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乙、丙都是金属单质。
①乙与丙的盐溶液反应生成丙,则金属活动性乙比丙_______(填“强”或“弱”);②丙为铜,则甲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选填标号:①O2②HCl③AgNO3④KOH)。
(2)若乙、丙都是常见碱,其中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丙。写出甲和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丙分别是氧化物、酸、盐三种类别中的一种,丙常用做食品的干燥剂,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 15.(15分)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I.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的性质。
(3)用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②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II.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多角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
(4)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将收集满二氧化碳的两支试管(相同规格)分别倒立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轻轻晃动试管,产生了如右图所示现象。①小明根据_______,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菁同学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为13.5,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pH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pH为9.2,溶液的pH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该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6)小菁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发生了化学反应。 16.(5分) 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称取12g纯碱样品于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逐渐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21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使用上图中曲线上示出的点_____(填标号)所对应的数据。
2017 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为了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阅卷评分,制定本评分标准。 2.考生答题如出现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3.化学专用名词、元素符号有错误的,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4.试题中未明确要求写化学式或名称的,正确写出一者即可给分。
5.化学方程式中,若化学式写错的不给分,若化学式正确但化学方程式配平、反应条件、标注↑或↓三项中有出现错误(或缺漏)的扣 1 分。 第 I 卷 选择题
第 I 卷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D C A A C D B C B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第Ⅱ卷共 6 题,共 45 分。 11.(6 分)
(1)② ③ (1 分) (2)涂防锈油(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3)铝合金比纯铝的机械性能好 在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Al+ 3O2==2Al2O3 (前两空各 1 分,化学方程式 2 分,共 4 分) 12.(7 分)
(1)① 6 ② 得到 (每空 1 分,共 2 分) (2)① O2- ② MgO (每空 1 分,共 2 分) (3)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1 分) (4)4NH3 + 3O2 一定条件 2N2 + 6H2O (2 分) 13.(7 分)
(1)吸附 (1 分) (2)化学 2H2O 光 2H2↑+O2↑ (第 1 空 1 分,化学方程式 2 分,共 3 分) (3)① 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125 g (1 分) 降低甲溶液温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14.(5 分)
(1) ① 强 (1 分) ② b d (1 分) Ca(OH)2 + CO2 == CaCO3↓ + H2O (或其他合理答案) (2 分) CaCO3 (1 分) 15.(15 分)
长颈漏斗 (1 分) 2KClO3
2KCl + 3O2↑ (或其他合理答案)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方程式 2 分,第 2 空 1 分,共 3 分)
①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稳定的水位差说明装置气密(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 分)
(4)①乙试管内液体高度比甲试管内的液体高得多(或其他合理答案)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每空 2 分,共 4 分) ② 对比实验(或其他合理答案) (1 分)
22
(5)溶液中 NaOH 减少,溶液碱性减弱 (2 分)
(6)取少量 NaOH 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每空 1 分,共 2 分) 16.(5 分) (1)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106 100
x 10g (1 分)
106:100 = x:10g (1 分) x = 10.6 g (1 分)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6g/12 g ×100% = 88.3% (1 分)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8.3%
(2)a(或 b ) (1 漳州0596初中毕业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 满分:75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Na 23 Ca 40 Ⅰ 选择题(共3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填涂此项的字母。 1.下列燃料,对环境最友好的是 A.煤 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是 A.O B.Si C.Al D.Fe
3.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低碳生活,提倡绿色出行 B.酸雨的危害,不可小视
C.我国水资源短缺,请节约用水 D.本品纯天然,不含化学物质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强 B.都为固体
C.合金的硬度小于纯金属的硬度 D.熔点都很高
6.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氧气可作为燃料
B.碳酸氢钠是发酵粉成分之一
分)
23
C.霉变的花生可食用
D.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7.下列对应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B.玻璃棒的一端应靠在漏斗右边
C.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达到刻度4
D.通电实验后试管甲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乙少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烧杯外壁是热的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出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钠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混合气体 D 检验氯化钠固体中是否混有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10.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Ag生成
2+2+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Cu C.一定有Cu生成
2++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Ag Ⅱ非选择题(共45分) 11.(6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某水样的pH<7,则该水样显_______性。 (2)活性炭能用于净水,是利用它的________作用。
(3)二氧化氮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请标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4)发生爆炸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分)
右图为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氯元素原子序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
(2)两种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
(3)氯气的化学式为Cl2,其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NaClO)、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分)
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24
KNO3 13.3 31.6 63.9 110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2)请在右图中画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
图中两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KNO3是化学肥料中的_____肥料,从热的KNO3浓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4.(6分)
A、B、C、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
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右图。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 15.(15分)
(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选填一个字母),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 ②制取气体时,在连接好仪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气体从b管通入D装置时,可以收集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_。
(2)老师:……酚酞指示剂是酚酞溶解在60-90%的酒精溶液中形成的…… A同学:溶质是_______。 老师:Good!
A同学:酚酞溶液为什么只有淡淡的酒精气味? B同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你从微观解释,好极了!
C同学:老师,如果用水配制酚酞指示剂可以吗? 老师:有想法,很好!你们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后,学生实验报告如下,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20℃时,在水中,酚酞的溶解度是0.2g;在酒精中,酚酞的溶解度是20g。 ②配制酚酞指示剂的传统方法:1g酚酞溶于1L60-90%的酒精溶液中…… 【实验用品】
实验药品:酚酞、________、澄清石灰水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托盘天平、 量筒(合适的规格)、容器(2L、3L、4L、5L) 【实验方案】
20℃时,称取0.2g酚酞溶于120mL水中配成溶液,将此溶液平分到4个容器中并加水稀释成2L、3L、4L、5L,分别将稀释后的酚酞溶液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于下表: 酚酞溶液的种类 滴入滴数 澄清石灰水/mL 现象 2L 2~3 2~3 深红 3L 2~3 2~3 深红 4L 2~3 2~3 红 5L 2~3 2~3 浅红 【反思与评价】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年福建省各地市初中质检考和中考化学试题(word精排版 含答(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