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环 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基本要领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 题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课 型 [√]探究 [√]观察 [ ]制作 [ ]讲授
29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课前准备 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必须活动 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1 2 3 4 5 总结拓延: 备 注 教
学环节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30
教 学 环 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基本要领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 题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31
课 型 [√]探究 [√]观察 [ ]制作 [ ]讲授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课前准备 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必须活动 铁生锈的快慢 教学重点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备 注 教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学环节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 32
教 学 环 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基本要领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 题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授课策略 [√]常规 [ ]合并 [ ]拆分 [ ]分时段
3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2018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