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2份合集)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Na2CO3、CuO、NaOH(或其它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碱的化学式)三种中的任意两种 【考点】常见酸、碱、盐的重要性质

【解析】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C、D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B会转化为A,C、D会与A、B反应,所以:

(1)若C是二氧化碳,B为氢氧化钙,D为酸或可溶性的铜盐或铁盐等,B→A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A为盐酸,B为硫酸,则D为碳酸盐(如K2CO3、Na2CO3等)或碱(如NaOH、Cu(OH)2等)或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等)。

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

第7题图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答案】(1)Ba(NO3)2 (2)ABD 【考点】盐的重要性质 物质间的转化

【解析】(1)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

(2)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甲一定不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若甲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加入稀硝酸,碳酸钡沉淀会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固体质量会增大,根据图示可知,甲溶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故选ABD。

8.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A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 ; 【反思与评价】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 ;

(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

第8题图

【答案】(1)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2)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3)CO2、SO2

(4)有道理,CO2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 【考点】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1) 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A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2)证明含有CO2的现象是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无法验证;

(4) CO2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故原装置中可以省略D装置。

9.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 。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

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 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第9题图 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带火星竹签状况 第一组 ① 15 亮 ② 30 很亮 ③ 45 复燃 第二组 ④ 34 很亮 ⑤ 38 复燃 ⑥ 42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 %。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 。

【答案】[设计实验]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实验研究]连续、均匀 36

[继续研究]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气 【考点】氧气的制取 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探究 【解析】【设计实验】据图可知,分液漏斗中是15%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反应速率太快,故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实验研究】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由第二组数据以及带火星竹签的燃烧情况,可选择在34-38间的36作为第⑦;

【继续探究】因为氧气不溶于油,浓硫酸等能吸收水,故改进的措施: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排油法收集氧气。

10.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 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 质量。

第10题图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

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1 3.0 2 3.0 3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反应后总质量/克 二氧化碳质量/克 193.8 192.6 194.6 193.6 193.6 192.5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3)7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1)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2)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推测: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导致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3)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平均值)

=[(193.8g-192.6g)+(194.6g-193.6g)+(193.6g-192.5g)]÷3=1.1g, 设药片中NaHCO3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1.1克 84/x=44/1.1克 解得:x=2.1克

NaHCO3的质量分数=[m(NaHCO3)/m(碳酸氢钠片)]×100%=2.1克/3克×100%=70% 11.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第11题图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2分) 等级 回答 原理正确、解释正确(8分) 从NaOH吸收CO2、HCl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及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三方面进行解答。 (1)NaOH+CO2=Na2CO3+H2O 水平Ⅰ (2)NaOH吸收CO2,使瓶内气压减小,导致气球膨胀。 (3)Na2CO3+2HCl=2NaCl+CO2↑+H2O (4)HCl与Na2CO3反应生成CO2,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气球变瘪。 原理正确、解释不完整或解释错误(6分) 水平Ⅱ 只有NaOH与CO2、HCl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不完整 只有原理,反应原理不完整。 水平Ⅲ 只有原理,没有解释(或只有解释,没有原理;或原理、解释不完整)(4分) 水平Ⅳ 原理错误,解释不清(或从其它方面进行错误回答或没有回答)(0分) 【考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小气球变大;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的压强增大,小气球变瘪。

2018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1.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9.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

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12.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人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

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水的质量/g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50 50 20 2 50 25 7 50 30 12 所取NaCl的质量/g 15 剩余NaCl的质量/g 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4. 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

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19.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

小,最终完全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_______(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气的温度低于_______,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21.右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

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2份合集)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在线全文阅读。

(12份合集)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4848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