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线,而在厂商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厂商的MR=AR=P=AC=MC ,此时,平均成本最低,这说明厂商使用现有技术使得厂商的平均成本为最低,因而在完全竞争厂商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是有效率的。如果全社会所有厂商都能在AC的最低点的组织生产,则社会稀缺资源的消耗最小。
第三,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不存在超额利润,因而不存在短缺的现象,也不存在亏损所以不存在过剩积压的现象。所以,社会供求是平衡的不存在资源的浪费。 最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来实现的,当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发生变化,市场使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使得厂商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 其缺陷在于:第一,小规模的企业未必会使用大规模的先进技术;第二,无差别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第三,由于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所以不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
第六章、第二节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特征垄断是指某一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提供市场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具体地说,这一市场结构有如下特征:第一,行业中只有一家厂商,而消费者都是众多的;第二,厂商提供的产量不存在任何替代品;第三,行业中存在进入障碍,其他厂商难以进入。 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物质技术条件是行业中厂商数量有限甚至只有一个厂商的主要原因。
其次,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是行业中形成进入障碍从而导致垄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第三,厂商所处的地理位置,拥有的稀缺资源数量等自然因素也是形成垄断的原因。 (二)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垄断市场只有一家厂商,因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厂商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订者。
另一方面,垄断市场的需求一方,众多的消费者互相竞争,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不能改变价格,但可以通过变动消费量对垄断企业产生压力。 因此,AR=P MR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同完全竞争厂商一样,垄断厂商生产的目的也是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产出数量,并同时决定价格。
垄断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情形。
如图:MR=MC 的产量是最佳产量,OQ1 为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此时,平均收益为OB,平均成本为OD. p=TR-TC=ARX 产量—ACX 产量= OB*OQ1-OD*OQ1 =BD** 的面积垄断企业获得正常利润的情形如图
与上面分析一样,此时,TR为OQAB的面积,TC为OBAQ面积,TR-TC=0 ,此时,超额利润为零,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垄断企业存在亏损的情况如图:TR为OA×OD=OAFD 面积TC为OA×AB=OABC 面积p=TR-TC=-DCBF面积即为垄断企业亏损额。
(四)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在长期生产要素可以全部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垄断市场
上只有一家厂商,没有完全对手,因此,垄断企业完全可以把价格定到最有利自己的位置上,因而垄断企业在长期一般存在超额利润,如图所示(五)垄断市场的效率垄断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最低的一种市场结构,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垄断使产量不足市场价格偏高,因而缺乏效率。
首先,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消费者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意味着增加生产,社会由此获得的福利大于生产成本,社会福利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加。但垄断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上的高价格不可能扩大生产,因而供给短缺。
其次,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厂商最低的平均成本,这意味着厂商没有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垄断厂商在技术使用上缺乏效率。
此外,垄断厂商不存在竞争的压力,技术创新的压力不足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由于垄断可以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为了保持这种超额利润,垄断厂商的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的维持垄断的措施。其中包括游说政府制订更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这种为了寻求额外的利润而进行的活动被称为寻租行为,寻租不仅要花费成本,而且会滋生政府腐败。由此经济学家断言,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建议政府采取反垄断政策。
第六章、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特征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 它有以下特征: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
厂商生产的产品有差别,但存在着很大的替代性。
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根据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一方面,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另一方面垄断竞争市场又不同垄断市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新老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比较容易。
因此,当厂商试图提高产品价格时,其损失掉的需求量(收益)比垄断时要大,相反,当垄断竞争厂商降低价格时,其争取到的需求量(收益)可能更大。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垄断竞争的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曲线比较平坦。如图:AR线的高度取决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从行业来看,行业规模不变。行业中没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
与其他企业一样,垄断竞争的企业的目标也是获取最大利润,所以必须把产量定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之上,此时,有三种情况:
(四)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一方面企业内部可以调整任何生产要素,变动短期内不能变动的固定成本,因而企业是根据长期成本进行决策。
另一方面,在长期,新的资本可以进入而行业中原有资本也可以退出,这是垄断与垄断竞争的重要区别,也是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的重要区别, 因此,垄断竞争在长期也只有一种情况,即超额利润=0的情况。
(五)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评价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之间,在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市场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成本但高于平均成本最低点。这就决定了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但从程度上来看,垄断竞争又比垄断市场有效率。垄断竞争市场对消费者而言,利弊同时并存。
对消费者的利弊:利①由于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有差别。因而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充分体现消费者的消费个性。
②由于产品的差别是包含了销售条件如品牌,售后服务等,所以企业会不断地提高某品牌的质量,改善售后服务,从而又利于消费者。
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与完全竞争相比,消费者被迫多支付市场价格。
对生产者的利弊弊由于在长期不可能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实现最大利润,因而其资源利用效率,比完全竞争市场要低,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浪费。
