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内容提要:中学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建立新型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
境,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知情互动等途径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灵和进行审美观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还要注意解决在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高新教育集团蚌埠实验中学 方 琼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内容提要:中学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建立新型的、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知情互动等途径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灵和进行审美观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历史情感教育的实施,还要注意解决在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教育;有效性
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内容。可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教授历史基本史实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弱化情感教育功能的现象。历史学科常常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的内容,剩下了干瘪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历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情感教学是指授课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于直观教具的辅助教学,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便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笔者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实践性地运用了情感教学这一方法,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在此谈谈情感教学的一些方法和运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布奋姆说:“在人类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中,情感成分最重要,在心理发展中,情感成分从单纯察觉开始,经过一定阶段,最后达到对一个人行为的控制。即情感产生于认识,又作用于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历史课的情感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知开始,让学生在了解和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思维过程。其次,学生对已感知的历史知识进行充分感受,对其做出价值判断,由表面认识转向内在体验即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最后,学生在对知识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此指导自已的行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教学作用,运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在这种师生感情交流和良性互动中,让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确立人生前进目标,充分体现出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促进教育作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上,形成对民族的认同,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可见在历
史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历史情感教学的实施 (一)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前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历史上的人、事,由于时代、立场、观点不同,对其做出判断的标准也不同。作为历史教师自身首先要对历史事件要有情有感,具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能力。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能力之一,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老师首先自己要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二)选择师生感情的交汇点即情感共鸣——突破
交汇点是指教材本身具有情感教育因素,引起师生感情交流与共鸣的史实。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史实的某个侧面,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鸣。但值得注意的是交汇点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在历史教学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易于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浪花的史料,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和良性交流。
在这一步骤中,交汇点选择是否得当即是否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决定于教师本身在的立场,二是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三是决定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教师还要找到启发学生情感的爆发点即启情点。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才能将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找准,加以发掘渗透。如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如果泛泛的加以介绍,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应对交汇点精心选择,以便收到教学效果。教师如果把指南针作为启情点:首先,教师制一个司南模型并配备一个小指南针,然后指出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征,进而制成“司南”。教师出示模型,指出古人以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教师在出示指南针,指出我国是最早认识磁石特征,并最早制成指方向的仪器。后传到欧洲,广泛运用于海洋航行中。从而才促成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发现印度,麦哲伦作环球航行。这是我国人民为世界历史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教师也可以把火药作为启情点,教师配备好火药,然后介绍火药在唐朝时为炼丹家发明(教师出示火药,用火柴点着),到宋元时传到了欧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终于被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更新为炸药。教师指出先有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诺贝尔奖。这样的事实,虽启情点不同,但在情感教育上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定的历史事实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主要环节。
历史事物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存在,只有将其传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师只有选用恰当的灵活的教育方法将学生“引入”历史情景中,从而获得较系统,完善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远古时代历史传说》时,我让学生课下通过上网、去图书馆等途径查找关于皇帝、炎帝、
蚩尤、尧舜的主要事迹和故事,上课时,分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分两轮:第一轮,比基础知识,看哪一小组掌握的基础知识最多。第二轮,比心得体会,教师提问:“从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通过第一轮比赛,学生讲述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故事与历史事迹,不仅包括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这些知识是通过上网等方式得来,也使学生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学生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第二轮的比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同时,这些伟大人物的伟大品行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的材料。如有的学生从尧的身上看到作为最高领袖,应时刻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的学生从舜身上看到孝顺父母、团结兄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大禹的身上看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四)创造“问题情境”升华学生感情——落脚点
学生从丰富生动的历史感知中产生的情感可以发展到较高级,并一步步升华为情操,促使情感实现“发展——升华”。在教学中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有思考、分析、研究的余地。让学生在思索中求理解,在消化中巩固,在发展思维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和感情的激发,并逐步得到升华——从情绪到情感,由情操到意志。“问题情境”可以由教师创设,在讲述中用极慢慢的语调或疑问的语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可以鼓励学生把疑问大胆提出,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在探讨中,教师应随时注意了解学生情感变化,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以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情感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目的要具体明确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前,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对照大纲深入钻研教材,结合书本内容找出历史知识中包含师生情感的“交汇点”,以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思想教育、道德培养融入到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在明确史料的基础上,相应地启发培养情感。只有情感教学中目的明确具体,做起来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效果。 (二)感情要饱满真切
教师本身要有真情实感是实现情感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教师本人要爱憎分明,这样才能用自己感情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授课的力度和情感美。教师的情感在饱满的同时,而且要真切,应该发自内心,不能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否则不能够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如在历史教学中,讲到司马迁时,教师被司马迁卓越的生死观感动了吗?讲岳飞时,教师为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激愤了吗?讲中国近代的历史时,教师为其间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愤慨了吗?课堂上教师充沛的情感和激情,往往比教师所教的内容更能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有灵活的方法,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让情感教育取得更大的实效。新的教材观把教科书看成是历史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
强调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都可以视为教材。如教科书、其他文字资料、图像材料、数据资料、音乐资料、遗迹和遗址等等。在此特别提到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个个案分析。
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情感教育的魅力。通过参观、访问、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办墙报和展览、座谈等活动方式,启发学生内心感受,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教师注意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 (三)情感、表情、语音三管齐下
这是教师在本身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教师内心感情再丰畜,但若“茶壶里边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学生难以深入情境,也难以被感动。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是根据教材自己编剧,自已导演的演员,教师的讲课也应像演员一样,面部就有生动表情,辅之以恰当的手势。只有做到情感,表情,语言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教师要运用真实确切、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丰富有个性的语言艺术,带领学生缓缓展开那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去领略纷繁的历史事件、恢宏的历史场面、卓越的历史人物、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奇妙的人生智慧等,有的放矢的少讲和精讲,营造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历史氛围,从而开启学生求知的心灵,诱导学生的探索意识,引起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例如:历史教材中还出现大量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传世语言,可供我们利用与发挥。大量的成语典故,便是高度浓缩的历史。比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等。这些经典语言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吟唱传诵,我们尽可古为今用,让学生体会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演绎着十分动人的历史场景,并且,感情充沛、节奏明快、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教学语言,很能彰显出教学者独特的功底和个性。实践证明,优化的教师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四)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教具的运用不仅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加大信息量,拓宽视野,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九一八”事变时,让学生听一听《松花江上》那悲惨的歌声;了解南京大屠杀时,让学生看看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照片,学生仿佛回到那个时代,站在那个历史现场,感受历史,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和震撼;在讲重庆谈判时,播放视频《重庆和谈》,并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了解到什么?毛泽东既然知道蒋介石假和平,为什么还要去重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历史,关注细节、完善人格。另外,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通过QQ、E-mail电子邮箱,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恰当地配之直观教具的演示,利用历史地图、图片、影片、录像等等,用以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历史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曾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从改变自己的课堂开始。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新课标理念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地探索新方法、调整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还应在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情感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军.历史教学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2. 孙辉.谈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读与写杂志,2010年第9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