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做新事情、有创造力与发明才干的人,而不在于训练只能重复既有事物的人。换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力、富有想象力与发明力的人。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中,音乐教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在幼儿早期教育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音乐是幼儿智慧的源泉。欢快、柔和、优美的音乐,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美化其心境、陶冶其情操、促进其发展。音乐它在塑造艺术形象时,不如美术的视觉形象那么具体,也不像语言文学那么阐述具体的思想概念,音乐艺术形象是联想、想象中的听觉形象。对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那如何让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作用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呢?在此,我总结了以下五点教学方法。 一、环境互动教学法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实际存在的刺激因素一直面向儿童。我们常常忽视音乐的环境创设,所创造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比较的被动,对幼儿缺乏吸引力。常常在音乐区放一些乐器、话筒、放 录音机等,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刚开始,孩子们还对乐器的敲打有些兴趣,但长久的一成不变使幼儿丧失了兴趣,活动内容也单调,音乐活动区变得冷冷清清。
为什么这些活动起不到效果?主要在于它所创造的环境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循环流动。卡尔·奥尔夫认为:“幼儿是在‘做’和‘在动作中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完善起来的”, 幼儿音乐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互动才能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因而,我们可以把音乐区与角色游戏中的小舞台联系在一起,把小舞台上为幼儿联合各类乐器、乐谱、表演道具、服装及多媒体设备的,最大化的“动作和理解”的音乐智能活动区域。在我们的“才艺大舞台”上,有着色彩绚丽的“魔幻音乐花”,它为幼儿复习认识各种主题活动中所学习过的音乐基础知识提供了游戏的机会,小朋友们可以用单独的节奏卡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拼出各种样式的节奏型,然后进行各种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如有困难,同伴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提示,只要答对了问题,就可以得到一颗美丽的小星星,这种自由、互动的游戏方式令孩子们高兴不已、玩了又玩!区域内自由选用的各类乐器、头饰等物,则是幼儿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宝贝,幼儿在敲敲打打、唱唱跳跳中用自己的心灵
第 1 页 共 4 页
感受音乐,充分利用教师给他们提供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使他们在乐此不疲的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二、环境表现教学法
音乐教育中 ,我们进行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现在的音乐教学评价注重幼儿的参与态度和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体验过程,没有幼儿的参与就没有达到任何目标,更没有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挖掘,音乐教育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它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幼儿或迟或早唱准某个音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和发现,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感受,进而有自己的想法与创造。
幼儿的美感总是同具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幼儿通过动作传递的、产生的体验,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美感,这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所以,幼儿在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时,只有大胆的表现,敢唱敢跳,才能让别人产生共鸣。这就需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的环境。和谐自由的环境,教师的鼓励、启发、爱护至关重要。我们应消除幼儿的恐惧、厌烦心理,创设一个快乐的环境。快乐能使人精神振奋,才能与睿智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歌唱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机械的、重复的让幼儿唱歌,没练习几遍,孩子们就开始厌烦了,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在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我们也会出现幼儿“呆坐干听”的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例如伴随音乐做合拍的及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用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参与欣赏,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像,说说对音乐的感觉、想像,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戏剧表演,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幼儿在每次欣赏时都有新的“发现”,保持新鲜感。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快乐的学习、充分的表现,使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到极点。 三、兴趣教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能源。只有抓住孩子的爱好,那你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单调、呆板的教学题材与内容会抑制孩子们原有的创造潜力,扼杀孩子们创造力的发挥。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只有认真的去观察孩子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发掘
第 2 页 共 4 页
他们的所思所想,寻求教育的契机,你就会看到另一片天空。
有一次,我听到了几个幼儿在交谈《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讲的兴奋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还在学猫和老鼠的动作呢。我想,《猫和老鼠》中都是以音乐来表现故事情节的,我何不利用这一音乐上一堂让幼儿怦然心动的律动课呢。经过老师与孩子们共同收集材料,果不其然,课堂上出现了久违的热烈气氛,孩子们个个手舞足蹈,连平时胆小的孩子都表现的有模有样,他们不光表现了故事中的动作,还想出了许多故事中所没有的情节、动作。经过这一次,我尝到了甜头。并在以后的教学细心寻找教学题材,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适时教学,我教的轻松,孩子们也“玩”的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多种表达方式教学法
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凭借多种方式来表达。但一般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都会通过唱、动作、语言或者利用乐器的敲击来诠释。其实,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线条与色彩来表达对与音乐的理解。
用线条与色彩来表达音乐对于幼儿来说还比较的陌生。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于新的事物会认真对待。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线条、色彩丰富多样,对于不同的音乐,线条与色彩都能很好的诠释。
利用线条、色彩的不同来表达音乐,如热烈活跃的这一类音乐就可以用红色系列的暖色调来表示,安静、缓慢的这一类音乐就可以用蓝色系列的冷色调来表示,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就需要发挥孩子们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律动《啄木鸟》中,第一段与第三段表现的是啄木鸟飞的音乐,第二段表现的是啄木鸟啄树捉虫的音乐。我让孩子们在倾听音乐后用线条来表达这三段音乐,幼儿给我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用直线与点来表达段落,有的用波浪线与断开的直线表示??。虽然答案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能把音乐的连续与跳跃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来,都能对自己的设计自圆其说,他们的设计都能得到老师与孩子们的赞扬与认同。
第 3 页 共 4 页
五、情境教学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幼儿对于活生生的情境记忆深刻,对于情境中所反映的事还会模仿并加以创造。在音乐活动中,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可以给幼儿展开广阔的智力背景,让孩子们在知识的草原上驰骋,学其所学,思其所思,创其所创。如在音乐活动《小猫敲门》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开门见山的告诉幼儿教学内容,而是请一位老师在孩子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小猫头饰敲班级的门,我装作不知道,带着疑惑的眼神问:“是谁在敲门啊?”“小猫”说:“是我在敲门。”这一回答,立马吊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小朋友们马上就对着敲门的问:“你是谁呀?”。通过这一情境,孩子们牢牢地记住了刚才所说的对话,再回过头来学这首歌时已是手到擒来。在掌握歌曲的同时,孩子们还创造出《老虎敲门》、《老狼敲门》等等滑稽可笑、形象生动的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才能。
创造力的发挥还有多种途径与方法,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孩子们有其思、有其想,标新立异,在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知识的掌舵手,而不是被知识、技能所牵引的木偶,开辟出通向成功的最便捷的航道。音乐是快乐的,它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享受美的同时,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筑就创造的道路吧!
第 4 页 共 4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探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方法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