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川农业大学区域规划重点整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绪论

1.区域的概念: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划分:

(1)按物质内容划分:自然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 (2)按内在结构(形态特征):均质区和结节区。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3.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1)概念:自然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组合特征、资源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 (2)目的:① 战略目的:为国土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② 效益目的:A、通过资源评价来估测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B、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

(3)原则:①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②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③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④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4)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类型: ①单项资源评价; ②效益评价;

③综合评价(总体评价、相关评价); ④潜力评价。

(5)自然资源评价的步骤: ①确定评价的范围; ②确定评价类型;

③确定评价体系与指标系统; ④评价结果分析。

4.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但有由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成为生态环境,所以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5.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自然环境也对人类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3)人类对自然环境不合理的中利用破坏了自然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6.生态环境补偿的概念:生态环境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区域经济特色是区际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 2.区域优势与区域差异的区别:

3.产业布局的指向性: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采矿业、水电业); (2)原料指向(钢铁、化工、制糖); (3)消费市场指向(金融服务业、食品工业); (4)高科技指向(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 (5)交通枢纽指向(铁路、海港)。

4.青岛模式VS温州模式,谁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选择?

(1)车间主任经济VS老板经济:如果把青岛经济和温州经济比作两片森林,则青岛经济这片森林主要是由几棵大树支撑起来的,而温州经济这片森林则主要是由众多小树支撑起来。 (1)儒家文化VS永嘉文化:从文化渊源来看,青岛作为山东的一部分,作为孔圣人的故乡,儒家文化比较浓,企业家的政治抱负比较强。而在温州,则主要是永嘉文化,这种文化使人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打拼精神。

(3)“捞一把就走” VS “小狗经济”:取长补短的具体办法是,在青岛的一些大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在大企业周边,在整个青岛养出一大批“小狗”,培养一大批老板,然后用较低的市场交易成本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把一部分经济由车间主任经济变成老板经济。在温州,甚至在整个浙江,需要在众多“小狗”中尽快长出几只“老虎”。既保留了家族模式的优势和小企业的活力,又有大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国内外建渠道,创品牌。这样的生态,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生态。

5.区域文化概念:区域文化既包括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化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

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6.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7.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8.区域人口结构:由不同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的人群组成,性别、年龄、职业、民族。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技术进步的概念:科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能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2.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①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②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3.科技人力资源的概念: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含可能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依据:职业和资格。 4.研究与发展(R&D)经费的分析:

1、(R&D)经费总量:从经费变化趋势、区域间比较、投入强度来分析 2、(R&D)经费分布:活动类型、行业构成、执行部门分析。

3、(R&D)经费来源: 政府投入、企业自筹、国外投资以及其他主体投入。

5.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1)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于各种资源的快速流动和结合; (2)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智力资源而不是固定资产; (3)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 (4)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产业集群。 6.技术扩散形式与途径:【代表】

(1)空间梯度扩散:是指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依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主要强度因子是空间距离。珠江三角洲以香港为中心的技术扩散就属于这种类型。 (2)跳跃式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韩国、中国台湾与北美、欧洲间的技术转移就属于这种类型。

(3)双向对流式扩散:是指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发展后又传回到甲地的技术扩散过程。日本与北美、西欧间的技术扩散巨属于这种类型。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 生产法:总产品角度: 增加值=总产品—中间投入

? 收入法:收入角度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 支出法:最终使用者角度 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 2.国民生产总值(GNP)=GDP+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GDP衡量的则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 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论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得的 3.绿色GDP =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虚数 (1)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

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 自然资源的退化

生态质量退化和自然灾害造成 资源稀缺性所引发的成本 (2)人文部分虚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川农业大学区域规划重点整理在线全文阅读。

四川农业大学区域规划重点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484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