利垄断竞争市场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缺乏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因而不存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由于没有竞争的,所以缺乏技术创新的压力,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既存在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如专利等,又存在着同类产品的竞争,具有较大的外在压力,所以,垄断竞争企业被认为最有利于技术进步。
第六章、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是少数几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市场上某一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其特征是:①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它们的供给量均占有市场的较大份额。
②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因而任何一家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对其作出的反应。
③厂商的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是汽车工业。寡头企业在决策时不知道竞争对手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是其决策最大的困难。 (二)古诺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①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1/3 ,市场价格为1/3 ,这一产量与价格被称为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均衡。对这一模型的推广:在行业中寡头厂商数量为m 的情况下,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 市场总容量 (三)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假定:①某寡头企业提高价格,其竞争者置之不理,此时,提价企业的需求量因为提价而大幅度下降,运用弹性原理,市场需求富有弹性,其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如图:AE阶段②某企业降低价格,其竞争者为了自己的利润而被迫跟随降价,降价企业的需求量扩大非常有限,需求缺乏弹性。此时,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如图EB部分。 我们把AEB 称为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或AR曲线,其他的分析与竞争或垄断分析一样,只要把成本曲线画上,根据MR=MC 原则进行分析。(四)卡特尔模型卡特尔是指
厂商明确签订有关市场活动的合作组织。
由于有明确的约定,卡特尔组织往往以一个垄断者的身份出现,按边际收益对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产量,并在需求曲线上索要价格,然后按照协议在各个成员之间分配产量配额。
(五)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一般而言,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同时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因此,寡头垄断企业在生产量和技术使用方面应该是缺乏效率的,但从程度上来看,由于寡头市场存在竞争,有时竞争还比较激烈,因而其效率比垄断市场要高。
但从另一方面,寡头市场上往往存在着产品差异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此外,由于寡头企业规模取较大,便于大量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激烈的竞争又使厂商加速产品和技术革新。因此,又有其效率较高一面,在许多国家,人们试图通过限制寡头厂商低效率的方面进一步鼓励寡头市场的竞争。
(三)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与总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及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后两者的最低点。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七八章 第七章、第一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即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
格。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个人,这一点与产品市场不同。
1.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利用该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如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就会增加对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下述愿望,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在一定的产量下获得最大利润。
3.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该要素本身的价格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该要素的需求,则依存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替代程度的大小。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在此,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并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成本为要素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比如,劳动)的最优条件是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是追加的最后单位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出一定的产量,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则连续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追加要素的生产力将会递减,也称之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要素需求曲线的移动产品价格提高,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产品价格下降,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三)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通过需求同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第七章、第二节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的供给劳动者是劳动的供给者,但他又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可以选择消费各种商品。但同时,消费商品又需要收入。一般而言,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痛苦,而与劳动相对应的闲暇给劳动者带来快乐。这就是说,劳动产生负效用,而闲暇产生正效用。所以,当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作出选择时,事实上是各种商品以及闲暇之间作出选择,劳动者在要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就是通过这种选择以便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 (二)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如图,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图:
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工资率W′ ;,如果现行市场价格高于W′ ;,此时,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于是有一些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以更低于价格提供劳动,从而使得工资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上工资水平小于均衡工资率W′;,工资率趋于上升。只有当工资率恰好使得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时,劳动市场才处于均衡,由此决定市场上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劳动就业量L′ ;。
第七章、第三节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率的决定
(一)资本和利息率资本是厂商生产所需要的另一类要素。资本形态有多种,有形资本主要包括居住和非居住建筑,机器设备厂房以及各种存货等,无形资本是指以非物质形态提供生产性服务的那些商品,如厂商的无形资产,便属于此类。
资本的两个特点资本有两个特点:①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因而其数量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鸿业版 - 西方经济学 - 笔记讲义 -(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