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导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导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高考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立意方法。 2.强化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分析考点,整体认知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都在考材料作文,且高考比较倾向于新材料作文。什么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指在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形式的作文。构成:材料﹢要求。材料分类通常有:1.文字类。如叙事类、议论类、寓言类、诗歌类、多材料类等。2.图画类:漫画类

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但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三、回顾真题,探究方法

典型示例1 :2012全国大纲卷作文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孩子由挑不了担子到后来挑好了担子 [挑不了担子的原因]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挑好了担子的原因]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剖析实质]一个关注我们内心世界与做事情本身的关系话题。不关注做事情本身,实现梦想本身;而是关注做事情过程中的困难及做事过程中遇到的人情世故、利害得失、面子问题、他人评价、自我期许、他人期许等

【方法一】由果溯因法。即分析列举的现象或事件结果推究其产生的原因。原因 ﹦中心论点。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原因有:素质不高、无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监管部门、交通部门······审题步骤:仔细通读材料,明确(概括)主要内容。抓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剖析这些信息的因果联系。深入剖析这些原因的实质(内涵:追问是什么) 典型示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2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如对划线部分的句子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中心立意:1、勇于承担风险 2、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嘉 3、艺高亦要胆大 4、消除顾虑,勇于尝试 5、不计得失,专注做事

【方法二】抓关键词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关键句,一般是些评价议论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

典型示例3:2012全国新课标卷1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分析材料】[概述中心事件] 这则材料讲述了修船工漆船时顺手补好漏洞,救了船主的儿子,赢得了船主诚挚的感谢的故事。[明确主要对象] 船主和修船工[主要对象的行为] 修船工:漆船、补漏洞 船主:感

1

谢[行为的结果] 孩子们平安归来 (1)从修船工角度立意

①乐为小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材料中的漆船工在船主要求刷漆的情况下,顺手将船底的小洞也给补了,而且他认为“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相对于给整个船刷漆的工作,补船底的那个小洞的确是件小事,而且是不在他工作范围之内的小事,但对于驾船者来说却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去做那些只需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捡起脚下的垃圾,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等。 ②小细节折射大素质。

小善源自大德。从漆船工在刷油漆的过程中顺手修补漏洞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材料中,“细节”关乎船主的孩子们的生命。重视细节,做好细节,才能真正彰显个人品质。可从此切入写“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的力量”等。 ③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

船主本让漆船工给船刷油漆,漆船工发现船底的小洞后就顺手给补了。修洞不是船主的要求,也不是漆船工分内的工作,但他主动做了。

这体现了漆船工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他清楚这个洞对于行驶在大海上的船只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这种对工作与事业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可从这个角度谈“担当责任与敬业精神”“分内与分外”“责任与良知”等。 (2)从船主的角度

①知恩图报、懂得感恩。船主在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并平安归来之后,意识到船底的漏洞是漆船工刷油漆的时候给修补的,便去向漆船工道谢,他明白是漆船工的善举救了孩子们的生命。船主的举动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对待隐患的态度。船主明知道船底有漏洞,却没有及时修补,当他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不是漆船工将漏洞补上,岂不酿成了大祸!所以做事情切不可疏忽大意,无视隐患。可由此写“做事情要细心细致”“马虎大意酿大祸”“隐患意识”“小疏忽大灾祸”“祸患常积于忽微” (3)从整件事的角度

善行与善报。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方法三】多角度分析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这里的“多角度”实际上指的就是材料中的若干“主要对象”:“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材料中所有的“对象”都能确定一个立意。 典型示例4:2014全国课标卷1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由材料联想到社会、生活或历史上相似的情况,以此来帮助我们理解材料。如: ①“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合作才能双赢、世界环境治理需要各国协同作战、中国和欧洲合作联手打造经济繁荣、“马航失联”事件中各国团结合作、各民族要团结合作。这说明,当下的世界不一定非要斗个你死我活,很多时候需要团结合作,需要共赢。 ②“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 →现实中的一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如:反腐败斗争要讲原则,不可随意改变“规则”;任何游戏都要有一定的“规则”;社会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和谐发展;“中国式过马路”等破坏规则的行为。与此相反的则是突破规则,如:改革开放。生活中的一些陈规旧俗需要打破,要敢于开拓思路,转变思维。

