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调制信号到幅度调制电路输入端TP2,示波器接幅度调制电路输出端TP3; 3、反复调整W及C5使之出现合适的调幅波,观察其波形并测量调制系数m;
4、调整UΩ的幅度(调制信号幅度)和W及C5,同时观察并记录m< 1、m=1及m>1时的调幅波形;
5、在保证fc、fΩ和Ucm(载波幅度)一定的情况下测量m—UΩ曲线。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发生的错误及其原因
五、注意事项
1、实验之前必须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掌握好实验所必需的有关原理和理论知识; 2、对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使用之前必须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时严格遵守;
3、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整理好仪器、设备、工具和实验导线。
六、预习与思考题
1、预习幅度调制器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脚的直流电压;
3、了解调制系数m的意义及测量方法; 4、分析全载波调幅信号的特点; 5、了解实验电路中各元件作用。
6、整理各实验步骤所得的数据和波形,绘制出m—UΩ调制特性曲线; 7、分析各实验步骤所得的结果。
11
实验四:小信号功率调频发射、接受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调频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原理和调试方法。 2、掌握音频功放原理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小功率调频发射电路由前述的频率调制电路和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而小功率调频接收电路由单片调频接收芯片MC3362和外围电路组成。此外调频接收模块上还有音频放大电路。其电路如下所示:
图9—1 小功率调频接收电路
图9—2 音频放大电路
来自天线的信号经匹配电路输入MC3362的1脚,21、22脚上的LC选频电路决定第一级本振的振荡频率。该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第一级混频后经10.7M陶瓷滤波器输出第一中频
12
信号,从17脚送至第二混频器。第二级本振决定于3、4脚上的10.245M的晶体,第二本振与第一中频混频后,经455K陶瓷滤波器输出第二中频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鉴频,从13脚上输出恢复原音频信号。
四、实验仪器
序 号 1 2 3 名 称 实验箱及小信号调频发射、接收电路模块 示波器一台 万用表 观察波形 测量电压、电流 主要用途 连接形成小信号调频发射、接收电路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小功率调频发射实验:
(1)从函数波发生器输入一1K,200mV左右的正弦波(音频)信号到模块的“Vin”端作为调制信号,调整频率调制电路使其在“TP2”端输出理想的波形;
(2)按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试方法调整电路使其“TP1”端输出最大且不失真; (3)将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天线拉出,使其处于发射状态。 2、小功率调频接收实验:
(1)将天线拉出,调节微调电容,使“VOUT”端输出基本清晰的低频波形。注:如微调电容定不住,可配合调整发射模块的W2使波形清晰稳定。若输出波形有明显的抖动现象可以用两个实验箱来做综合实验,因为用一个实验箱有可以造成电源之间的干扰。 (2)改变函数波发生器的频率,输出信号的频率应随之改变。 3、音频放大实验
音频功放电路的输入端“VIN” 接实验箱的低频信号发生器或调频接收电路的“Vout”端,“SPEAKR”端接实验箱音频接口的“SPIN”。调节音频放大器电路的W2,使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大且清晰,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音调应随之改变。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发生的错误及其原因
五、注意事项
1、实验之前必须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掌握好实验所必需的有关原理和理论知识; 2、对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使用之前必须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时严格遵守;
3、动手实验之前应仔细检查电路,确保无误后方能接通电源;
4、由于高频电路的特点,要求每次实验时连线要尽可能地短且整齐,不要有多余的线;
13
六、预习与思考题
1、 复习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原理。 2、 复习音频功放电路的原理。
3、总结调试过程中的经验及遇到的问题;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