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大学论文 - 图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境内使用有益微生物、投喂无公害的“绿色饲料”等),已经是必然趋势。最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绿色食品”有一个专门的定义,规定绿色食品为:遵循可持续发展,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动物性绿色食品与一般性食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养殖生产场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鱼、虾、蟹在饲养中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符合《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要求;(3)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渔药要符合《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4)动物性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藏过程中严格遵守《绿色食品动物包装准则》。

生产绿色食品是国内外食品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虾健康养殖必须沿着生产无公害绿色的食品方向发展。

6、对虾健康养殖中应做好哪些观测记录?

对虾健康养殖的目的,是为了使各项养殖生态条件能处于健康平衡状态。由于养殖生态因子间都有着交互作用,又是在动态变化之中,按照HACCP的7个原理,要进行危害分析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就必须及时掌握每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制定纠正措施,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如下的观测和记录,建立起自已的资料档案,内容包括:

(1)水环境因子监测:每日定时测量水温、盐度、溶解氧、 pH值、透明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加测氨氮、亚硝酸氮和COD。随时掌握池内浮游、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化。注意监察底质污染程度;

(2)每日最少在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随时注意并排除池边隐患(例如蟹、鼠类洞穴)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观察池内对虾的行为和摄食状况,发现虾病要立刻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对策,死虾要尽可能地清除出池并且作安全处理(气候发生突变时,更应加强巡池与检测);

(3)每隔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体长或者体重)。每次测量的尾数应大于50尾。估测池内存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作同步多点取样,但南美白对虾怕惊吓,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应尽可能从饵料台或缯网中取样);

(4)根据对虾个体大小和存池量,计算饲料投喂量。为了保证营养供给,同时又防止过多的饵料腐败后破坏池底环境,投饵量初步确定后要结合对虾当前所处的生理状况(例如蜕皮前后)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例如暴风雨前后)作适当调整。投饵量是否合适,最终还要根据对虾的实际摄食情况确定。通常的经验是,投饵后1.5至2个小时内,对虾饱胃率达85%左右,池底略剩残饵,说明所投的饲料数量比较合适(可以借此对投饵量进行最后调整)。

根据上述各项因子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投放药物),并做好记录保存。

二、养殖场地与设施

7、养殖场地选择应考虑哪些条件?

场址选择首先必须考虑到水质、地质条件,同时还必须兼顾到生物、气象、水文、交通、通讯、生活等各个方面,养虾场必须严格避开有污染源的地方,同时也不应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1)水质条件

水是直接影响对虾生命活动的关键。当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有海水养殖和淡化水养殖等多种,建场前必须对当地的水质进行分析,要求水源能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海水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2-2001的要求,淡水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2001的要求。

沿岸海水各项水质参数一般要求为:水温18-32℃;盐度(S )18-32;pH值7.6-8.5;氨氮(NH4+-N)0.02-0.04mg/L;亚硝酸氨(NO2--N)0.01-0.04mg/L;硝酸氮(NO3--N)0.1-0.2mg/L;磷(PO4-P)0.01-0.04mg/L;硫化物0.2mg/L以内;无机碳20mg/L以内;

有机碳0.5mg/L以内;溶解氧(DO)5 mg/L 以上;化学耗氧(COD)<3mg/L;透明度2m左右;农药和有毒金属离子的浓度应符合国家用水水质标准。此外还应考虑有充足干净的淡水源。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优劣,通常与施工难易,养虾池质量,以及进、排水系统等能否符合规范等密切相关。包括地形、地势、地貌、土层结构和土壤性质等诸多方面。

现在大多数养虾池的建造位置,已经由传统的潮间带上区(利用潮差纳放海水)转为沿岸高位坡地(通过提水养虾),有的还发展到内陆地区(“淡水”养虾)。但是不管采用那种养殖方式,建池时都必须考虑土壤的特性,包括:粒度(如泥、砂质泥、泥质砂、粉砂、细砂、粗砂、石砾等)、粘度、底质化学组成、有机质含量、渗水性、载重能力、酸碱度和植被土层等等。对池底的具体要求是:(A)含粘土量大于25%的地层厚度不小于1m;(B)池底1m以内不出现岩基或胶结层(滑动层);(C)地下水位不超过池底标位;(D)有一定硬度;(E)底土内有机质的含量不应超过5%。要严禁在烂泥淤积过深的地方建池。值得注意的是酸性或潜酸性土壤(土壤中含有大量硫酸铁)会影响对虾生长,一般不适用建池,有条件者可以在池底铺塑料地膜,后者可以隔离土壤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3)水文、气象条件

