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中fct,bi—第i测区修正后劈裂抗拉强度换算值。
6 计算全部测区修正后抗拉强度换算值的算术平均值 fct,m,并以该值作为取样结合拔出法样本的算术平均值,以sct,b作为取样结合拔出法样本的标准差。 4.3.9 取样结合拔出法劈裂抗拉强度特征值的推定值可按下列原则推定: 1 当特征值的推定区间小于?z?0.15fct,m和相应强度等级混凝土抗拉强度差值的两者较大值时,特征值的推定值按推定区间上限值确定;
2 当推定区间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特征值的推定值按式(4.3.9)确定:
fcte,?fctm,?1.645sctb, (4.3.9) 式中 fct,e —检测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特征值的推定值。
4.3.10 按上述方法测定的劈裂抗拉强度特征值可作为混凝土性能评定的参数,但不宜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合格评定的依据。
4.4 混凝土抗折强度检测
4.4.1 结构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可采用取样方法测定,批量检测时可采用取样结合拔出法测定。
4.4.2 取样法测定结构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取样及强度测试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1 从混凝土构件上钻取公称直径n不小于150mm的芯样,芯样的长度大于公称直径的4倍。
2 选择长向中部1/3区段无缺陷的芯样加工成截面为100mm×100mm正方形
的试件,试件中不应含有纵向钢筋。
3 当现场条件允许时,可从结构中切割混凝土试样,选择长向中部1/3区段无缺陷的试样加工成截面为100mm×100mm正方形的试件,试件中不应含有纵向钢筋。
4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进行3分点抗折试验,测定试件抗折破坏荷载Fi。
5 当试件的下边缘断裂位置处于两个集中荷载作用线之间时,按式(4.4.2)计算试件的抗折强度ff,i:
ff?0.85?Fi?l (4.4.2)
bh2式中: l—支座间跨度(mm);
b—试件截面宽度(mm);
h—试件截面高度(mm)。
4.4.3 当需要确定抗折强度的混凝土数量较少时,可按下列规则确定结构混凝土在检测龄期抗折强度算术平均值ff,m和特征值的推定值ff,e: 1 取样总数不少于6个;
2 在每个构件上的取样数量为1~2个; 3 按第4.4.2条的规定测定试件的抗折强度ff,i; 4 取所有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ff,m; 5 取ff,min作为特征值的推定值ff,e。
4.4.4 当需要确定抗折强度的混凝土数量较多时,确定检验批混凝土抗折强度特征值的推定值ff,e宜采用取样结合拔出法,其检测操作可按第4.3节相关方法进
行。
4.4.5 当现场无法取得抗折强度试件时,可按第4.3节检测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后,按劈裂抗拉强度与抗折强度关系曲线得到抗折强度换算值。
4.4.6 按上述方法测定的抗折特征值可作为混凝土性能评定的参数,但不宜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合格评定的依据。
4.5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检测
4.5.1 结构混凝土在检测龄期的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可采用取样法测定。 4.5.2 测定结构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的取样及试验操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把混凝土类别相同的构件划为一个检验批;
2 在检验批的构件上随机钻取不少于6个公称直径d不小于100mm且大于骨料最大粒径3倍的芯样,芯样的高度与公称直径d之比大于2;
3 对芯样的端面进行处理,形成高度满足2d?0.05d,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不大于0.1mm且端面与侧面垂直度为90o?1o的芯样试件;
4 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规定的圆柱体试件试验方法测定每个试件的静力受压弹性模量Ecor,i; 5 同时剔除最大值和最小值;
6 计算余下全部试件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Ecor,m。 4.5.3 结构性能检测可将Ecor,m作为结构混凝土在检测龄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的推定值Ec,e。
4.6 混凝土表面硬度检测
4.6.1结构混凝土在检测龄期的表面硬度可采用里式硬度计测定,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回弹仪测试硬度的估计值。
4.6.2 里式硬度计测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检测可按本标准附录C中的方法进行测定。
4.6.3 普通混凝土回弹仪测定结构混凝土表面硬度相对值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定所用仪器为《普通混凝土回弹仪》中冲击能量为2.205J的回弹仪; 2 在构件表面布置回弹测区,测区面积不小于0.1m2; 3 清除测区表面的附着物;
4 将回弹仪垂直于测区表面进行回弹值的测试;每个测区的回弹测点为
10~16个,测点应避开小的孔洞和钢筋;
c5 计算该测区的回弹平均值Ra,精确至0.1;当该测区为16个测点时,
舍弃最大3个和最小3个回弹值。
c6 以Ra作为该测区表面硬度的相对值。
4.6.4 混凝土表面洛氏硬度的估计值Rcc可按式(4.6.4)确定:
cRcc?0.75(Ra??R) (4.6.4) 式中 Rcc— 测区混凝土在检测龄期表面洛氏硬度估计值,精确至0.1;
Rac— 测区回弹代表值;
?R — 弹击角度修正量,采取比对的方法确定,也可按表4.6.4的计算值
确定。
表4.6.4 弹击角度修正量
4.6.5 当需要根据表面硬度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评价时,可将表面硬度参考值之差不大于2的测区归为同一表面硬度类别。
4.7 缺陷与性能劣化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测
4.7.1缺陷与性能劣化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试可分成表面力学性能、表层力学性能和酥松区域力学性能,测试项目可为硬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4.7.2 缺陷与劣化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试可提供单一测区或测点的测试值,也可提供若干测点或测区测试值的平均值。
4.7.3当需要测定起砂或火灾、化学物质侵蚀对构件混凝土表面力学性能影响程度时,可进行混凝土表面硬度或硬度降低情况的测试。
4.7.4缺陷或性能劣化区混凝土表面硬度,可按第4.6.3条~第4.6.5条的方法测
c试,提供相关测区表面硬度的测试值Rc,i。
4.7.5当需要确定缺陷等对表面硬度影响情况时,可采取比对的方法,比对区硬度基准值可按下列步骤测定:
1在同品种且强度等级相同的构件上布置硬度比对测区域,比对区域的测区数量为5~6个,测区无缺陷且无性能劣化迹象;
2 测定比对区域测区的回弹值,计算回弹硬度和所有测区硬度算术平均值Rc,m,以Rc,m作为比对基准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