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类似,是单个保单的保费乘以某个天数在保险责任天数中的占比,假定Pn=Σ(Prem*tn/td)、Pf=Σ(Prem*tf/td),tn为期初未满期天数,tf为期末未满期天数,现在我们仍然要按以上四种情形来讨论tn和tf的算法:
情形A: 该情形下的保单保费被计入保费收入,因此该保单不属于期初的保
单,也就不存在期初未满期天数,tn应该为0,而期末未满期天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期末到保险止期的天数,显然这里tc=td-tf,其中各指标的值如下:
保费收入(P)=prem
期初未满期保费(Pn)=0
期末未满期保费(Pf)=prem* tf
责任保费=P+ Pn-Pf = prem*( td-tf)
情形B: 该情形下的保单保费未被计入保费收入,因此该保单属于期初的保
单,期初未满期天数就是期初到保险止期的天数,而由于期末之后该单保险责任已经结束,tf应该为0。此情形下tc=tn,其中各指标的值如下:
保费收入(P)=0
期初未满期保费(Pn)=prem* tn 期末未满期保费(Pf)=0
责任保费 = P+ Pn-Pf = prem*tn
情形C: 此情形下保单保费被计入保费收入,和情形A类似,tn应该为0,而
在期末之后该单保险责任已经结束,tf也应该为0,则tc=td,其中各指标的值如下:
保费收入(P)=prem 期初未满期保费(Pn)=0 期末未满期保费(Pf)=0
责任保费=P+ Pn-Pf = prem
情形D: 该情形下的保单保费未被计入保费收入,同理tn就是期初到保险止
期的天数,而tf就是从期末到保险止期的天数,则tc=tn-tf,其中各指标的值如下:
保费收入(P)=0
期初未满期保费(Pn)=prem* tn 期末未满期保费(Pf)=prem* tf
责任保费=P+ Pn-Pf = prem*( tn-tf)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出tc、tn和tf在四种情形下的算法。
情形A tf tn 情形B 情形C tn 情形D tf 时间 期初 期末 图2:四种情形下历年制报表各天数计算图示
图中每个线段表示不同情形保单的保险期限时间段,蓝色的粗线部分则是当期有效责任天数tc。显然以上各指标的算法是完全符合各自字面上的涵义的。
某些保险公司可能会要求保费收入的口径是会计年度的,如果这样,由于保费收入的计算是按核保日期的,因此对以上四种情形还要分别再考虑保单是在期初之前还是之后核保,也就是说共需要考虑八种情形的算法,这时我们的准则仍然是保证责任保费符合最初的定义,也就是说无论保费收入是保单年度还是会计年度,最终历年制赔付率的结果是相同的。由于这种口径的算法比较复杂,而且导致期初未满期保费和期末未满期保费的成分都名不符实,因此我们并不推荐这种口径,具体算法这里也不再赘述。
责任赔款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责任赔款的成分构成,针对公式:责任赔款=已决赔款+期末未决赔款-期初未决赔款,请先看图3所示。
期末未决 责任赔款 A B C D 期初未决
已决赔款
责任赔款的计算由三个指标加减运算得出,但其实涉及到四个不同的成分,用图中ABCD四个立方体表示,下面我们分别解释这四个部分的含义,首先看期初未决赔款,它由C和D两部分组成,C本身是期末未决赔款的一部分,那
图3:责任赔款的成分构成图
么这部分赔款其实就是期初前发生未决但未结案,且到期末仍未结案的赔案预估..金额之和;而D是已决赔款的一部分,请注意在D部分的外面还有一个用虚线..
画的立方体,我们把它用D'来表示,D和D'都属于同一个赔案集合,即是期初前发生未决,且在当期内结案的所有赔案,但它们所取的金额不同,D取的是实.际赔付金额,而D'取的是预估金额,期初未决赔款实际上等于C+ D';剩下A和.........
B就很明确了,A为在当期内做未决但期末还未结案的赔案预估金额之和,B为....在当期内做未决且已经结案的赔案实际赔付金额之和。 ......
