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监督学期末复习汇总文档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期末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监督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行政赔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组织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既得利益集团交易的结果。

2、决策腐败就是( 公共管理决策者)以恶意的动机实施决策,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三权分立)理论对于监督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 4、中国古代(谏诤 )制度的确立,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

5、从广义而言监督运行机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廉政监督运行机制和(效能)监督运行机制。 6、廉政监督的惩戒方式分为三类:一是精神惩戒,二是物质惩戒,三是(身份)惩戒。

7、(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对犯有轻微违法和违纪行为的国家公务员所给予的行政法律制裁。

8、人大法律监督主要是对监督对象是否遵守( 宪法 )及各种法律、法规的监督。

9、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的(常设 )机关,实施党内监督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10、( 审查起诉 )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实践中,提出了( BCD )的监督思想。

A、法治主义 B、监察权独立 C、党政分察 D、弹惩一体 2.效能监督的评价标准包括( BCD )。

A.合理性 B.经济性 C.效率性 D.效果性

3、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它拥有( ABC )。 A立法权

B、对行政部门的组织权、领导权和监督权 C、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D、司法权

4、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范围按审判程序分,包括( ABCD )的监督。 A、一审 B、二审

C、再审 D、死刑复核程序 5、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行政行为包括( ABCD )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抽象政治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终局行政行为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 2、简述中国当代监督思想。 3、简述我国反腐倡廉的基本战略。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2、试述人大监督的基本原则。

《监督学》模拟卷参考答案

1、(1)腐败主体的特定性。即其主体范围仅局限于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和能够利用职务之便的公职人员。 (2)腐败行为的谋利性。谋利性是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它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谋利包括为己谋利和为特殊关系人谋利。

(3)腐败行为谋取利益的客观性。客观性主要是指腐败行为必然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务之便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4)腐败主体主观故意性。腐败主体在实施腐败行为时是知道其追求利益的行为将对他人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仍然积极实施之。

2、(1)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监督思想; (2)依靠群众的监督思想;

(3)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4)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是监督工作基础; (5)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党的高级干部;

(6)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是关键; (7)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反腐倡廉建设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8)“兢兢业业和干干净净”的从政思想。

3、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战略: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建立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1)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

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是辩证的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治标是严惩腐败行为,为治本创造条件;治本是从源头治理,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2)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好从严惩治,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才能为注重预防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预防,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2)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尤其是党的反腐倡廉规律认识进入新境界的重要标志;是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从根本上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教育、制度、监督是一个有机整体,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深化改革是根本。教育侧重于教化,制度侧重于规范,监督侧重于制约,三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3)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是指反腐倡廉应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不宜延续权力监督权力的单一监督模式,否则一旦监督权受到掣肘,权力滥用也就很难得到有效遏制。

1、监督的原则是监督活动中最主要、最普遍运用的原理和准则,贯穿于监督的始终,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 (1)独立、客观行使监督权的原则。客观性是指监督活动必须坚守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性是指监督机关的独立和监督人员的独立。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运用公认的监督标准实施监督。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指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在适用法律和纪律上,对任何监督对象都要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法规和纪律的特权。

(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监督机关实施监督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等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教育是基础,惩处是保证。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是监督机关在办理所有监督事项中都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它要求监督机关必须把履行职责与目标实现统一起来。

(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

(7)全面监督与过程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主体是否全面地把握和考虑监督的范围和目标。

2、(1)依法监督原则

人大监督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法律监督,它监督的对象、监督的内容;判别监督对象行为的标准都是法律所规定的。人大代表的监督权,不是个人特权的运用,而是人大代表所体现的法定权利的运用和体现。

(2)大事监督原则

人大监督的大事原则包括两点:第一,人大监督的对象是全部国家事务。但人大监督的重点则是国家事务中的重大问题。从监督对象上看,主要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选举和任命的“一府两院”的领导人员;第二,人大监督内容,主要是监督对象违宪行为,违反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行为,领导人员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严重失职渎职等腐败行为的监督。对于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由政府、法院、检察院行使的权力行使中出

现的问题,人大监督一般不应具体过问,在视察等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属于此方面的问题,应移交有关行政部门或司法部门处理。

(3)集体行使职权原则

人大监督不是个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大代表监督也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在人大代表的会外工作中,在视察、检查调查中,主要的工作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权的行使,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的。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4)事后监督原则

不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还是人大代表的监督,都是对监督对象是否违反宪法、法律或人大决议、决定的情况的监督,从而它是一种事后监督,即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审判机关的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进行监督。不违法、便不干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监督的功能是指在监督过程中,监督本身所具有的、普遍存在并起决定作用的惩戒、制约、参与、预防、促进和反馈等功能。在监督过程中,各项功能共同发挥着作用,形成整体性的功能体系,有效地发挥监督的作用。 3、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管理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事前监督工作主要体现为分析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可靠性。事前监督是一种宏观的、高层次的监督检查,如何构建一个参与决策的监督机制是实施事前监督的关键。

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政策,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察。其基本的管理理念是过程管理理念,即过程决定行为的最终的结果。其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监督部门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之中,在参与中实施监督。1

5、事后监督,也称之为结果监督。是对公共管理行为完结以后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公共管理行为结果的监督。通过事后监督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建制堵漏,评估政策效果的优劣,事后监督还具有较强的鉴戒功能。1 二.填空题

1.(谋利性)是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 2.寻租腐败是指为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公共资源所进行的(权钱交易 )活动。

3、设租腐败是指(公共管理主体 )出自主观恶意通过形式合法的方式设定管制,以从寻租者处获得回报的行为。 4、(组织)腐败产生的根源是既得利益集团交易的结果。

5、决策腐败就是(公共管理决策者)以恶意的动机实施决策,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6、监督学是研究监督的各种理论、制度以及监督实践,并揭示监督的发展(规律 )的综合性社会学科。

7、国际上对腐败最简洁的定义是滥用(公共权力

)以谋取私人利益。 三.多项选择题

1、勤政监督就是对公共管理的效能要素实施有效的监督,其基本标准是(ABD )。

A、经济性 B、效率性 C、合法性 D、效果性

2、按监督行为的实施与监督客体的行为发生的时序关系,监督模式可划分为(ABD )

A、预警监督模式 B、过程监督模式 C、事后监督模式 D、反馈监督模式 3、按监督的演化过程,监督模式可以分为(ACD )

A、现行模式 B、以往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渡模式。

4、按监督关联结构划分,监督模式可以分为(ABC) A、集中监督模式 B、分散监督模式 C、分层多极监督模式 D、单层单极监督模式。 四.简述题

2、简述腐败产生的根源。 五.论述题

1、监督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试述监督的特征。 3、试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4、试述依监督主体划分的不同类型监督。 5、试述依权力控制模式划分的不同类型监督。 四、简述题

2、 腐败的产生是处于不同地位的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监督学期末复习汇总文档在线全文阅读。

监督学期末复习汇总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05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