建造海水养虾池,应该了解海区的潮汐类型,潮流速度、潮差大小,最大和最小潮期出现的月份、波浪大小和沿岸流方向等。要避开浪击区,养虾池必须建造在安全高度以内 ;“淡水”池养殖,应了解淡水水源的季节变化,防止旱季缺水或者雨季遭受洪涝影响。

对虾养殖从开始到收获,都与气象密切相关,应考虑的气象因素有:年最低和最高气温,各月的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大小及集中的季节;当地蒸发量的大小和最大蒸发季节;风况(包括常年风向、风力、高风季节、有无台风等);全年雾日、雾季、温度、降霜期、寒流和日照长短等。其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大小会改变虾池盐度;日照长短和雾日多寡与池内基础饵料生物消长有关;气温与放苗、养成期长短及收获的迟早都有直接关系。南美白对虾无法忍受持续的低温,因此了解寒流规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4)生物环境

了解养虾场附近及毗邻水域内生物的大体组成、分布,主要种类繁殖季节以及生物量的消长。这些类别包括捕食性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寄生生物、附着生物,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有条件的地方还需了解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乃至弧菌和总异养菌的数量。在赤潮生物经常大量出现的地方不适合发展对虾养殖;在水生植物特别是蔓延速度极快的沟草、浒苔等大量生长和分布范围尽量避免建场。蟹类携带有与虾类同样的白斑综合症病毒,潮间带建虾池应建防蟹的隔离墙。

(5)其它

建场要避开矿区、造纸、拆船、农药、化工等污染源,所建虾池也不应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还需要考虑交通、电力、生活、通讯等条件。最好能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统一规划,有组织地进行。选择场址时,应征得有关部门许可,方可破土动工。

8、养虾场的建设应包括哪些基本项目?

养虾场的建设大体上可归纳为两个部分,即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 (1)主体工程

A.养虾池:面积大小视养殖模式而定,精养池一般以 5-10亩为好。

B.蓄水池:水容量为养成水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可兼作蓄水、沉淀、消毒、培养水色之用。

C.废水处理池:采用封闭式循环用水的养殖场,由养虾池排出的废水,要先流入废水处理池,经净化后再进入蓄水池;非循环用水的养殖场,废水也要经净化池处理后再排入海区。

D.进、排水系统:包括进、排水渠道和闸门。为保证用水质量和防止可能发生的虾病传染,进、排水渠道要严格分开。在养殖的密集区要注意防止水源串灌现象,高位养虾池也可从地下砂滤井中提水。

(2)配套设施

A.暂养池(中间培育池):加设虾苗中间暂养池的好处是:i. 有利于二次投放虾苗(即虾苗入养成池前)前的准确计数和选优汰劣;ii. 提高虾苗养成期成活率,方便养成期管理;iii.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养成池内生物负载的压力,起到延缓池底“老化”的进程;iv.为养成池内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赢得时间;此外,利用带有保温设施的中间培育池(塑料大蓬),可以实现提早育苗生产的目的(北方地区尤为如此)。

B.过滤池:封闭式循环用水的对虾养殖场要配备过滤池。池内依次装有过滤用的砾石→粗砂→筛绢等,并且培养有益的微生物群落(例如硝化细菌等)使其形成良好的微生态环境,起到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净化海水的作用。为了保证过滤池通透性能良好,必要时要附有反冲装置。

C.淡水源:可取地下水或河溪水。

D.保温棚:冬季养殖(越冬)或者春季提早中间培育的地方,可以考虑池顶加建塑料膜保温棚。

E.增氧设备:半精养、精养和高密度养殖池,应配有增氧设备。土池一般用增氧机、水泥池则可采用冲气泵或者鼓风机。

F.实验室:包括水质分析室、生物实验室等。

G.其它:电机房、车库、仓库、办公室和生活用房。

9、当前我国对虾养殖模式有几种?不同模式的养虾池结构有何不同?

