认知上跟实际上的行动上的难易比较出来后证实了知易行难的命题。然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正因为行比较难,所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大家一起来实践。如果向对方辩友所说的行易的概念的话,大家其实不必去探讨行的法门,大家只要去蛮干就好了,因为行是那么容易嘛!道理之间应当如何小心谨慎不用去管它了嘛!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第一,对方辩友在知跟行之间没有办法准确的划分。对方辩友还想要告诉大家追求知的过程,那是“知”,那不是“行动”,纵使你拼命去做,那是“知”,那不叫“行动”。第二,用“知易行难”的方法较能够解释世界,用知难行易的方法就能够给人类较多启示。因此我们要告诉大家,这样的观念出现是理所当然且势在必行的。谢谢在座各位!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正疆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四辩杨蔚同学为正方作总结性陈述,时间也是4分钟。请。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大家好!刚才我们和对方辩友在知与行孰难孰易的哲学命题中探讨了这么久,求知的过程实在是艰难啊!对方辩友雄辩的口才诚恳的风度确实非常感人,但细细想来,这似乎并没有遮盖住他们立论上的某些偏误。

第一,对方同学知行不分,把知的功劳都记在行的帐簿上。知行比较应该两个过程的比较,而对方同学把知看作一个静止的结果,把行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请问这二者如何可比呢?第二,概念不清。对方一味说知有两种,一个是“科学之知”,一个是“道德之知”,可对方同学说来说去,都是大谈道德,我们今天就不要科学了吗?道德之知是什么,对方说是良知,那么对方说的良知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吗?人们轻而易举的就能知道了吗?第三,偷换辩题。对方同学举了大量事例都在论证言行关系。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知行关系,言绝不等于知啊!下面我进一步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行先知后,能行未必能知,能知却必定能行,所以知难行易。第二,行动中可能会遇到些障碍,这归根到底是因为知之不足,或者知之甚少,要化阻力为动力,人要依靠智慧的指引,所以知难行易。第三,个人探索求知易历尽艰难,而要众人达成共识则难上加难。我们和对方辩友刚才辩论得如此辛苦,不就是因为我大家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吗?但是只要众人知了,便能众心齐;众心齐了,便能泰山移。所以还是知难行易。

今天,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聆听21世纪文明的涛声,我们思考的绝不仅仅是知与行难易问题,而是人类如何继往开来的命运决择。回首往事,“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古训,令我中华步履沉重。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目光只停留在人伦道德的狭小天地,只相信天经地义,天命难违,而科学则被斥责为奇技淫巧。知易行难的传统观念使人轻知怯行;而轻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难怪中山先生激愤地说:“中国近代积弱不振,实为此说之误也。”立足现代,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已经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知难行易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当今中国,科技兴国、发展教育已是基本国策;环顾宇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是蔚然成风。“知识就是力量。”新的科技革命的号角已经奏响,只有知难而上,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展望未来,人类仍须孜孜不倦地求知,我们的未知领域还很多——如何永保和平,让那口衔橄榄枝的白鸽自由飞翔,我们尚无良策;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还知之不足;如何从根本上抑制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让真善美的甘露遍洒心田,我们仍在探求。求知是艰难的伟业,求知更是永恒的挑战。让我们记住阿基米德的名言吧:“给我扛杆和支点,我将撑起地球!”谢谢各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 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3)在线全文阅读。

知难行易VS知易行难 国际大专辩论赛辩词(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07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