【方法四】拓展联想法。社会、生活及历史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与材料的某些重要细节存在对应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悟出某些道理,作为理解材料的参考依据。其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生活、历史等)。 ☆温馨提示

审题无定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准审题确度。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三意识五要点”——“三意识”:1.整体意识 2.多向意识3.关键词意识

2

“五要点”:1.理清对象 2.分清主次 3.辨清关系 4.析清含义 5.辨清情感

特别指出的是,要有“整体意识”,就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叙事类材料来说,需要概括其事件梗概;要有“多向意识”,就不能只盯住一点不放,应尝试换个思维角度,看是否可行;要有“关键词意识”,就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若干关键词(关键词可能是材料中有的,也可能是你概括),写作的时候就不能绕开这些关键词。 四、【审题方法】

一、读懂材料:审题之前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因此,读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其内容和含意,知道它说了哪些主要的人、事,其核心语意是什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字类的,另一种是图画类的。这里要谈的是文字类材料。(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的,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多则型的,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湖南卷作文题,要在辨析其异同关系的基础上立意(题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高考题有的是多重关系型,如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大多是二元关系型的,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的“文品与人品”、山东卷的“丝瓜藤与肉豆须”、四川卷的“老实和聪明”等。(3)从表达上看,有直白型和含蓄型。直白型的材料多是时政类、故事类,审题立意要提取中心,溯果求因。含蓄型的材料多是比喻类、寓言类,如2014年福建卷、湖北卷作文题。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这是审题的关键。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核心语意在哪里呢? (1)在关键句上。如2015年高考汉语文卷作文材料: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细读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无疑是作文审题立意的重心所在。

(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如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 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

(1)理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2)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往往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1.概括中心法。概括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概括中心法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材料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分析 三步概括中心:(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

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3

2.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例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材料: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分析:所给材料共三段。第一段讲看云识天气,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在电视中看天气预报,但缺少乐趣。第二段讲接触自然可看到自然之美,但未必能理性认识自然;通过现代科技容易认识自然规律,但未必能直接感受到自然气息。第三段是对前两段材料的概括,指出从不同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第三段无疑是关键段和关键句,其中“感知自然”“不同的途径”“远”“近”是关键句中的关键。

3.由果推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便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法来审题,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它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不要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4.抓关系法。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材料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分析 这则对话中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只要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

5.揣摩倾向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进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犬,而狼则献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狼崽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而作为?人质?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分析 本材料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人质?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地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及牧羊犬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坚持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个感情倾向,提出了“兵不厌诈”“要善于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只能被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6.求异同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

(2)有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要100位?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分析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异中求同”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的。

4

三、多角度思考,寻最佳立意。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则材料,有哪些立意角度呢? 从材料内容讲,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人、事也有多个立意角度。 从立意方法讲,可以正向(顺向)立意,反向(逆向)立意,类比立意。

在众多的立意角度中,只能选一个角度立意,当然要选“最佳”立意。何谓“最佳”立意呢?

从命题者角度看,能对接命题者命题所依据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就是最佳立意;能重视思辨法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例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题,如果使用抓关键句法,抓住诗末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考生如能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这正是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辨能力,因而,这才是最佳立意。

从材料本身看,能体现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角度切入的立意是最佳立意。当然,只要合乎材料意思,不是片面理解、生硬地寻词摘句的,也是最佳立意。 【课堂训练】

1.记叙性材料作文

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 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纸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 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审题:

2.引语式材料作文

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有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的审题:

3.漫画式材料作文

漫画一般都会采用夸张、简洁的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某个现象,只有审准图,才能把握哲理。 【例3】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漫画的寓意,按要求作文。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473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