按照人控条件分类,我国目前采用的对虾养殖模式可归纳为:半精养(包括单养、混养)、精养和超精养(工厂化养殖)三种。分述如下:

(1)半精养:为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模式。土池,面积较大,多为10-50亩(北方30亩左右,南方10亩左右),长方形或者方形,水深范围1.2—1.5.米。特点是放苗密度低,主要靠潮差进水,养殖期间通过换水来改善虾池水质。这种养殖方式在预防和切断虾病传染源方面的能力较弱,容易暴发虾病,产量不太稳定。近年来人们从改良养殖环境入手,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使半精养模式又现生机。新的半精养方式,要求虾塘面积为15-30亩,长方形,水深1.5米左右,配有增氧机(3-5亩配一台)、严格控制虾苗质量和投苗密度、抓好健康管理和综合防病措施、努力发挥微生态系的调控作用和使用优质饲料等。一般单产可达100-250公斤。

(2)精养:为人工集约化养虾模式,是目前我国南方沿海及台湾等地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虾方式。常见的像高位池养殖、循环水生态系养殖等。采用这种养殖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因此是国内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特点是投苗密度较大,一般放苗量5-10万尾,虾塘面积5-15亩,圆形或方形(四角弧形),水深2-2.5米,池内每1-2亩配增氧机一台,培养优良的藻相和有益微生物菌相,使用优质的配合饲料等。要求养虾池的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齐全,并且有较高的水环境监察和水质调控能力,单产可达500-1000公斤。

(3)超精养:又称工厂化养虾。虾池面积200-2000平方米,多为圆型或跑道式水泥池。特点是放养密度大,养殖过程中采用常流水,用冲气泵或鼓风机增氧,能够自动投饵、控温、排污。产量高,但成本也高。风险较大 。

本《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专册,着重介绍半精养和精养模式中有关的养殖技术 。

10、高位池的基本构造?它在对虾养殖中有何优势?

“高位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水产养殖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虾池。这种虾池的特点是将潮间带建池的传统转变为在潮上带或者沿岸陆地上建池,并且依靠动力提水的方式向虾池供水。大型的养虾场在高潮区都设有潮差式蓄水池以保证用水;小

型养虾场一般只在潮间带挖砂滤井取水。

高位池一般为圆形或者方形(方形池的四角砌成弧形),面积通常为4-5亩,池体高2米以上,可容水深度2m左右,池壁可以用水泥铺砌,也可以在整个池子的内壁铺上一层塑料膜,后一种方法可以隔离土质对池水的不良影响,还便于池体的清淤消毒。高位池的池底多为锅底状,有中央排污孔通向池外,另一种高位池的池底不设中央排污孔,仅设一层塑料膜(膜上压有30cm厚的砂层)。这两种结构的池底可以通过增氧机的作用,带动水体转动,把池内的对虾粪便、残饵及其它有机碎屑集中到中央位置,再通过排污孔道或者吸水泵排出池外,使池底经常保持良好的栖息环境 。由于高位池不受潮汐、海浪的影响。用水方便,水质容易控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引入淡水,随时满足养殖的需要,加上这种结构的养虾池的面积较小,池水较深(相对容纳量大)、充氧条件好,排污彻底,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因此可以高密度精养 ,如果管理得当,亩产量可以达到500公斤或者更高。

11、八十年代建造的旧虾池应如何改造才能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1993年以前,我国用于对虾养殖的池体面积就有200余万亩以上。这些虾池多数是利用沿海滩涂、盐碱地“堵海造田”而成的。区密集程度高,规模很大,有的甚至有“万亩连片”之称。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上述养虾场的设计多采用大进、大排的开放型养殖模式,从养虾业自身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有较多缺点 。

80年代所建的虾池一般为长方形,面积都在30-200余亩不等,或者更大,水深通常不超出1.2米。上述养虾池经过多年养殖后,绝大多数已经“老化”。普遍表现为,池底淤泥沉积过多,养虾池容水能力变小(池水深度变浅),池体内外污染比较严重,对虾发病机率高,管理难度增大,产品质量差等,须要进行改造。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的要求,老虾池改造的大体做法应该包括:(1)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改良底质条件和调整池底倾斜度,使池水能顺利地通过排水闸彻底排净;(2)巩固加高池堤,使养虾池水深能达到1.5米;(3)在池子中部设置筑隔堤,把原有的池体分割成三个部份:靠进水闸的一端为“蓄水池”,靠排水闸一端为“废水处理池”,中间部分为“对虾养成池”。其中蓄水池的容水量为养成池的1/3以上,底部埋有一条与废水处理池连接的排污管 (用阀控制排污口)。废水处理池的容水约为养成池水体的1/5。两者之间的池堤上建有一个排水闸,养虾池的废水可以通过该闸进入废水处理池。正常情况下蓄水池通过抽水泵向养虾池供应清洁海水,养虾废水则由虾池排入废水处理池;(4)由于这类养虾池多建在潮间带,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池堤上围置30-40cm高的光滑塑料膜或薄板建成的防蟹隔离墙。

