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财务及税务制度(会计基本制度 财务三表 税种、税率)
(3)知识产权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含义 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范围
知识产权制度系统的构成 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系统 专利法 著作权法 计算机软计保护条例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4)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公司法 合同法 招标投标法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
(5)WTO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历史和我国的承诺 WTO基本原则 WTO的四大宗旨 反补贴与反倾销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3.工程经济
(1)经济学基本概念(需求 供给 供给和需求平衡 市场 市场经济 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
(2)成本分析(成本分类 量—本—利关系 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3)价值工程(基本概念 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 选择对象 功能分析 提出改进设想分析与评价方案 试验、检查、评价效果)
(4)工程项目的评价(经济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 生态效益评价 风险分析 可行性研究) 4.管理
(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基本职能)
(2)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制 两权分离 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公司治理结构) (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生产率 作业方法研究 时间研究 熟练曲线 人因工程)
(4)物流基础(物流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念 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 常用物料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用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5)现场管理(5S活动 定置管理) 5.现代企业管理
(1)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大量生产的制造模式 成组技术 数控技术和单元制造 当代的先进制造模式)
(2)MRP/MRPⅡ/ERP(MRP MRPⅡ ERP) (3)精益生产(准时制(JIT)生产 看板管理)
(4)项目管理(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三要素和目标 项目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5)灵捷制造(产生背景 基本概念 企业灵捷化案例) 六、机械产品质量控制
1.产品检测技术
(1)检测技术概念(检验 测量 检测程序)
(2)测量方法的类型及应注意的问题(类型 应注意的问题) (3)测量器具(几何量测量 机械量测量 其他物理量测量)
(4)形位误差的检测技术(检测的基本原则 直线度和平面度 圆度和圆柱度 平行度和垂直度 跳动 同轴度和对称度)
(5)产品性能试验检测技术(热变形试验 噪声测量 静刚度试验 振动和动刚度试验 位置(定位)精度试验 主轴回转精度)
2.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概念(基本概念 制造过程质量分析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2)制造过程统计分析与控制(分布曲线法 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 生产过程控制的抽样检验点图方法)
(3)质量控制的相关分析(相关图(散点图)法 回归方程法 相关系数 相关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
3.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和产品质量(质量定义 产品质量和质量特性 产品质量的形成与质量职能及职责)
(2)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3)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内
容 ISO9000核心标准内涵 质量管理体系的八个原则和具体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质量管理原则和体系基础在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础 过程 体系运行)
(5)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6)产品质量认证(类型 程序) 七、数字控制技术及机械制造自动化
1.数字控制技术和数控机床
(1)数字控制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功能、组成和工作流程 )
(2)数控机床(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 运动控制方式 结构特点 性能特点 分类)
(3)数控(NC)系统和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数控(NC) 计算机数控(CNC)系统)
(4)CNC控制程序编制(内容及步骤 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程序结构与程序段格式 数控加工程序的指令代码 子程序 用户宏程序的编程 CNC编程应用)
(5)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概念和特点 组成 类型 各部分的作用 主要性能指标 顺序逻辑表示 数控(CNC)机床中的应用 编程应用)
2.机械制造自动化
(1)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基本概念 发展阶段)
(2)机械制造自动化设备(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 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 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
(3)物流自动化(物流概念和功能 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
(4)信息自动化(信息涵义与信息流/信息系统 信息源 信息采集与输入 信息处理 信息传输与交换 信息存储)
(5)管理自动化(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 决策支持系统 MRP-Ⅱ)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功能、组成和应用(功能 组成 主要应用)
(2)零件图的CAD绘制过程(创建绘图环境 绘制视图 标注零件尺寸 标注技术要求 添加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保存图形)
4.CAPP、CAM、CAE、CIMS
(1)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基本概念 基本功能和应用 组成及工作流程)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基本概念 基本功能和应用 组成及工作流程) (3)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有限元分析 优化设计 仿真技术 试验模态分析)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基本概念 组成 功能) 5.计算机网络技术
(1)网络技术基本知识
(2)网络在工程中的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3)主要工业现场总线基本知识
(4)电路接口技术基本知识(RS-232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标准 RS-485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标准USB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标准)
(5)无线网络通信基本知识(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通信网络种类) 6.计算机仿真、虚拟制造技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1)计算机仿真(基本原理 仿真方法 仿真器 仿真过程 在机械系统中应用) (2)虚拟制造技术(定义及特点 虚拟制造类型) (3)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基本知识)
Ⅲ.有关规定和说明
一、考试形式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为综合素质考试和综合技能考试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中所有考题应考者一律必答。应考者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二单元:综合技能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卷中包含必答题和选答题。应考者可携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考试试卷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综合技能考试试卷满分为80分。两个单元满分之和为200分,120分为及格分(其中第二单元不低于50分)。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以《大纲(试行/2010年版)》为依据。
2.考试命题覆盖《大纲(试行/2010年版)》所规定的所有考试内容,适当突出重点内容,加
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大纲(试行/2010年版)》的重点内容为机械产品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产品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与工程经济。
3.综合技能为考核重点,即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用
性、实用性考题为主。
4.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中,含80分的选择题和
40分的简单应用题,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中,含40分的简单应用题(考生选答)和
40分的综合应用题(考生选答),满分为80分。综合应用题按照机械产品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产品质量控制和企业管理与工程经济等四个侧重面命题。
第一单元选择题题型:4选1。 第二单元简单应用题:5选4。 第二单元综合应用题:4选2。
5.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解”、“熟悉”和“掌握”层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题主要考查
应考者运用“熟悉”和“掌握”层次的知识,进行任务分析、论述、计算、绘图以及简单设计的基本能力。
6.试卷中合理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易、较易、较难、难)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三、辅导材料和参考书
[1]冯之敬,汪士治,陈耀昌,房贵如,等.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M].2版.北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0.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丛书有关分册[M].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普通高校本科有关教学用书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机械工程师 考试大纲 样题 模拟题库(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