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正确 B 错误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在于( )
A.贡献
B.索取
C.占有
D.享用
2.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下列关于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B.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C.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D.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3.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有( )
A.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D.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C.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4.如何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有无和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人生价值评价的方法包括( )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C.坚持实现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可以不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D.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C.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6.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
A.科学选择人生价值目标C.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B.充分利用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环境 D.积极培养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力量
二、判断题
1.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A 正确
B 错误
2.大学教师的价值比中学教师的价值大
A 正确
B 错误
3.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A 正确
B 错误
1.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下列选项中,反映了健康心理的是( )
A.长期焦虑,郁郁寡欢C.性格孤僻,交往困难
B.妄自菲薄,过于自卑 D.乐观向上,心情愉快
2.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人的幸福程度,而且通过影响人的意志品质、做事效率等影响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实现的程度。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方法有(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调控情绪
D.增进人际交往
3.人际关系和谐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事业成功的需要、是人生幸福的需要。在与人交往中,做到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这主要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4.在人生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个人只能被社会所决定
B.社会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人
D.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个人的生存发展
C.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存在
5.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归根结底是由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的。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 )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6.“竞争作为竞赛争胜的活动,既可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对待竞争还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方法”( )
A.敢于竞争
B.善于竞争
C.遵循“双赢”的原则
D.不择手段
7.社会生活中有竞争,有合作。下列有关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C.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相辅相成
B.竞争是击败对手,无须也无法合作
D.竞争与合作构成人生和社会生存、发展的两股力量
8.“任何人都要面对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下列选项中,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A.人高于自然
B.人独立于自然而存在
D.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消极地依赖自然生活
9.当人们为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而兴高采烈的时候,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人口膨胀、土地荒漠化、酸雨增多、森林退化、粮食短缺、温室效应、物种减少等现象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 )
A.消极地依赖自然生活
B.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D.继续扩大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和程度
C.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
二、判断题
1.宽容就是要迁就对方、不一味容忍对方。
A 正确
B 错误
2.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愈好,成功的可能性愈大。
A 正确
B 错误
3.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没有个人就不可能形成社会。
A 正确
B 错误
4.人是万物之灵,所以,人可以任意支配和改造自然。
A 正确
B 错误
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关于道德起源的科学解释是( )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是动物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2.从时间上看,道德是产生最早的社会规范,并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艺术等一切领域;从社会群体上看,任何社会成员都是道德的主体和道德评价的客体。这说明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
A.对社会行为的调节具有强制性 C.能够直接决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
B.调节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D.对人们行为的调节和规范具有易变性
3.道德具有不同于法律规范的特征,主要包括:( )
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
C.道德一种需要通过内化才能起作用的行为规范 D.德是一种着重调整人们内心世界和事前调整的行为规范 4.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 )
A.“天”的意志、“神”的启示
B.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道德是一种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起作用的行为规范
C.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力量
5.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 )
A.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C.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B.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D.沟通功能和辩护功能
6.恩格斯曾经指出,道德“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这主要说明的是( )
A.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B.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D.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7.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社会经济关系相同必然导致道德规范完全相同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二、判断题
1.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A 正确
B 错误
B.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A 正确
B 错误
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4.道德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就没有道德。
A 正确
B 错误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西汉的贾谊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明代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A.注重整体利益,见利思义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2.我国古代先贤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注重整体利益,见利思义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下列名言中体现了这种思想的是( )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壮大,优良道德传统起了很大作用。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 )
A.有助于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B.有助于改善社会风尚
C.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D.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判断题
1.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既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
A 正确 B 错误
2.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虚无论,另一种是复古论。
A 正确
B 错误
3.“复古论”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认为西方的道德传统才是优秀的。
A 正确
B 错误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道德的核心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道德的原则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原则C.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知荣明耻为原则
B.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团结互助为原则 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一心一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也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同事间、邻里间、师生间、同学问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也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还是为人民服务。这说明,为人民服务( )
A.不能推广到全体人民中间
B.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
D.只是对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的要求
C.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3.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依据包括( )
A.为人民服务是对道德本质的科学揭示
C.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D.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利益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D.集体主义是对个人的压制和对个性的束缚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不会发生矛盾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和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对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是”(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二、判断题
1.有偿服务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A 正确
B 错误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A 正确
B 错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南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业入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