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生社会网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 - 副本(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5-10个 21 22.3 10个以上 24 25.5

4.1.4社会网络密度状况

社会网络密度是衡量社会网络结构的松紧程度及网络成员关系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本文从联系频率、情感密度、熟识程度和互惠程度四个维度衡量社会网络整体密度,每个维度又划分为强关系、中关系和弱关系。如果网络成员之间关系越紧密,其信息、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和情感、陪伴支持的意愿性就越高。从表-5显示的调查数据看,大学生社会网络每个维度的关系强弱程度如下:

从网络成员之间联系方面来看,本文将每天联系定义为强关系,将每周联系和每月联系定义为中关系,将半年以上联系和很少联系定义为弱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同校同专业同学、舍友和恋人为强关系;父母、兄弟姐妹、本地亲戚、同校其他专业同学、其他外校同学、老师、以前的好友同学、和其他同学为中关系;祖(外)父母、外地亲戚、打工实习同事和社团同事为弱关系。从网络成员间情感亲密程度来看,本文将非常亲密和亲密定义为强关系;将一般定义为中关系;将疏远和非常疏远定义为弱关系。数据结果显示,父母、兄弟姐妹、本地亲戚、舍友、恋人和以前的好友同学为保持较强的情感亲密程度,其余的保持中等情感亲密度。在网络成员的熟识程度上,与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恋人和舍友等保持强的熟识度。在窝里成员互惠程度上,与父母、兄弟姐妹、和老师保持较强的互惠关系.

关系类型 联系频率 情感密度 熟识程度 互惠程度

父母 17.2 78.2 4.5 86.2 11.5 2.2 92.0 5.7 2.2 77.7 18.8 3.6 血缘关系 兄弟姐妹 40.8 46.9 12.3 82.1 14.1 3.8 83.6 13.9 2.5 52.7 33.3 4.0 祖(外)父母 27.5 30.4 42.0 70.6 19.1 10.3 82.6 14.5 2.9 44.0 25.4 20.7 亲戚关系 本地亲戚 23.2 42.5 34.2 50.7 36.2 13.0 53.0 40.9 6.1 56.3 21.9 21.9 外地亲戚 22.4 34.3 42.4 35.4 47.7 16.9 53.1 39.1 7.8 45.2 35.5 4.8 血缘关系 同校同专业同学 62.4 23.4 14.3 46.0 47.4 6.6 51.3 44.7 3.9 28.0 54.7 17.3 同校其他专业同学 35.6 38.6 5.5 36.5 51.4 4.1 42.3 49.3 2.8 18.3 64.8 16.9 其他外校同学 30.4 42.0 27.5 41.2 42.6 16.1 42.4 48.5 9.1 23.8 58.7 17.5 舍友 77.0 19.2 3.8 68.4 25.0 5.2 74.3 21.6 4.1 35.1 56.8 8.2 老师 33.8 38.1 28.2 39.7 45.6 14.7 59.4 34.8 5.7 51.5 26.2 12.3 恋人 78.3 13.0 8.7 76.1 15.2 4.4 80.4 10.9 7.7 40.9 47.7 4.6

14

友缘 以前的好友、同学 33.8 48.6 17.6 52.1 38.4 4.1 64.0 30.6 5.6 25.7 58.6 15.7 其他朋友 20.0 47.6 32.3 29.6 57.4 3.2 29.6 57.4 3.2 16.1 66.1 17.7 业缘关系 打工、实习同事 17.7 33.9 48.4 16.1 54.8 29.1 21.9 56.3 4.7 19.7 44.6 34.7

社团同事 13.8 34.5 51.7 19.3 52.6 28.1 20.6 58.6 5.1 9.9 60.0 19.1

表-5:社会网络密度 N=9

4.1.5社会网络内容状况

从表6数据结果显示,父母、恋人、兄弟姐妹、祖(外)父母个成员之间主要以情感倾述、和联络为主要内容,本地亲戚和老师主要是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和支援。而具有一定异质性的关系之间则以获取各种信息为主,如同校同专业同学、同校其他专业同学、其他外校同学和同事之间。

表—6:社会网络内容 N=94

关系类型 情感帮助(%) 物质支援(%) 社交陪伴(%) 获取信息(%) 其他(%) 父母 73.2 7.3 3.7 4.9 11.0 兄弟姐妹 69.7 9.2 1.3 6.6 13.2 祖(外)父母 55.4 9.2 1.5 10.8 23.1 本地亲戚 30.3 31.8 16.7 18.2 3.0 外地亲戚 28.8 22.7 3.0 25.8 19.7 同校同专业同学 18.9 20.3 14.9 37.8 8.1 同校其他专业同学 15.5 21.1 19.7 35.2 8.5 其他外校同学 18.5 20.0 18.5 29.2 13.8 舍友 49.3 16.4 13.7 13.7 6.8 老师 17.9 38.8 3.0 34.3 6.0 恋人 62.2 13.3 6.7 8.9 8.9 以前的好友、同学 38.0 26.8 8.5 14.1 12.7 其他朋友 17.5 22.2 9.5 33.3 3.2 打工、实习同事 13.6 18.6 20.3 32.2 15.3 社团同事 3.8 15.1 24.5 39.6 1.9

