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详细资料整理(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阶段:哭。

第二阶段:偶发性的单个模仿。(反声传染;相互模仿;偶发性模仿) 第三阶段:开始系统地模仿。 第四阶段:能够模仿新的发音动作。 三、语音发展的顺序

(一)各民族儿童语音的发展有共同的普遍规律。

(二)语音发展的扩展和收缩趋势。 (三)儿童掌握元、辅音的顺序。

四、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

1.幼儿期(3—6岁)是能够掌握全部语音的年龄,发音不准的幼儿人数的百分率随年

龄增长而降低。

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数发生在辅音,而且集中在zh,ch,sh,z,c,s,l,此外,

还有f,n,g,er,r,ang等,但所占比例较小。

3.同一被试,在发出单个的音和说出用同样的音组成的音节中,错误有所不同。 4.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五、对语音意识的发生

(一)语音的自我调节机制。(言语运动觉调节;言语听觉调节;言语视觉调节) (二)语音意识发生的表现 (三)自觉掌握发音活动的水平。

第四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一、 词汇数量的增加

1、词汇量是儿童言语发展的标志之一;词汇量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 2、学前儿童的词汇量,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

3、1岁左右,孩子才开始说出词,最初说出的词数量极少。到入学时,孩子已能掌握

基本的口语词汇。 二、词类的扩大

(一)学前儿童掌握各类词的顺序

? 儿童首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

(二)词类的运用。(1、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2、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3、幼儿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

·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或是失之过宽,或是失之过窄。 四、不同词类语义的发展

(一)形容词的掌握。(4.5岁以后形容词用量的增长较快)

(二)空间方位词的掌握(3——4岁是掌握方位词的能力发展最迅速的年龄。) (三)指示代词。(较大困难) (四)人称代词的掌握。 (五)量词的掌握。 第五节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

一、 句型的发展

(一)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单词句——电报句——完整句) (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1、学前儿童简单句的比例较大。

2、幼儿复合句的特点:(1)数量较少,比例不大;(2)结构松散,缺乏连词;(3)联合复句出现较早;(4)并列复句比例大;(5)偏正复句出现较晚。 (三)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四)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二、语句结构的变化

(一)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表现为:1、表达内容的变化;2、词性的变化;3、结构层次的分化。

(二)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三)句子结构有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三、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四、语法意识的出现

第六节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 对话语言的发展和独白的发生

1、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进行。

2、3—4岁幼儿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是在集体(如全班)面前讲话往往不大

胆,不自然。

3、4—5岁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

4、5—6岁不但能够系统地叙述,而且能大胆而自然地、生动和有感情地进行描述。

二、情境语言的发展和连贯语言的发生

1、对话语言常常带有情境性;3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情境语言;3—4岁幼儿的语言仍

然带有情境性;4—5岁幼儿说话常常还是断断续续的;6—7岁儿童已能完整地、连贯地说话。

2、随年龄增长,情境语言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语言的比重逐渐上升。在连贯语言发展

的基础上,儿童能进行独白。 三、讲述逻辑性的发展

·幼儿在独立讲述中,逻辑性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讲述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楚。 四、掌握语言表情技巧 (一)语气的掌握

(二)口吃的心理因素。

1、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更多则是由心理原因所致。 2、幼儿的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

3、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 第七节 学前儿童语言功能的发展

一、 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

儿童的语言为交际而产生,在交际过程中发展。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

二、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

1、语言对认识过程有概括作用。 2、语言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三、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

(一)内部语言的特点:内部语言是指不出声的语言。

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1、发音隐蔽;2、语句简略,不完整。

它在功能上的特点是:1、内部语言是对自己的语言;2、内部语言更突出表现了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 (二)内部语言的发生 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发生的。

(三)自言自语

说出生意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发生过程的一种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

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1、“游戏语言”;2、“问题语言”。 自言自语在功能上也带有过渡的性质。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

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1、5岁以后,儿童的情绪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 2、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 五、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

第二节 情绪的发生和变化

一、 原始情绪反应

1、 本能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2、 原始情绪的种类。(1)怕。一怕大声;二怕失持。(2)怒。限制活动会使婴儿激怒。

(3)爱。抚摸婴儿的皮肤,抱他,会使婴儿产生爱的情绪。 二、情绪的分化

(一)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

(二)林传鼎的理论。他认为新生银鸽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愉快和不愉快。二者都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的表现。

(三)伊扎德的理论。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情绪也逐渐增长和分化,形成了人类的9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惧怕、兴趣、轻蔑、痛苦。 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般把低级的、简单的、较不稳定、冲动性强、比较外露、与生理联系比较密切的体验称为

情绪。而把较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冲动性弱、比较不外露、社会性比较强的体验称为情感。

一、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详细资料整理(8)在线全文阅读。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详细资料整理(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07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