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北师大版(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不怕死的行为 D.寻求光明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飞蛾的这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故选:B.

7.下列各项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乌贼遇到敌害释放墨汁 B.黑猩猩登高取香蕉 C.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

D.壁虎遇到敌害会自动断尾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解答】解:A乌贼遇到敌害释放墨汁、C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D壁虎遇到敌B黑猩猩登高取香害会自动断尾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蕉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8.“蜜蜂传粉”和“点水蜻蜓”这两种昆虫行为分别属于( ) A.防御行为和取食行为 C.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和迁徙行为 D.迁徙行为和繁殖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概念、目的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迁徙行为 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蜜蜂传粉,是蜜蜂在采食花粉,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 故选:C.

9.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 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C.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D.果盘上的一群苍蝇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中的一群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池塘中的一群青蛙、花盆下的一群鼠妇、果盘上的一群苍蝇,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A.

10.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可能得出的结论( )

动物 运动方式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狮子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燕子 草鱼 飞行 游泳 空中 水中 翼 鳍 需要 需要 A.在土壤下面没有动物运动 B.爬行动物的运动不需要能量 C.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无关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据此答题. 【解答】解:A、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在土壤下而完成的.

B、通过观察上表,任何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

C、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如:章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运动方式是游泳;燕子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用翼在空中飞行.

D、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也不同,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通过观察动物的运动记录表,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1.著名动物生态学家珍妮古多尔隐藏在非洲丛林中研究黑猩猩的行为,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现象.她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A.模仿法 B.观察法 C.跟踪法 D.实验法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

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解答】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科学家就是在非洲森林这种自然状态下记录了黑猩猩的生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必要的情况下两者应有机结合进行运用. 故选:B

12.如图为桔柑腐烂长出的真菌,仔细观察该真菌是( )

A.酵母菌 B.曲霉 C.青霉 D.细菌

【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青霉的知识,可以结合曲霉一起对比理解.

【解答】解:青霉都属于多细胞真菌,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其中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的颜色为青绿色,靠孢子来繁殖后代.所以A、B、D为错误项,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主要是因为南极比较缺少( ) A.必要的生活设施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解: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主要是因为南极比较缺少分解者. 故选:D.

14.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己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加入物质 瓶口处理 温度 甲 乙 丙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不作处理 25℃ 不作处理 5℃ 用消毒棉球塞住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

D.2组,温度、细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北师大版(3)在线全文阅读。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北师大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889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