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呼天抢地的语气陈述人命关天的危迫,继而动之以手足之情,晓之以如焚之忧,感人至深。
B.苏轼性格愚直狂狷,恃才傲物,又爱纵谈古今,舞文弄墨。曾经上章论事,观点不一致,因而获罪下狱,不可救药。
C.苏轼的一段话,一谓苏轼少有大志,又遇杰出明主,深欲报效朝廷;一谓平素在朝势力孤危,一旦身陷囹圄,除兄弟外无人搭救。
D.苏辙想捐出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不敢存非分之想,只希望能救兄长出狱,使兄长不至于死在狱中。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1)臣听说因为残酷的困境而大喊苍天,因为难忍的痛苦而呼号父母,是人感情最强烈的表现。
(2)虽然我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报效贤明的君主,却缺乏那样的途径。 (3)我想请求(朝廷)收回我所担任的官职,来为兄长苏轼赎罪,(我)不敢期望最终能减轻他的罪过,只要能够让他免于死在牢狱之中就是幸运的了。 参考译文:
11
臣听说因为残酷的困境而大喊苍天,因为难忍的痛苦而呼号父母,是人感情最强烈的表现。臣虽然像小草一样卑微,但在受危难压迫时候也有恳求, 恐怕只有天地和父母能够为臣之心而哀伤并且同情怜悯臣吧。臣年幼便失去了父亲,无所依靠,只有哥哥苏轼与臣相依为命。如今私下里听到他犯了罪,被抓进了监 狱,我们全家惊讶悲号,担心的是他不可揣测预知的将来。
臣私下想,苏轼无论个人生活还是在朝廷为官,都没有什么大过错,只是性格过于鲁莽直率,喜欢谈论比较古今的经验教训,而且几次上的奏折中观 点不一致。陛下您圣德广大,没有对他进行谴责。但苏轼过分狷狂,缺乏考虑,自以为拥有天地宽容的恩德,不知道敬畏,更不知道抑制自己。近年他担任杭州通判 和密州知府期间,每每看到一些事物便有感而发,写成诗歌,语言有些显得轻慢,以前曾经通过一些同僚的手呈给陛下,陛下放在一旁没有过问。苏轼终感激皇上对 自己的恩德和宽容,从此深深悔过,不敢再有轻慢的行为。但是他以前写的诗已经渐渐传播开来。臣真心哀叹苏轼的愚昧在于他的自信,不知道文字轻易地写出来 后,里面的不恭敬言辞带来的影响,虽然他已经改过自新,但事实上已经触及了刑律,不可以挽回。
苏轼在被捕之前,派人来对臣说:“我过早衰弱多病,一定会死在牢狱里。死也是我应当承受的。然而遗憾的是,年少时我抱有建立一番作为的志 向,也遇到了世上难遇的贤明君主,虽然当年干了太多糊涂事,最终想在晚年对朝廷有些微的报效;现在遇上了这样的灾祸,虽然我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报效贤 明的君主,却缺乏那样的途径。况且我在朝中显得最为孤单,即便是以前显得亲近的那些人,也一定不会为我说话的。只能指望兄弟亲情,让你帮我向陛下求情 了。”
臣既同情他的志向,而且无法抗拒手足之情,所以为他冒着死的危险向陛下进言。以前汉朝淳于公犯了罪,他的女儿缇萦请求朝廷将自己收为官婢, 以此来赎她的父亲。汉文帝因此免了淳于公的肉刑。如今臣如蝼蚁般微小的真诚,虽然怎么也比不上缇萦,但是陛下聪明仁圣却远远超过汉文帝。臣想用所在的官职 赎臣的兄长苏轼,不敢期望到最后可以减轻他的罪过,只要让他不死在牢狱里就已经是幸运的了。臣的兄长苏轼所犯的罪,如果确实在他的诗文中显现,他是一定不 敢不承认而因此被从重处罚的。如果能得到陛下您的同情怜悯,赦免他的死罪,让他能走出牢狱,他就跟死而复生没什么区别了。这样的恩德怎样才能报答呢?臣愿 意和兄长苏轼,洗心革面改过自新,粉身碎骨报效陛下,只要是陛下的差使,一定死而后已。臣如今非常慌张和迫切,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归结我上面所说的给 陛下就是:希望您能包容他的狂言妄行,恩许臣的乞求。臣不能承受这种祈天请命的惶恐心情,已经快到了极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12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阕的末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思考,词的下阕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语”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出作者的寂寞心境。
(2)醒来以后,眼前不复见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表现了作者在失意时仍然不忘抗金报国恢复中原故土大业的情怀。
15、填空。(6分)
(1)__________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茅盾的《__________》三部曲,由三个中篇组成:《幻灭》《动摇》《追求》。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