经过以上改造,尽管养虾池实用面积减少了很多,但养殖条件得到了改善,合理化程度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将有所增加。

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若干养虾池组成一个“养殖区”,采用封闭式循环水生态系养殖方式进行管理,例如有的池子专养对虾,有的养殖符合要求的鱼类,而另一些则可以养殖贝类或海藻类(各池串联,各种生物可进行单养),海水在整个养殖区系统中循环使用。还可以结合利用生物净化技术等调控水质。做到既能有效地预防对虾疾病发生,提高对虾产量,又能减缓虾塘老化进程,同时还能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一举三得。

12、何谓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最近几年来,人们为了防止致病体通过水源进入养虾池,以及杜绝排放养殖池废水污染水域环境,曾经采取了多种技术防护措施。封闭式对虾养殖即为其中之一。对虾封闭式养殖的特点是,要求养虾场贮备有足够的用水,整个养殖过程中虾池只进水不向外排水。但是由于投喂饵料和对虾排泄物积累等原因,养虾池水质条件会逐渐变劣,而单靠一般的水质调控手段,想要做到完全不换水养虾的技术难度很大。为了解决此项矛盾,人们把注意力引向了“水体自然净化”方面,全封闭循环式对虾养殖应运而生。

对虾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是在封闭式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措施。其特点

是,养虾池换水时排出的污水,经过物理、化学、生物过滤处理后,再循环回收到养虾池中使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减小蓄水池容量,避免污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使养殖更加科学合理化。

目前国内用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封闭式循环海水类型大体上有两种(都在高位池中采用)。一种是由广东省雷州市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循环水生态精养对虾新模式》(赵宗云 2001)。该模式除养虾池外,还另有沉淀池、过滤池和曝气池。并有一口淡水井。养虾池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过滤→曝气后再回复到养虾池使用。必要时还可以引入淡水调节养虾池池水的盐度。椐报导,当年南美白对虾单产达到1500公斤 ;另一种是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创建的《池塘全封闭循环水高效养虾模式》(陈学豪 2001)。该模式主要由三个部份组成:即养虾池(占面积40%)、沉淀—养贝池(占面积50%)和微生物过滤装置(占面积10%)。沉淀—养贝池“U”型,水深80-100cm,水面比养虾池塘低60-80cm;微生物过滤装置是设在养虾池和沉淀—养贝池之间建造的

2

一个分别高于“U“形池和养虾池、面积40-50m、池深1.5米的水泥池(内填石子、粗砂等过滤层)。养虾池排出的污水流入“U”型池的一端,经沉淀和贝类滤食后,再由“U”型池另一端抽入微生物过滤装置,然后再流入养虾池。养殖期间也可用淡水(一般是井水)调节盐度和虾池水位。当年该系统养殖南美白对虾也取得了1040公斤/亩的高产。

13、养虾场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应是怎样?

健康养殖对虾,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水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随着国内第二次养虾热潮的掀起,南美白对虾已经由过去的海水养殖,迅速地发展到了“淡水”和海淡水混合养殖等多种形式,其水源也由传统的沿岸海水外,扩展到了江河、湖泊和井水。但是不管采用那种方法,为了健康养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养殖用水在进入虾池前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反之,由虾池内流出的废水也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出。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养虾场时,就必须制定合理的用水流程。根据各地养虾成功的经验和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当前合理的水系统流程(包括非循环用水和循环用水),大体包括三种类型:

(1)开放式:进水——→蓄水池——→养虾池——→(废水处理)——→排出 (2)半封闭式:养虾池——→废水处理——→排出 ↑ ↓ →蓄水池←———过滤池

(3)封闭式:养虾池→水处理池(包括理化和生物净化处理) ↑ ↓ →蓄水池

其中,以半封闭和全封闭式最为理想。

三、放苗前准备工作

14、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内容? 放苗前准备工作包括:

(1)根据养虾池的条件和自身的技术水平,确定养殖模式、放养密度和相应的养殖技术方案。

(2)选定要使用的对虾配合饲料,便于今后饲料厂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购置或检修增氧机、抽水机(泵)、发电机等各种机电设备。 (3)根据需要配备水质分析和生物监察仪器。

养成期环境监测的内容有: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透明度、水色、有毒金属离子浓度、池内总异养细菌数、弧菌数、敌害生物、竞争生物和基础饵料生物的组成及消长情况,池底群落组成和颜色变化、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势及硫化氢浓度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大学论文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大学论文 - 图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6598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