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議中教師與家長該談什麼
2007/01/05 10:09
我們在辦親師座談時,除了一般的班務報告、教學理念、學生觀察與討論等之外,在親師互動時還應該注意些什麼?
這裡有教育部國際文教處 藍先茜 先生在The Essential Conversation書中的摘要,請大家參考囉!
家長會議中教師與家長該談什麼
藍先茜摘要
著名的哈佛教育研究學院教授Sara Lawrence-Lightfoot 最新著作「重要的談話」(The Essential Conversation),探討了家長與教師會議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 中該談論的主題。
在這本著作中,Lawrence-Lightfoot訪談了多位教師。
很多教師表示其個人選擇教職的原因與動機,都與其童年經驗有關,更有甚者,大多是因為不愉快的回憶促使其選擇以教師為職。
Lawrence-Lightfoot透露個人親身經歷,她小學二年級的教師告訴她父母: 「Sara或許不是上大學的料。」
家長也會將其個人對學校的回憶帶進話題,因而教師與家長會議的談話滲雜了許多雙方錯綜複雜的需求、期望與議題。
以下是Lawrence-Lightfoot書中幾項重點:
一、如何提供一個各方可以倡所欲言的健全談話情境?
教師應該運用教師的專業訓練、對發展模式的了解、及帶有感情的語言來傳遞意見。
家長及教師雙方必須設身處地的傾聽對方的談話,更應該了解彼此對學生的認識都很深,可以幫助另一方更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學習及發展是很有用的。
二、教師對家長的想法應該有何認知?
有些事業有成的家長,會顯現出自己比教師聰明的態度,甚至自認比老師更有資格教導其子女的智能發展;
也有些會將子女當成是自己的延伸,因而忽略了學生是獨立、擁有個人特質的事實。教師們應該幫助這些父母更詳細的了解甚子女的各種面向:
包括他們善長什麼、他們的喜愛與害怕,以及他們在學校以外的挑戰是什麼。
三、現今的教育評鑒是否忽略家庭參與教育學習的重要性?
目前對於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成就評量的觀點過於狹隘,包括教師及家長太過偏重可見的(visible)認知技巧,而不是整體,以致我們忽略了個別學童獨特的福祉是多麼重要,人類所需是兩者兼俱的發展。
教師們可以幫助家長擴展他們對學習與教育的視野,甚至超越行政政策的範疇。
四、家長與教師應從何觀點看待彼此?
教師是少數中能夠在社會體群背景以外觀察個別學童的人之一,而學校則是少數幾個家長不能夠觀察子女的地點。
很多父母察覺學童有異時,往往會有驚慌的反應,此時教師可以回答: 「事實上,大部份九歲的孩子都是如此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亲师关系的增进(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