我们再把这四组成分代入公式就是:责任赔款=(B+D)+(A+C)-(C+D') =A+B+(D-D'),假如保险公司的赔案预估金额都精确地等于实际赔付金额,且不存在拒赔和注销赔案,那么D=D',这样责任赔款=A+B,但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的,通常情况下D'都比D要大,如果存在大宗赔案的拒赔,这个差额可能会相当大,甚至导致责任赔款为负数,这样最终得出的历年制赔付率也为负数,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预估偏差对历年制赔付率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希望精确地计算出责任赔款,最好把本节开头的公式改为:
责任赔款=当期已决赔款+当期未决赔款
这个公式也就是图3中的A+B。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传统的公式是错误的,计算出期初未决赔款和期末未决赔款正好同期初未满期保费和期末未满期保费形成呼应,结合其它报表进行对比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公司对自己的预估偏差率很有自信,传统的公式仍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4时间边界值
以上所有口径计算中都涉及到一些关键的日期项,有很多日期项(包括核
保日期、未决日期、结案日期等)都和业务流程中具体的操作有关,而这些操作的发生并不仅仅记录其日期,实际上也精确地记录了其时间,一般精确到秒。但我们使用的术语并没有用时间而是日期,也就是说这些与时间有关的参数我们只精确到日期,而忽略其时分秒的精度,这主要和统计期限的精度有关,因为报表运算前要求用户提供的时间参数的精度都只到日期的,举例说明:假如统计期限是2004-01-01至2004-12-31,按会计年度制计算承保指标,那么核保日期发生在2004-01-01和2004-12-31这两个日期的保单都会被计入当期,而不管它们发生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以上的计算实际上相当于把统计期间的时间默认为2004-01-01 00:00:00(闭区间)至2005-01-01 00:00:00(开区间)。截止日期也是按期末的情况类似来处理的。
对于责任保费和满期保费这类需要算出有效责任天数的指标,也存在时间边界值的问题,保单的保险起止期都是带时分秒的,可能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时间设定,比如有些险种的保险责任要求从保险起期的中午12点整开始,到止期的中午12点结束,而有些险种则要求从保险起期的零点开始,到止期的12点59分59秒结束,无论保险起止期的时间是怎样的,只要我们对统计期间使用前面的默认时间,同时不要消除保险起止期时分秒上的精度,在边界值上是没有问题的。
六 全科目报表指标 1 签单数量:
描述:
签单件数减注销保单件数后的净保单件数,按保单起保日开始统计。
注销保单为全额退保的保单。
对于保单来说按照保单的起保时间来进行统计。对于倒签单来说, 按
照核保时间进行统计。
对于批单来说按照批单的挂帐时间来进行统计。 计算方法:
签单数量 = 保单件数 – 注销笔数 – 全额退保笔数 2 承保辆数
描述:
承保辆数减注销保单件数后的净保单件数,按保单起保日开始统计。注
销保单为全额退保的保单。
对于保单来说按照保单的起保时间来进行统计。对于倒签单来说, 按照核保时间进行统计。
对于批单来说按照批单的挂帐时间来进行统计。 计算方法:
承保辆数 =保单承保辆数 – 注销笔数 – 全额退保笔数 3保单保费
描述:
基于当期生效保单产生的保费金额之和。
对于保单来说按照保单的起保时间来进行统计。对于倒签单来说, 按
照核保时间进行统计。
计算方法:
保单保费是保单生效时间在当年的一月一号到每个月的月末时间内的保费。
4批增保费
描述:
采用批单方式,增加的保费金额。
对于批单来说按照批单的挂帐时间来进行统计。
计算方法:
批单的挂帐时间在的一月一号到每个月的月末时间内的批增保费。其
中判断批增保费的标准是批单的保费变化值大于零 5批减保费
描述:
采用批单方式,减少的保费金额。其中包括了注销单,一般批减, 退保
单的数据 计算方法:
批单的挂帐时间在的一月一号到每个月的月末时间内的批减保费。
其中判断批减保费的标准是批单的保费变化值小于零。
6签单保费
描述:
保单保费加批增保费减批减保费后的净额,
业务上按保单起保日开始计算。对于倒签单来说, 按照核保时间进行统计。
对于批单来说按照批单的挂帐时间来进行统计。
计算方法:
签单保费 = 保单保费 + 批增保费 – 批减保费
7保险金额
描述:
保险金额填报时包括车损险、车损险附加险保险金额及三责险责任限
额,统计批增批减后的净额。
业务上按保单起保日开始计算。对于倒签单来说, 按照核保时间进行统计。
对于批单来说按照批单的挂帐时间来进行统计。 计算方法
保险金额 = 保单保险金额 + 批增保险金额 – 批减保险金额。 8已决件数
描述:
是指在统计区间内已经核批的正常案件数, (由于IES系统中已决
案件使用的结案时间来进行统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财险统计指标定义(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