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 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懼。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 起源。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
A.考据、求真 B.求真、鉴戒 C.鉴戒、陶冶 D.陶冶、考据
2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时( ) A.宽松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执行度 C.结束了春秋以来动荡混乱局面D.商品经济满足了社会需要
26. 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 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性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这主要是因为
A.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逐渐走向衰落 B.资本主义崛起推动西方文化发展 C.闭关政策阻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D.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促成了分界线
27. 清前期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赞道:“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翠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首词反映了江南地区
A.官营纺织业技术精湛 B.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民营纺织业超过官营 D.纺织业出现先进的生产工具
28、历史阶段的交推,并不是按照一定尺度的阶梯。在有三历史结案的交推中,一种新的力量败阵下来, 另一种新的力量在前者的败局下成长起来,接应上去;而前者在败退中寻找机会,经过新的组合,卷土重来,并与后者抗衡。”下列政治派别的交替与并峙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 B.洋务派与维新派 C.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 D.维新派与立宪派 29.漫画成为抗战时期强有力的宣传工具,不仅仅是博人一笑的幽默或隔靴搔痒的讽刺,而是犹如利剑般,把握战场宣传的话语权,直指敌人的咽喉。图2是1938年至1945年载在重庆《新华日报》上漫画数量的统计,从中可以得出
表二 年份 数量 1938年 157 1939年 163 1940年 212 1941年 101 1942年 6 1943年 1 1944年 0 1945年 3 A. 艰苦恶劣战争环境导致漫画创作数量锐减 B.国统区参战漫画运动受国民政府政策影响 C.漫画家参加抗战宣传活动积极性下降 D.战局变化与时间推移使漫画运动中心转移
30. 广东省江门县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公社化,公社化,无人挣钱,有人花。社员挣钱,小队花,小队挣钱,大队花。大队挣钱,公社花。”这放映当时农村行政管理机构特点是
1
A.权力高度集中 B.公有化程度高 C.片面发展工业 D.生产规模极大
3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指出:在评价古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他强调古典希腊
A.直接民主制度只适用与城邦国家 B.民主社会的创造性大于其不完善性 C.民主制度在古代历史中是进步的 D.民主制度成为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32.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教授K.M.哈立德与1950年出版的《我们从这里开始》,提出了一个使穆斯林世界恢复活力的纲领,大量引用伏尔泰、卢梭和潘恩的话。这表明
A.启蒙思想影响当时和后世的世界 B.非洲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晚 C.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越来越密切 D.英国和法国革命影响深远
33. 近代初期,公司一直是执行 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人的特权。《1862 年公司法》则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这部法律文献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
A.催生了工业革命 B.为个人投资公司提供了法律保障 C.保障了公民权利 D.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有利依据
34.“法本化学工业公司”康采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同整个德意志历史平行发展的。它创办时也就是德意志开始统一的时候。1863年,在霍赫斯特城创立的化学企业总共只有5个工人,1865年,在路德维希港创立企业有30个工人。这些小型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说明
A.统一推动垄断组织产生 B.竞争导致企业的生产资本集中 C.3社会生产加速资本集中D.经济发展与政治统一互相作用
35.“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此项政策应出自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B.美国缓解农业经济危机的策略 C.法国恢复农业生产措施 D.中共苏维埃政府农业发展措施 主观题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
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搉,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业,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傅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
——摘编自《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
材料二
1951年有375名学生被公派到苏联留学,其中中国科学院派出了10名。。“一五”计划规定,5年内计划派出留学生10100人,其中到苏联的是9400人,留苏预备部招生12800人;另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派实习生1300人左右。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11000多名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苏联政府承担了他们的一半学习费用。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摘编自张久春等《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拟派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原因。(11分)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影响.(14分) 41、(12分)任何历史遗迹、遗物,都是由产生它的年代所具有的科学水平创制出来的,西哦那个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1明代钟楼撞钟与报时
图12 1858年建成的伊丽莎白塔(大本钟) 图13 1927年重建成的上海江海关钟楼
概括指出图11、12、13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
3
阔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聚载,昭然可考。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1)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8分)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意义。(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戊戌变法”既不可能得到人民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也不能被清王朝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所接受君主立宪制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试图把西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与中国传统的考试权、监察权结合在一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但是,“三权分立”制度也好,“五权分立”制度也罢,在历史上并没有站住脚。袁世凯不仅解散了参议院,甚至还废除共和,复辟帝制。在随后的十几年间,参议院成为北洋军阀的玩偶和道具,北洋军阀搞伪宪闹剧,制造的是一片混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欺骗人民,召开了“国民大会”,制定了所谓“宪法”。但是,即使这样的“宪法”,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摘编自《“六个为什么”》 材料二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在今天的许多领域,投票制度、选举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民主的实现途径不断增多,制度化的渠道不断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参与热情也不断提高。作为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标志,法治成为中国人民的殷切向往和不懈追求。而在法治精神的弘扬中,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坚持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4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司法为民深入实施,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日益形成。这充分表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全社会的共同实践中正一步一步化为现实。
——摘自《人民日报》
(1)近代中国人民为建设民主法治社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为现代中国建立民主法治社会提供了某些借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加以概括说明。(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时期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点。(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军时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1939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
2008年3月12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110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
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古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1)蓬蒂塞利说他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除了这个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使他参加了一战?(6分)
(2)关于应不应该给蓬蒂塞利举行国葬,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 种认为应该,一种认为不应该。你的观点如何?说明你的理由。(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式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 试题及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