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负载能力:从下图的负载线求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36.7V,没有达到45V,和5842一样,单级放大还不足以驱动2A3,需后面跟一级驱动级。
11
第一级用6C16、5842时外观(用自制的大八脚→小九脚转换插座)
12
六、第二次修改:第一级用6J5GT时不稳压。
既然稳压与不稳压时本底噪声几乎听不出差别,自然会想到采用6J5WGT做第一级放大时也取消稳压,增加阳极电压的同时增大6J5WGT的阳极负载电阻,这将会增大第一级的增益,即使达不到6C16/5842的动态效果,也会比较接近。以下6J5的栅屏特性曲线作图表明:直接拔掉稳压管,原来的电阻都不变,就可以将阳极负载电阻增大至10K+7.8K=17.8K, 此时负载/内阻比率是:RL/ra=17.8K/7.7K=2.3, 工作点Q1参数是: Vg=-4.8V, Ia=7.4mA,
Vrl= RL×Ia=132V,
则Va=Vht-Vrl+Vg=313-132-5=176V
一般阳极负载电阻取电子管内阻的3~5倍。
如要使RL/ra=RL/7.7=3,则需要RL=23.1K,23.1K-17.8K=5.3K,需增加5.3K的电阻。此时工作点Q2的参数是: Vg=-4.2V, Ia=6.8mA,
Vrl= RL×Ia=23K×6.8 mA =156V, 则Va=Vht-Vrl+Vg=313-156-4=153V
阴极偏置电阻保持原来的Rk=620欧姆不变。 在6J5GT特性曲线图上作图:
在Ia=7.4mA下,求出:ra=8k,u=20, 则rk=(17.8+8)/(20+1)=1.23K
阴极总电阻:rk′=rk‖Rk=(1230×620)/(1230+620)=412欧姆 f-3db选取为1HZ,于是,与RK并联的交流旁路电容的容量为: Ck=1/2∏f-3db rk′
=1/2×3.14×1×412=386.5uf,原来的470 uf仍可用。
13
以上2个工作点都在6J5的输入特性曲线直线段的中点,线性区域的范围比稳压时的Vg=-4.0V,Ia=6.0mA大。下面考核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先做17.8K和23K负载线:
由图可见,工作点Q1负载线虽然较陡,但由于阳极电压较高,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是:39V;工作点Q2负载线虽然较平些,但由于阳极电压较低,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是:33V; 两个工作点的增益如何? 工作点Q1:A1=u×RL/(RL+ra)=20×17.8/(17.8+7.7)=13.96 工作点Q2:A2=u×RL/(RL+ra)=20×23/(23+7.7)=14.98 不稳压时两个工作点增益只差1.02,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还是工作点Q1高些,而且工作点Q1只需拔去一只稳压管就能立即实现,其余元件和接线均不要改变,所以决定采用工作点Q1。 接着开始试机。将音量电位器旋到用6C16/5842时的9:00的位置,开关扳到6J5一侧(原来的稳压侧),拔去稳压管,结果使我大跌眼镜:期待中的音量、动态增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音量和动态几乎没有变化,还是那么小声和软弱;音量电位器旋到10:30,音量才达到用6C16/5842时的水平,此时音场动态、低频弹性、高频线条都才不相仲伯,只是速度感似乎略差些,也许是心理作用。这时插上稳压管,可以感到音场动态和宽度、低频量感和弹性被压缩了一些,但音量无明显变化。
为什么增益没有明显变化?仔细分析稳压电路才恍然大悟:因为原来稳压电路输出端没有去耦电容,所以稳压限流电阻7.8K原来就是作为阳极负载电阻的一部分在起作用,也就是说稳不稳压第一级电子管阳极负载电阻原来就是17.8K,只是不稳压时,阳极电压升高,改变了工作点,使得音场动态和宽度、低频量感和弹性都有些改善。
14
七、第三次修改:驱动级的SRPP电路改为β跟随器。
Morgan Jones在《电子管放大器》中对SRPP电路和u跟随器对比分析时认为“SRPP电路中上臂管子的阴极电阻Rk是下臂管子的负载电阻RL,由于其阻值相当低,这意味着必定有Av<u,也意味着与u式跟随器相比,SRPP电路失真将明显增多。” 但是Morgan Jones认为u跟随器也有缺点:需要较高的阳极电压,驱动低阻抗负载时失真也会增大至0.85%,因此他推荐采用β跟随器,认为:β跟随器结合了u跟随器和SRPP电路两者的长处,下臂管子阳极负载电阻RL很高,失真最小,
看了Morgan Jones上述论点,联想到第一级改用5842/6C16后正弦波和三角波响应虽有很大改善,但仔细对比上下波形还是存在少许失真(不太对称)。这失真是否是驱动级的SRPP电路造成的?于是把驱动级改成β跟随器,晶体管的hfe约300左右。此时晶体管的交流阻抗可以达到1/hoe=33K,据此计算出:
恒流源的交流阻抗:r=Re×(2×hfe)+1/ hoe
=100×(2×300)+33000=93K, 再乘上臂管子的u值(u=20),
则下臂管子阳极负载电阻:RL=93K ×20=1.86M。
实测电路数据与Morgan Jones在图中标注的基本一致:
SRPP改为β跟随器后RL=1.86M,Ia=6.8~7mA,在6SN7GT特性图上作图得: ra=8.5K, u=20,
rk=(RL+ra)/(u+1)
=(1860+8.5)/(20+1) =88.98K,
rk′=rk‖Rk=(88.98×0.63)/(88.98+0.63)
=625.5Ω。 f-3db选取为1HZ,
于是,Ck=1/(2∏f-3db rk′)
=1/(2×3.14×1×625) =254.7uf。
取220uf。驱动级6SN7GT阴极旁路电容的容量比原来的470uf减少接近一半,这对改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DIY 2A3和300B单端甲类胆机(修改调试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