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
涂改液的危害与清理
班级 : 高二(9)班
组长:胡解君德
组员:冯文斌,张迦得,王创, 宋晓远,党雨晴,文俭霞
指导老师:郑毅老师
课题研究意义: 涂改液
又称“改正液”、“修正液”、“改写液”,
是一种普通文具,目前很多学生都在使用这类
文具。但是涂改液有很大的一种刺激性气味,为此想研究这种产生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以及如何清理,从而使同学们减少使用量,并且可以清楚课桌椅上的残留涂改液。
课题研究原因: 涂改液目前逐渐被广大的学生使用,但是却有一
种很大的刺激性气味,联想到化学上许多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并且很多课桌椅上存有许多学生用涂改液乱涂乱画的痕迹,所以想研究其是否对人体有害并且向办法清楚课桌椅上的痕迹。
课题理论依据:《化学:选修5》、网上资料 课题研究目标:市场上销量较好的涂改液 课题研究内容: 了解涂改液的成分、及其危害
了解方便清除涂改液的痕迹
课题研究方法: 资料研究法
观察记录法 实验探究法
课题研究步骤:1.上网查找了解涂改液的有效成分
2.实验了解涂改液的危害性
3.实验找出清理涂改液的有效方法
可行性分析:涂改液市场都出都有,另外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咨询老师、实
验对比。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步骤一:上网查找涂改液的有效成分:
是三(调
经过查找发现:传统的涂改液内的主要成分含有钡、铅等重金属的钛白粉,而溶剂则是以苯、氯乙烷(C2H3Cl3、CH3CCl3)、甲基环己烷C7H14)、环己烷(C6H12)等大量有机化学液体兑而成的稀溶液。
在查找成分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发现了涂改液对人体的危害:
修正液如被吸入人体或粘在皮肤上,将引起
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将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更为严重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等并发症。
为此课题组再查找相关书籍比较分析了涂改液的三种有机溶剂的危害对比,即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
溶剂的种类 易燃情况 快干情况 致死难易 破坏臭氧层, 三氯乙烷 ○ ○ ○ ○ 甲基环己烷 ○ x x x 环己烷 ○ x ○ x 轻 误食毒性 眼镜 皮肤 呼吸道、粘膜系统 刺激部位 轻 中度 中度 吸入造成的危害 造成急性中毒,引起心脏痉挛 头痛、呕吐、昏迷 影中毒症状 响中枢神经系统。可致癌,诱发白血病
步骤二:实验涂改液的危害性
为了能够明白涂改液对于人的生长发育及身体机能的危
害,课题组特意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
豆组丙次种用组情取60颗大小、外观、形态相似的刚发嫩芽的绿子,每20颗一组种植,分甲、乙、丙三组,甲清水浇灌,乙组用含有少量涂改液的水浇灌,用含有大量的涂改液的水浇灌,每两天记录一况。 甲组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乙组 正常 正常 微黄 幼芽开始变黄 植株全部变黄 枯萎 丙组 正常 微黄 植株全部变黄 枯萎 枯萎 枯萎 实验组 天数 0 2 4 6 8 10 实验二:蚂蚁存活实验
课题组找来了3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修正液
一瓶、12只蚂蚁。把每只汽水瓶均匀分成上、下两部分,取下半部分做瓶罩,再分别贴上标签,分甲、乙、丙三组。再在瓶罩上打上小洞,目的是为了让蚂蚁呼吸到适量的氧气,同时也是为了不让修正液体很快的挥发掉,依次减少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然后把瓶罩放在桌面上,取下甲、乙两只瓶的瓶盖,再分别滴入5滴、15滴修正液,丙瓶不滴。最后把蚂蚁分别放入瓶罩中。 实验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时间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蚂蚁跳动不安 出现抽搐现象,有两只死亡 全部抽搐,不再爬动,未死 已经有出现抽搐现象 正常 全部死亡 正常 正常 实验结果:滴入5滴修正液的蚂蚁,15分钟
后不会爬动了,滴入15滴的蚂蚁10分钟后死了,没滴过修正液的蚂蚁安然无恙。
步骤三:找出清理最适合清理涂改液的方法
通过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老师指点以及上
网查找,课题组发现了一下几种试剂对清楚涂改液有较好效果:75%丙酮溶液、洗甲水、风油精。 有机试剂 75%丙酮溶液 涂抹位置 课桌椅 布料 手上
由上述表格可知:在清理涂改液方面,75%
的丙酮溶液是最好清理涂改液的试剂,但是考虑到实用性方面洗甲水和风油精比丙酮容易更加容易得到,但是洗甲水对人体是有微量毒性的,因此风油精是此次课题研究中找到的最好的去除涂改液痕迹的试剂。
以上三个实验是本次课题研究的所有内容
详细结论见课题研究报告
洗甲水 较方便 不方便 较方便 风油精 不方便 较方便 较方便 方便 方便 较方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性学习——涂改液的危害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