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
14.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15.超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16.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这里所指的商品价格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种劳动的价格。
17.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18.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 19.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一种比较老的通货膨胀理论,这种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1.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2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A 6.C 7.A 8.A 9.D 10.D 11.C 12.C 13.D 14.C 15.C 16.A 17.B 18.B 19.A 20. 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
1.解:根据费雪货币数量方程式
通货膨胀率为3.96%
2.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π1985,则:
(1)π1985=(P1985-P1984) /P1984=(111.5-107.9) /107.9=3.34% 同样, π1986=(114.5-111.5) /111.5=2.69%
(2)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为πe为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那么 πe1987=(π1985+π1986)/2=(3.34%+2.69%)/2=3.015% 3.解:(1)当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决定工资与就业水平。即 100+2W/P=200-8W/P 得:实际工资W/P=10
代入劳动力需求方程得均衡就业量
200-8W/P=200-8×10=120
(2)当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实际工资及就业水平随之下降,在新劳动力需求方程下:
100+2W/P=190-8W/P 实际工资w/P=9,均衡就业量为:
190-8W/P=190-8×9=118
31
故,实际工资下降了10%,均衡就业量下降 (120-118)/120=1.67% 工资下降的百分数大于就业下降的百分数,是因为此模型中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较大,从而导致劳动供给对实际工资变动不敏感,也就是实际工资下降或上升很多时,就业减少或增加得不多。因此,当实际工资变动时,就业变动幅度就较小。 五、简答题 1. 答: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理解此含义时需注意两个问题:(1)价格水平上涨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总水平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1)收入财富分配效应,即收入和财富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再分配。(2)产量和就业效应,即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 2. 答:
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如下影响:
(1)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工人在通货膨胀中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取决于工资调整的滞后期,受损害最深的是那些工作成绩很难与工资挂钩的白领工人、公务员及教师等。
(2)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
(3)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退休人员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保险金和补贴,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所以受到的影响最大。 3. 答: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缺口理论可以归结为需求拉动理论;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归结为成本推动理论。区分两种不同的通货膨胀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用AD一AS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两种形式的通货膨胀。当总供给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不变时,如果对应于既定的物价水平,总需求量增加(AD曲线右移),经济就会出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当总需求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不变时,如果对应于既定的物价水平,总供给量减少(AS曲线左移),经济就会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4. 答:
价格调整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英国的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一条曲线,因而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它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二是在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经济中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三是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同时实现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双重目标。 5. 答:
弗里德曼提出了预期的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只有在短期内才存在,而在长期由于预期的作用,这种替代关系将消失,失业率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失业率独立于通货膨胀率。其政策含义是在短期内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而在长期内货币政策无效。如果政府想取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必须出其不意。 6. 答:
32
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失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 六、论述题
答: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需求增加,另一类是成本增加。相应地,就产生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船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由于总需求的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所以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如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它是由于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致。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主要原因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相应地,通货膨胀又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此外,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也可以是上述两种情况的混合。假设先由需求拉动开始,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由此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由此通常会导致失业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另外,通货膨胀惯性使得通货膨胀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一段时间,它主要由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所致。
以上分析了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在来分析一下逆转通货膨胀的对策。它主要针对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按照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同时,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是有害的,因而,在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可以人为制造一次衰退,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相应地,人为制造衰退也往往借助于财政或货币政策手段来减少总需求。
对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往往使用收入政策。主要包括:(1)价格和工资管制。具体做法为在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时,政府冻结工资和价格,硬性规定货币工资和价格的增长率或政府提出指导性的工资和价格增长目标由工会和雇主协会自觉遵守。(2)收入指数化,可以是百分之百的指数化,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其基本思路是,以政府规定的一个恰当的工资、价格增长率为标准,如果工资或价格的上涨率低于这个标准,工人或厂商将获得税收优惠;反之,如果超过该标准,将受到增税的惩罚,这样来鼓励逆转通货膨胀的行为。
3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宏观经济学各章练习题(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