(3)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答案:
(1)施耐庵 (2)蚀 (3)眄庭柯以怡颜
(4)穷岛屿之萦回 (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3
雪地里的鸟儿
马国福
天气预报说将有大雪,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推开窗,窗外的雪松、槐树、屋顶、汽车、草坪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雪还在下,密密麻麻凌乱地随着风,像书法家笔下的狂草。
下楼买早点,人行道旁边的树枝都被压断,树枝连着树皮悬挂在树干上,往日绿油油的树一夜之间变成了骨折受伤的病人,它们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雪后的小区格外宁静。我注意到许多鸟儿烦躁不安地鸣叫着飞来飞去,惊起树枝上的雪“嗖嗖”落下。
买了早点上楼,站在阳台上看雪,几只麻雀穿梭在雪松树枝丛中,不停地鸣叫,呼朋引伴,一些麻雀从不远处飞 来,它们站在雪松树冠下没有落雪的树枝上“叽叽喳喳”,似乎商量着什么,这声音和往常好天气里的不一样,充满了焦虑,全然没有了往日晴空中欢快的旋律。突 然间,我想起来了,它们肯定是为雪后的食物惆怅鸣叫。
打开电视,新闻里说,这雪是五十年未遇的暴雪,积雪厚度达20厘米,许多地方停水、停电、停气,交通中断,人民受灾。政府正竭尽全力积极领导人民抗雪,减少暴雪带来的损失。
在暴雪中,人们只要口袋里有钱就可以不费力地到饭店、超市购买食品渡过难关,可它们呢?雪那么厚,它们不 可能用纤弱的脚拨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到食物。我想起一个朋友在我主编的一本书中的手迹“每次表达,都是一次灵魂的裸露,我背负着自己的十字架,去亲近自由纯 净的天空,像鸟儿用眼瞳检阅云朵,像风用脚趾捕捉岸和波涛”。它们只能无助地躲在屋檐下,树丛中,大雪落不到寒风刮不到的地方,寻觅一些短暂的温暖,用焦 虑的鸣叫表达内心的无助,用惆怅的眼神搜寻可以落脚的狭小锥地,用微薄的力量抵抗这越下越猛的雪。 我对这些鸟儿充满了敬意、怜悯。
它们是尘世间最干净的灵魂,不像我们人类,不停地向大自然攫取,让欲望撑破有限的头颅,而它们对生命、对 生活、对自然的需求简单至极,一些昆虫、瘪谷、露水就能让它们满足。我们从自然界不停攫取自身需求的能源、乳汁、力量,而回报自然的只有污染、垃圾、噪音 和伤害。它们用干净的羽毛梳理云朵,用简单的歌声缔造天籁,用小小的头颅叩拜,感恩大地。它们用人们遗弃的丝麻、碎布、棉花造就的巢是自然界最干净、温 暖,接近生命本质的家园。我们用钢筋、水泥、砖头筑起的家园以及家园里的一切物什,有哪一样不是从大自然索取的呢?
我们向自然的过度索取造成的间接后果带来的惩罚牵连着自然界那些无辜的生灵。我们脚下的大地、河流、山川、树木,被那些鸟儿神一样守护、爱恋着。
14
我们耳边喧嚣鼎沸的交易声、计较声、斗争声被那些鸟儿用天籁一般的声音过滤着、净化着……
相比之下,真让人惭愧。我们是该向自然以及自然界那些无辜的生灵叩拜、谢罪、忏悔、感恩了!
雪还在下,家里的冰箱里有鸡鸭鱼肉、蔬菜大米,我不担心一日三餐,但我不知道那些鸟儿的早餐、午餐、晚餐 在哪里。我只希望雪早点停下来,太阳早日出来,让那些鸟儿不必为今天愁,也不必为明天忧,我更希望雪停后,我们能真正安静地坐下来,低下头深深思考,然后 从容而又感恩地走在充满阳光和鸟鸣的大地上。
(选自《湖北招生考试》2011年2月号)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选材虽小,但蕴含了深远的意义,旨在批评人类对大自然贪婪破坏而不知感恩和回报。
B.作者借鸟来和人类的行为进行对比,联想从容自然,写得富有感情和感染力。 C.本文虚实结合,由实生虚。着眼点在“实”,即眼见的雪和鸟;“虚”是作者联想到的现实生活。
D.全文既饱含对鸟的浓厚怜悯、崇敬之情,又能阐发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的哲理,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兼备。
17、第五段对雪灾及抗灾情况的描述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对雪灾的描写,极力铺陈雪之大,(1分)人且受灾,鸟何以堪,以此衬托鸟生存环境的恶劣,(2分)从而为表现鸟呵护自然而索取较少的懂得感恩的品质奠定基础。(2分)
18、“相比之下,真让人惭愧。”请联系全文,概括“让人惭愧”的因素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类不停地向大自然攫取,让欲望撑破有限的头颅;鸟的需求简单至极。(2)人类回报自然的只有污染、噪音和伤害;鸟懂得感恩。(3)人类向自然过度索取所带来的惩罚牵连着自然界那些无辜的生灵。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黄冈中学2011届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