15

4.2主观幸福感

4.2.1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状况

表-7列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其总体幸福感指数为4.98±1.25(得分范围为1~7),表明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高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91±1.74(得分范围为1~7),表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得分0.344±0.404(得分范围为-1~1),表明大学生的积极情感高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得分为0.06±0.30,表明大学生消极情感处于低等水平。

表-7:总体主观幸福感

平均数 标准差 N

幸福感指数 4.98 1.25 87 生活满意度 3.91 1.74 89 积极情感 0.34 0.40 86 消极情感 0.06 0.30 90

4.2.2性别、生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表-8显示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在性别、生源和年级特征的差异,从数据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均值比较上,女生的幸福感指数高于男生,在生活满意度上,男的稍高于女生,通过差异分析检验,两者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均值上,来自于城镇及城市的学生,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差异分析检验,不同生源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均值比较上,高年级的学生幸福感指数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没有太大差距,通过差异分析检验,不同年级学生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也没有显著差异。

表- 8: 性别、生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幸福感指数 生活满意度

16

人数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检验F Sig 均值 标准差 差异检验F Sig

性别 男 40 5.06 1.06 1.56 0.32 3.97 2.04 2.13 0.24 女 47 5.56 1.36 3.85 1.33 生源 农村 60 4.84 1.11 3.73 1.84 城镇 17 5.25 0.95 4.05 1.19 小城市 8 5.57 1.13 1.83 0.31 4.64 1.21 0.94 0.51 中等城市 2 5.5 1.21 4.65 1.11 省会、直辖市 2 3.75 3.53 3.78 3.53 年级 大一 2 4.00 4.24 4.10 0.00 大二 19 4.77 0.98 3.17 0.13 3.86 1.47 1.69 0.43 大三 40 4.90 1.31 3.70 1.27 大四 28 5.28 0.91 3.62 2.10

4.2.3性格、收入、健康、压力、应对方式、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列联表和两变量相关分析,从表-9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性格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相关,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不存在显著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及个人生活费与主观幸福感各指标不存太大的相关关系,个人健康状况与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是很高;压力程度与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存在低度负相关,但关系性不高也不显著,与积极消极情感不存在太大相关关系;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积极消极情感关系不高;个人感恩感与幸福感指数、积极消极情感存在低度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

表-9:性格、收入、健康、压力、应对方式、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情况

幸福感指数 生活满意度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性格 相依系数 0.68 0.65 λ系数 0.05 00.4 Sig 0.00 0.01 Sig 0.41 0.58

收入 spearman 0.01 0.03 相依系数 0.04 0.03 Sig 05.3 0.61 Sig 0.51 0.54

健康 spearman 0.22 0.19 相依系数 0.02 0.11 Sig 0.07 0.19 Sig 0.49 0.37

17

压力 spearman -0.02 -0.14 相依系数 0.07 0.05 Sig 0.55 0.25 Sig 0.52 0.60

应对方式 相依系数 0.63 0.56 λ系数 0.03 0.04 Sig 0.00 0.04 Sig 0.55 0.64

感恩 spearman 0.12 -0.00 相依系数 0.21 0.21 Sig 0.33 0.65 Sig 0.50 0.48

注:*P<0.05 **<0.01

4.2.4大学生社会网络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偏相关分析,表-10显示,在控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几个主要因素,个人性格、家庭收入、个人生活费、身体健康、压力程度、社会事件应对方式和个人感恩感受的情况下,从社会网络规模的日常联系人数、能帮助人数、近6个月结识人数,和社会网络密度的联系频率、情感密度几个角度检测社会网络与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情况。数据表明联系人数与幸福感指数不存在相关关系,与生活满意度低度负相关,这种相关性不明显;能帮助人数与幸福感指数呈现低度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不存在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都不显著;近6个月结识的人数与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不存在相关关系。社会网络成员间的联系频率、情感密

度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不存在太大的相关关系。总的来说,大学生 社会网络与主观幸福感呈现低度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

控制变量 幸福感指数 生活满意度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生社会网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 - 副本(4)在线全文阅读。

大学生社会网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 - 副本(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41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