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1)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 y=90+0.8yd+140-5r+50 =90+0.8(y-50)+140-5r+50 =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y=1 200-25r(1)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LM曲线为0.20y=200,即 y=1 000(2)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1)、式(2)得
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5r=140-5×8=100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90+0.8yd+140-5r+70 =90+0.8(y-50)+140-5r+70 =26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y=1 300-25r
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 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5r=140-5×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四、论述题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在完全竟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尺=毛八欲了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首先,我们分析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下面利用图1加以说明。 在图中,假定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为}G。在P。的价格水平,厂商应该选择哪一个生产规模,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呢?在短期内,假定厂商已拥有的生产规模以SA.C;曲线和SMC:曲线所表示。由于在短期内生产规模是给定的,所以,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进行生产。根据MR=SMC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
衡条件,厂商选择的最优产量为W,所获得的利润为图中较小的那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FPEG。而在长期内,情况就不相同了。在长期内,根据MR=LMC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厂商会达到长期均衡点E:,并且选择SACZ曲线和SMCZ曲线所代表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优产量为QZ,所获得的利润为图中较大的那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月尸。E:I。很清楚,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其次,我们分析厂商在长期生产中进人或退出一个行业决策及其对单个厂商利润的影响。以图6一11来说明。厂商在长期生产中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在各个行业之间的调整,生产要素总是会流向能获得更大利润的行业,也总是会从亏损的行业退出。正是行业之间生产要素的这种调整。使得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为零。具体地说,以图6一1为例,如果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较高为}!,根据八伏=乙九双少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厂商选择的产量为Q:、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由SAC:曲线和S州rC1曲线所代表。此时。厂商获得利润,这便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人到该行业生产中来。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下降,相应地,单个厂商的利润就会逐步减少。只
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相反,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为尸:时,则厂商根据九无尺“L斌户的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择的产量为Q3,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曲线和5」WC:曲线所代表。此时,厂商是亏损的,这使得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的产品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上升。相应地,单个厂商的亏损就会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仁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即利润为零时,原有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总之,不管是新厂商的进人,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最后,这种调整一定会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水平。即图中的价格水平尸:。在这一价格水平,行业内的每个厂商既无利润,也不亏损,但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于是,厂商失去了进人或退出该行业的动力,行业内的每个厂商都实现了长期均衡。 图中的E:点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EZ, LAC曲线达最低点,相应的乙几妇了曲线经过该点;厂商的需求曲线d:与LAC曲线相切于该点;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1}\曲线相切于该点,相应的SI曲线经过该点。总之,完全竟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动C曲线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干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不时地干预外汇市场,以使本国货币汇率升降朝有利于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于本国的方向发展的汇率制度。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在货币当局确定的区间内波动。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总额超过一般贸易额,加工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加工贸易中产品复出口成本中其进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间,在短期内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这样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因此,这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复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的增加,并以进口带动出口,其关联性得到加强。 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 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人民币升值将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 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 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 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3.5%。其中出口为12 1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7%;进口9 5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0.8%。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总值增长了4.26倍。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
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4.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
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将造成这些低端产品低价格优势的丧失,极易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取代,从而影响到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
2.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
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出口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纺织服装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附加值和出口价格弹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0.5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则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可见,加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年中南大学965西方经济学考研专业真题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