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
(以三峡水库滑坡为例)
0 前 言
0.1 任务由来
0.2 项目地理位置、行政区别、坐标 0.3 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结论及批复意见 0.4 设计依据
1 概 述
1.1 工程的任务与规模 1.2 工程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
2 治理工程设计
2.1 设计指标 2.2 分项工程设计 2.3 工程量
3 工程监测设计
3.1 监测工程的目的与任务 3.2 设计原则与依据 3.3 监测工程布置
3.4 监测工程设计(方法、手段等) 3.5 监测工程量
4 施工组织设计
4.1 施工条件(三通一平、地形地貌、水文)
25
4.2 料场选择与开采 4.3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4.4 施工交通运输 4.5 施工总体布置 4.6 施工总进度
5 环保规划设计
5.1 设计依据
5.2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5.3 环境保护设计 5.4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6 工程管理
6.1 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6.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6.3 工程管理设施
7 工程预算
7.1 编制依据及标准 7.2 工程量统计表 7.3 经济预算
施工图设计图册应含:
(1)地质平面图(1 : 500~1:2 0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1 :200~1: 1 000); (3)防治工程总平面布置图(1:500~1:1 000); (4)总剖面图(1:500~1:1 000);
(5)分项工程平面布置图(1:100~1:500); (6)分项工程剖面图(1:100~1:200);
(7)工程监测布置图; (8)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图;
26
(9)重点项目、部位细部大样图(1:50~1:100); (10)新工艺、新方法实施说明及大样图。 附件
(1)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专家审查意见及批复(其中,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另册)。 (2)业主委托书。
(3)承担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营业执照、设计人员执业证明等。 (4)设计计算书(含结构力学及计算参数)。 (5)基础资料统计表(含单项工程材料等表格)。 (6)工程预算所有相关表 (7)防治工程试验报告 (8)防治项目特征表 (9)数字化成果软盘或光盘
27
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
1 泥石流勘察应在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补充勘察可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应查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活动规律,并对工程场地做出适宜性评价,提出防治方案及设计参数。
2 泥石流勘察应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为主。测绘范围应包括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测绘比例尺:全流域宜采用1:10 000~1:50 000.中下游可采用1:2 000~1:10 000:沟床纵断面图,横向 1:500~1:5 000,竖向1:100~1:500;沟床横断面1:200或1:500。
3 泥石流调查测绘的主要内容
(1)在形成区着重调查地层、岩性、构造及风化破碎情况,查明断层、崩塌、滑坡、岩锥等不良地质的范围,发育程度,及可能供给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大致储量,植被情况等。
(2)在流通区着重调查沟谷地貌特征、沟床变迁和曲直情况,沟床纵坡、跌水、急弯、冲淤和旁蚀情况,泥石流痕迹的高度和堵塞的历史情况等。 (3)在堆积区着重调查泥石流扇的形态、范围、坡度、植被、沟道变迁、冲淤情况;各次泥石流 淤积物的叠置情况,沉积物的厚度、成灾情况,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等。
(4)调查访问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历史和周期,了解泥石流的流动特征、淹没范围、持续时间,灾害情况,以及最大一次泥石流的冲出数量。 (5)搜集当地的气象、水文、地震、航片、卫片等资料,并注意搜集泥石流爆发时的降雨强度资料,如日最大降雨量、时降雨量、30分钟或10分钟降雨量等。
(6)调查泥石流流域内的湖泊、水库、弃渣等情况及对泥石流的影响。 (7)调查当地防治泥石流的规划措施和防治的经验教训。 (8)对特别严重的泥石流,宜设置观测站,对其进行监测。
4 当需要对泥石流采取防治措施时,应进行适当的勘探测试,进一步查明泥石流的性质、结构、厚度、流速、流量、最大粒径、冲出量和淤积量,以及拟建工程部位的地基岩土体情况等。
5 泥石流分类
28
(1)按成因,分为自然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
(2)按发生的地貌条件,分为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3)按物质组成,分为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
(4)按固体物质提供方式,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泥石流、侵蚀泥石流; (5)按动力学特征,分为土力类泥石流和水力类泥石流; (6)按诱发因素,分为暴雨泥石流、融冰泥石流;
(7)按发育阶段,分为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衰退期泥石流和停歇期泥石流;
(8)按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泥石流。 (9)按暴发频率,分为高频泥石流和低频泥石流(附表)。
6 泥石流勘察报告,应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危害性、场地的适宜性和防治工程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对防治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6.2.2 泥石流的频率分类
(1)泥石流的频率分类,如附录\所示。
(2)泥石流的频率分类,应结合泥石流的易发程度的数量化综合评判及等级标准进行(参见附录B)。
29
附表 泥石流的频率分类和特征
类别 泥石流特征 基本上每年均有泥石流发生。固体物多位于强烈抬升质主要来源于沟谷区,岩层破碎,风的滑坡、崩塌。爆化强烈,山体稳定Ⅰl 严重 >5 >5 >100 >l 流域特征 流域固体物质一堆积区 严重流量亚类 面积次冲出量 面积3程度 (m/s) 432(km2) (krn) (×10m) I 发雨强小于2-4mm性差。泥石流堆积高频率泥 Ⅰ2 中等 1~5 /10min。除岩性因新鲜,无植被或仅石流沟谷 素外,滑坡、崩塌有稀疏草丛。泥石严重的沟谷多发生流沟中下游沟床坡Ⅰ3 轻微 <1 水石流或泥流,规度大于4% 模小 爆发周期一般在10年以上。固体物质主Ⅱ1 严重 >10 要来源于沟床,泥石山体稳定性相对较流发生时“揭床”现好,无大型活动性滑象明显。暴雨时坡面坡、崩塌。沟床和扇产生的浅层滑动往形地上巨砾遍布。植l~5 30~100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北]水库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