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
起源地及时间 非洲 三四百万年前 南方古猿 过 程 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的人 主要动力 劳动在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形成标志 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主要人种 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 差异原因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完全形成的人分四个阶段: 进化阶段 早期 猿人 晚期 早期 智人 晚期 主 要 代 表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
父”,妇女在 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以农业为主,专制集权)
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文明名称 文明发源地 文明初现 统一时间 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或代表制度) 大河文明 大河文明 文明成果 古国名(今国名) 古埃及(埃及) 尼罗河(北非) 公元前公元前3000 金字塔 3500年 古巴比伦(伊幼发拉底河、 公元前公元前18世《汉谟拉比法拉克) 3500年 纪 典》 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西亚) 古印度(印度) 印度河(南亚) 公元前 种姓制度 2500年 古中国(中国) 黄河、长江 公元前 甲骨文、司母戊大河文明 大河文明
(东亚) 2070年 古希腊(西方欧洲爱琴海地公元前文明之源) 区 2000年 鼎 雅典民主政治 海洋文明 古巴比伦:亚洲西部两河流域(新月沃地) 前3500年前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前18世纪(中国当时是夏朝),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并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新月沃地:苏美尔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阿卡德人(注意其分布的具体地理位置)
古印度: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约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种姓制度”(P11 表格)->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课 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以工商业为主,民主共和)
雅典:前6世纪,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近海,工商业发达。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掌握其改革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民大会——古代雅典最高决策机构(局限性: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人口占一半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仍被排斥在外)。 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答:(1)积极方面: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2)消极方面: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 1、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补充:希腊文明最早出间雅典发展达到全盛(扩大公民权利现在公元前2000年即爱雅典 等措施) —— 崇文 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
1、崇尚武力,施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源头) 制度,犹如一座大军营。——尚武 西 希 斯巴达 方 腊 古 建城(公元前8世纪)→成立共和国(公元前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文 509年)→(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世纪→罗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 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公元395成为皇帝 明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西欧奴隶社马 会的结束) 前3世纪~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迦太基进行了3次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第四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文明出现 公元1世纪 统 一 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改革时间、人物 公元7世纪中期;中臣镰足、孝德天皇 学习榜样 中国唐朝(隋唐制度) 改革内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 景 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杀 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的入侵 领导人 穆罕默德 经 过 1、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 2、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元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公元630年,兵临麦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重要动力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五课 中古(封建)欧洲社会
主要封建国家:5世纪末,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最强大的:法兰克王国),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查理·马特改革
古 意义
时间:8世纪前期;
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P29了解其真实含义) 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皇和教会(西欧最大封建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表现:政治上,可以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文化上,神权凌驾一切。危害: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阻碍了生产,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重新兴起。随着城市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一些城市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或武力赢得自治权(法国琅城)。
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1) 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政治方面,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其中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都城在君士坦丁堡)的灭亡 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
灭亡原因: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国家无力维持军事力量统治广袤地区,国土不断被外族蚕食;②内忧外患③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渗入巴尔干半岛,15世纪中期,土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延续了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古代日本与拜占廷帝国的命运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
第六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战争影响的两个方面:充满着暴力;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 希波战争
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经过顽强战斗,彻底战胜波斯侵略军,赢得战争胜利。(马拉松长跑与这场战争有关)影响:这次战争是东方帝国波斯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冲突。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布匿战争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原因: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交战双方:罗马共和国和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结果,罗马取得胜利,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不久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影响:虽然帝国昙花一现,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此帝国疆域内有古代希腊、巴比伦、埃及、印度等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 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
扩张概况:前27年以后,屋大维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当时中国是东汉王朝)。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为内湖。
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在其繁荣时期与外部也有和平交往,贸易往来)。注意两句谚语——P39
第七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主要是指阿拉伯人。
“丝绸之路”:连接亚欧的主要通道(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印度人。 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他们非常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穆罕默德:“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比课本好,不看后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