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10年中南大学965西方经济学考研专业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中南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
中南大学965西方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4.3.1中南大学965西方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2006年 规范经济学
经济学家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便是所谓的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007年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2008年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009年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假定商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即Qx=f(Py),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
Ec=(△Qx/Qx)/(△Py/Py)=(△Qx/Py)·(Py/Qx)
式中,△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x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Ec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
当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量△Qx和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量△Py均为无穷小时,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
Ec=(dQx/Qx)/(dPy/Py)=(dQx/dPy)·(Py/Qx)
2010年 有效需求原理
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
有效需求并不一定能保证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有 3 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 即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流动偏好。
根据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用增加公共支出 、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6、流动性偏好
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是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之一。流动性偏好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根据该理论,货币需求由交易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构成。
7、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即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一种替换关系。反映了失业率上升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 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失业率的代价。
2.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传统菲利浦斯曲线的严重缺陷:忽视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因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是实际工资,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如果时间周期较短,预期尚未能够调整,则称为短期菲利浦斯曲线。
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在长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扩张性的政策只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不能降低失业率。 8、货币中性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二、简答题
1、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时一定能够获取超额利润吗? 答:不一定
垄断厂商在S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是亏损的(尽管亏损额是最小的)。造成垄断厂商短期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也可能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时的亏损情况如图所示。
在图中,垄断厂商遵循MR=SM(C的原则将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到Q.和P的位置,在短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期均衡点E,
单位产品的平均亏损额为垄断厂商是亏损的,单位亏损为GF,总亏损额等于图中矩形(阴影部分)面积。与完全竞争厂商相同,在亏损的情况下,若AR>AVC,垄断厂商就继续生产;若AR
2、公共物品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怎样说明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虚假的。首先。单个消费者通常并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更不用说去准确地陈述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其次,即使单个消费者了解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程度,他们也不会如实地说出来。为了少支付价格或不支付价格,消费者会低报或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他们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免费乘车者”,不支付成本就得到利益。由于单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不会自动显示出来,故我们无法将它们加总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并进而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尽管我们在实际上难以通过公共物品的供求分析来确定它的最优数量,但却可以有把握地说,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我们知道,在竞争的市场中,如果是私人物品,则市场均衡时的资源配置是最优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保证消费者面对的是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的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则在既定的商品产出量上展开竞争。某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市场价格上卖给其他消费者的同样一单位商品,故没有哪个消费者会得到低于市场价格而买到商品的好处。但是,如果是公共物品,情况将完全不同。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O。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成本总为O。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O,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S.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O产出。
3.试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并比较说明两者的区别。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GNP是与所谓的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
4.在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中,我们知道:国民收入=总 供给=消 费+储蓄+税收,总 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问:储蓄和税收增加能否直接增加总供给或国民收入?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能否直接增加总需求?为什么?这两种变动有何区别?
答:储蓄和税收不能直接增加总供给或国民收入;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能直接增加总需求。
Y=C+S+T 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从分配的角度反映总供给的变化,不是国民收入增加的动因,总供给的增加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这才是因。总需求的公式可以反映原因。
投资和政府支出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因而,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同时,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可以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民收入增加的更多。
5、试阐述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各金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具体来说,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货币量减少,因而货币供应量减少。
三、计算题
解:(1)、MPL??3L^2+48L+240 APL=-L^2+24L+240
根据MPL与APL的关系,可求得L1=12,L2=20 (2)、AVC最低,则APL最高,可求得 APL=384,L=12,Q=4608 W=P*MQ
解得P=1.25
(3)、由题意,可得,厂商的固定成本为3000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年中南大学965西方经济学考研专业真题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