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961 年 5 月?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 ? 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
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2. 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 )
A. 理论水平 B. 社会责任心
C. 新闻敏感 D. 新闻功底
3. 《中国之西北角》的作者是 ( )
A. 黄远生 B. 邵飘萍
C. 瞿秋白 D. 范长江
4. 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注意划清的界限?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外?还有 ( ) A. 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 B. 事物的第一性与认
识的第二性 C. 实际情况与新闻报道 D.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5. 记者要想获得新闻线索?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 ( )
A. 惟一途径 B. 最佳方式
C. 根本途径 D. 惟一方式
6. 记者采访中的工作路线是 ( )
A. 依靠组织?深入实际 B.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C.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D.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7. 采访中记者要明确报道思想?就应当 ( )
A. 善于开动脑筋 B. 多跑领导机关
C. 了解社会情况 D. 吃透“上下两头”
8. 总的来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 ( )
A. 基本一致的 B. 既一致又不一致的
C. 存在一定矛盾的 D. 相辅相成的
9. 采访的平时准备?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政策?了解全局情况?广泛积累资料?以及 ( )
A. 坚持深入实际 B. 密切联系群众
C. 多方增长知识 D. 多方结交朋友
10. “请您谈谈退休以后的打算”这是 ( )
A. 诱导式提问 B. 开放式提问
C. 闭合式提问 D. 迂回式提问
11. 从心理角度看?记者访问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
A. 融洽 B. 接近
C. 沟通 D. 激发
12. 《经济日报》记者到某科研机构了解其科技管理改革的情况?准备写成新闻报道。这一
行为在新闻采访学中是 ( )
A. 咨询 B. 写作
C. 访问 D. 寻找新闻线索
13. 采访中通过现场的遗迹来考察事物发生时的状态?此观察方式是 ( )
A. 事后观察 B. 事前观察
C. 同步观察 D. 易地观察
14. 记者采访中“上下结合”的思考?作用是 ( )
A. 提高工作效率 B. 使报道更有针对性
C. 能抓住事物本质 D. 反映群众的呼声
15. 今年“ 315 ”的“质量万里行”采访活动属于 ( )
A. 巡回采访 B. 易地采访
C. 交叉采访 D. 蹲点采访
16. 巴以冲突升级?世界各国记者火速前去采访双方外交部门人士。这属于 ( )
A. 因人物访问 B. 因经验访问
C. 因问题访问 D. 因事件访问
17.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 )
A. 徐宝璜 B. 戈公振
C. 邵飘萍 D. 黄远生
18. 西方新闻界将消息分类为?硬新闻、软新闻?以及 ( )
A. 趣味新闻 B. 纯新闻
C. 揭丑新闻 D. 负面新闻
19. 事件通讯表现的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主要是 ( )
A. 寻常的家长里短 B. 人们感兴趣的趣事
C. 一项工作的过程 D. 有意义的新闻事件
20. 工作通讯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另一是 ( )
A. 有较强的政治性 B. 有较强的实用性
C. 有一定的理论色彩 D. 有一定的经济性 21. 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记事”曾分为概要记事、长篇记事?以及 ( )
A. 国内记事 B. 国外记事
C. 印象记事 D. 国际记事
22. 一篇消息传输的一系列信息中?最重要的是主体信息?同时还有 ( )
A. 零次信息 B. 一次信息
C. 次要信息 D. 客体信息
23. 新闻传播媒介运用最多的报道方式、新闻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是 ( )
A. 通讯 B. 特写
C. 消息 D. 访谈
24.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
A. 委婉曲折 B. 起伏迭宕
C. 娓娓道来 D. 言简意丰
25. 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排列?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称为 ( )
A. 新闻结构 B. 新闻体裁
C. 新闻构造 D. 新闻组合
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 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 ( )
A. 及时采写新闻 B. 参加社会活动
C. 做好群众工作 D. 反映内部情况
E. 记录当代历史
27. 采访中思考新闻体裁的根据是 ( )
A. 事实的需要 B. 报道时机的需要
C. 版面的需要 D. 写作理论的要求
E. 新闻原则的规定
28. 记者采访中的以下行为属于核实的是 ( )
A. 斯诺把写好的新闻译成中文请毛泽东订正
B. 记者把重要稿件请领导审阅
C. 记者外围采访后又找本人订正
D. 记者就得来的材料向科学家请教
E. 记者把从采访对象处得来的材料找当事人校对
29. 作为新闻记者?既要具有“笔内”的功夫?又要具有 “ 笔外 ” 的功夫?所谓笔外功夫包括 ( )
A. 思想政治方面 B. 生活阅历方面
C. 知识修养方面 D. 语言功底方面
E. 从政经历方面
30. 从新闻写作实践看?常用的消息结构方式是 ( )
A. 倒金字塔结构 B. 金字塔结构
C. 散文式结构 D. 描述式结构
E. 评述式结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31. 座谈会
座谈会是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非结构化的自然方式对一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
32. “无冕之王”
泛指一个人凭自己的威信建立自己的地位,虽然没有职位、官职,但影响、作用极大的人。 33. 述评性消息 是一种“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一些必要地分析评论。
34.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5. 怎样理解新闻记者应具有的业务素质?
法律素质,获取信息的能力,专业化素质,人文素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闻采访与写作》习题测试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