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1~5个数量级。 该系统通过建立重点危险源的动态档案和应急监测、应急处置的专家库,为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及应急处置提供即时技术支持。通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物扩散模式,测算事故发生后的污染范围,事故现场危险区域的划定,为制定人员疏散计划提供依据;建立特征污染物的应急监测方法,提升应急监测速度;建立应急监测预案,在污染事故发生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引物设计,扩增产毒微囊藻产毒基因的特有片段,以区分样品中是否含有产毒微囊藻,用于水体微囊藻产毒特性的早期诊断。该技术采用全细胞PCR技术,并对自然水样进行预处理,分析灵敏度较高。 采用高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显色试剂的固定化技术,以小型检测试剂盒的形式体现,分为两种类型:(1)壬基酚、雌二醇、阿特拉津等污染物主要依据抗原与抗体的高特异性结合反应,制备相应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2)铅、汞、铜、镉等重金属特异性显色试剂与目标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异性显色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目视定性或与小型光电比色计定量测定。 58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决策系统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现场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59 微囊藻产毒特性的快速测试技术 富营养化水体,云南省科及饮用水微囊藻学技术厅 产毒特性的检测 6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快速生物监测技术 现场环境污染的中国环境快速筛查与监测 科学学会
16
第二部分
技术简介
一、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饮用水安全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城市饮用水源甚至丧失了饮用水源地功能。与此同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于2012年全面实施,现有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新标准的水质要求,这给我国自来水行业带来前所未有压力。从“六五”至“十一五”,我国通过国家科技支撑、863计划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几乎涵盖了给水工程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饮用水水质标准体系、饮用水安全评价方法、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方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修复技术、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饮用水安全输配技术等。这些研究工作使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工作从无到有,其研究成果提高了我们对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的认识水平,积累丰富的饮用水科研工作基础,为国家和地方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也为解决我国重大饮用水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十五”期间,我国通过“863”计划重点开展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太湖流域安全饮用水保障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在受污染原水修复技术和设备、不同污染原水的预处理、强化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与设备、不同污染原水处理化学和生态制剂制备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创新技术、集成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水务行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饮用水处理设备国产化水平。今后,我国应着眼于我国水质污染特点,立足于自身经济技术水平及发展状况,围绕水质污染控制、水质达标、健康风险控制等综合目标,加强饮用水质净化过程中污染物形态转化及过程控制方法研究,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加强水源—水厂—管网等全流程、全系统的信息化系统构建,研究建立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条件下应急应对技术体系与管理模式,从不同角度开展战略性、基础性与创新性的系统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为构建适合我国水源污染特征与经济水平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高效、经济、可行的技术支撑。
17
技术编号:1技术名称
复合金属氧化物一步法除砷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部门
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城市自来水厂强化除砷工程。 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
一、基本原理
复合金属氧化物氧化、吸附等功能之间的协同与耦合作用是其优异除砷性能的关键:锰氧化物通过界面氧化作用将水中难以吸附的非离子态As(III) 快速氧化为易于吸附的电负性As(V);与此同时,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作用促进了吸附剂表面特性的变化与表面活性吸附位的生成,从而促进了砷的吸附。上述As(III)界面氧化—吸附剂还原溶解—吸附位生成与更新—As(V)高效吸附等反应为持续步骤,可在一个单元中完成,从而形成一步法高效除砷技术。
二、工艺流程
原水经深井泵提升加压后,依次进入氧化/吸附除砷单元和接触过滤单元,出水经消毒后进入供水管网。
三、关键技术
18
1、兼具氧化与吸附性能的复合金属氧化物; 2、原位负载-包覆再生除砷技术。 研制、生产及使用情况
一、技术来源和知识产权
自主研发。获得已授权国际专利1项,专利号为PCT/CN2007/070291。 二、应用情况 (一)应用情况简介 1、典型规模 日处理量为5000m3/d 2、主要用户名录
北京昌平区某村除砷工程,北京顺义区某村除砷工程(120 m3/d),内蒙巴彦淖尔市某村除砷工程和北京市朝阳区某乡除砷工程。
(二)投资情况
总投资 180万元(以日处理量为5000m3/d为例) 吨水运行费用总计 0.03元/ m3 主体设备寿命 15年 (三)经济效益分析
该技术既可用于新建水厂(站)建设,也可用于现有水厂(站)强化除砷工程改造,投资成本较国内现有技术低30%,运行成本较国内现有技术低50%,再生周期可达到现有技术的2~5倍。
(四)环境效益分析
可经济有效地解决农村、城镇、城市水厂(站)的饮用水砷污染问题,保
1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