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大气、天气与气候”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夏季电闪雷鸣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2.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水汽和尘埃 D.氧和氮
3.如下图所示,只考虑昼夜和云量状况,下列地区气温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读下图,回答4~6题。
4.据图可知,该层大气为(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5.该层大气的特点为( )
A.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 B.空气运动以平流为主 C.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 D.可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6.图中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图中①、②、③、④4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④ B.③ C.① D.② 8.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有四个高压带和四个低压带 B.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C.季风不属于大气环流
1
D.副热带高气压往往带来晴朗、干燥的天气
9.下列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的是( )
A.热带稀树草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式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0.关于世界降水的正确叙述是( )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和内部降水很少
B.赤道地区降水量丰富,多锋面雨
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下沉地区,形成锋面雨 D.北纬30°—40°地区降水集中在冬季 11.下图表示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
12.受季风影响的地区,不具有的气候特征是( )
A.雨热同期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 D.夏季易涝,冬季常旱
13.某日,上海受台风影响,其风向为西北风,则此时台风中心大致位于上海的(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14.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15.从下表资料所示,分析星期五云层加厚出现雨雪天气的原因是( )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台风过境 D.对流雨 16.下列四幅气旋、反气旋图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7.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的是( )
A.冷锋过境时的天气 B.冷锋过境后的天气 C.暖锋过境时的天气 D.暖锋过境后的天气
2
)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长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8—20题:
18.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19.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20.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1、根据材料回答,新华网神六快讯:10月12日上午 9时,下达火箭点火起飞口令。588秒后,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入轨,进入轨道倾角42.4°,近地点高度200.65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44.725公里的椭圆轨道。飞船飞行到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 (10分)
(1)“神舟”六号飞船与火箭分离准确人轨进入近地点时,主要稳定运行在离地343千米的高空,所处的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_,它是_______层。 (2)“神舟”六号从起飞到进入椭圆轨道期间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是( )
A.上升一下降一上升一下降 B.下降一上升一下降一上升 C.上升一上升一下降一下降 D.下降一下降一上升一上升
(3)从气候条件分析,选择内蒙古草原着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能反射无线电波的大气层是______层;美丽耀眼的极光多发生在________。
(5)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集中发生在_________层;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该层的气温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右图夏季等温线图,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所示地区是在_______半球(南或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判断:_____是陆地,______是海洋(选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阅读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10分)
(1)甲、乙两地区属于南半球的是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所属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_________地区,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是: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地所属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乙地正值其“阳光·沙滩”的旅游旺季,此时甲地主要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风。 4.读亚洲大陆风向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甲乙两图中,表示7月亚欧大陆气压分布状况的是______图;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非洲南端好望角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印度半岛的盛行风向是,本季节在印度容易出现____________灾害。 (2)甲图中亚欧大陆被____________(气压中心)控制,对应的北太平洋为_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控制;此时上海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解释南亚夏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某地气温和降水状况图,回答问题。(6分)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月 全年 气温℃ 降水㎜ 28 25 26 27 30 29 27 29 28 29 30 28 28 3375 310 285 290 350 230 250 280 230 220 320 310 300 (1)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其成因是受__________控制,易形成________雨。
4
(2)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在世界上________平原地区分布最广。 6.2006年5月18日,台风“珍珠”在我国广东汕头附近登陆,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上海是一个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的城市,也是台风经常侵袭的地区。读“台风‘珍珠’路径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源于________群岛以东的热带洋面。按气流运动状况,台风属于____________。台风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作______________运动。 (2)5月17日14时之后,台风中心运行路径大致是( ) A.向东北 B.向东南 C.向西北 D.向西南 (3)在下列图形中,表示台风“珍珠”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4)5月17日傍晚起上海市区受台风“珍珠”外围影响,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台风袭来的时候,你认为自己生活所在的社区(或者学校)容易在哪些地方产生危险?请你为自己生活所在的社区(或者学校)防御台风提出自己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我国东部地区锋面移动示意”图,回答。(6分)
(1)当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时,我国东部地区锋面常位于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梅雨过后该地区出现高温干旱天气,这是受____________气压带影响造成的。
(2)每年4、5月份,锋面常位于______处,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 A.风沙 B.暴雨 C.伏旱 D.冰冻
(3)根据锋面的移动规律,我国南方河流年径流量较_____(大或小),北方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比南方______(早或晚)。
8.目前科学家呼吁,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要警惕全球变暖。为了表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和全球变暖的不良后果,请将以下各项内容的数码,按因果关系的顺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5分):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森林被大量砍代;③沿海低地被淹没;④冰川融化;⑤海平面上升;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⑦温室作用使气温增高
①
②
5
第三篇“大气、天气与气候”综合检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D 6.A 7.D 8.D 9.D 10.A 11.B l2.B 13.A 14.A 15.B 16.C 17.C 18.C 19.B 20.A 二、综合分析题
1.(1)升高 热 (2)B (3)晴天多 (4)电离(热层) 电离(热层)
(5)对流 平流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且随高度增加吸收的紫外线越多
2.(1)北 越往北气温越低 (2)B A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3.(1)乙 最冷月约为7月份
(2)秦岭一淮河以北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①夏季风雨热同期,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②夏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3)风带、气压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雨热不同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西北
4.(1)乙 高温多雨 东南风 温和多雨 西南 水旱
(2)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低温少雨 (3)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变成西南风
5.(1)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对流 (2) 热带雨林 亚马孙 6.(1)菲律宾 气旋 上升 (2) A (3)C (4)狂风、暴雨 (5)略 7.(1)B 副热带高 (2)A A (3)大 晚 8. ① ⑥ ② ⑦ ④ ⑤ ③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图版_高一地理_第三篇__“大气、天气与气候”综合检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